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苏辙在《栾城三集》中指出:“(王安石)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 . 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 B .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 . 有效抑制了高利贷盘剥 D . 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 2.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这样论述一个民族崛起的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近代中国“第二个转变”的推行者(   )
    A . 提出了学西方以自强的主张 B . 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 . 借助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变革 D . 引进民主和科学改造传统文化
  • 3.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世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据此可知( )
    A . 选官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B . 局势推动官制变革 C . 清政府积极进行改革              D . 经世致用成为主流
  • 4.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臣民一有不惬,即不得安其位。自始设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歇其志意,推究辨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中国近代外交家郭嵩焘的这一描述反映了作者对(   )
    A . 美国选官制度的赞赏 B . 美国分权体制的赞赏 C . 法国政治体制的赞赏 D . 英国宪政制度的赞赏
  • 5.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隋朝规定,所有的地方官员都由中央六部之一的吏部进行管理,吏部每年都要对官员进行考核;同时还下令依据迁转年限的不同将刺史和佐官区别开来,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这些规定(   )
    A . 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 . 旨在打击门阀势力 D . 完善了科举制度
  • 6.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20世纪初,清政府颁行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法定学制,建立了统一的教育行政体系,正式设立了崭新的官员选拔制度。这一举措(   )
    A . 是清末戊戌变法的重要内容 B . 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C . 为结束科举制度创造了条件 D . 奠定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 7. (2022高二上·任丘月考) 1982、1983年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先后进行了机构改革,并按照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方针,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建立了老干部的离休、退休制度,开始废除实际上长期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些措施(   )
    A . 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B . 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C . 增强了行政机关的活力                  D . 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制度
  • 8.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南方各路按户均田亩数从多到少依次是江东、江西、两浙、福建,中举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福建、两浙、江西和江东。据此推论准确的是(   )
    A . 人口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B . 人地关系影响社会文化倾向 C . 科举制为平民提供上升通道 D .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转移
  • 9. (2023高三上·仙桃月考) 两汉时期,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唐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监察御史有权监察地方的考课、户口、籍帐、赋役、农桑、仓库、屯田、铸钱、财政收支和判决囚徒等方面,还加强了对礼仪、军队、治安、馆驿、选举等方面的监察。汉唐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   )
    A . 有利于国家由人治走向法治 B . 体现了监察制度走向了完善 C . 可以有效消除贪污腐败现象 D . 有利于保障政务的有序运行
  • 10.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法国民法典》借鉴了罗马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规定只要契约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就可以包括任何内容。《德国民法典》也借鉴罗马法中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原则,规定“物之所有人,在不违反法律或第三人权利的范围内,可自由处置该物”。这反映了(   )
    A . 法院根据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 B . 罗马私法原则对后世立法的影响 C .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根本动力 D . 大陆法系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 11. (2023高二下·温州期末)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列项中不符合此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是(   )
    A . 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 B .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 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 D . 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基础工程
  • 12.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在中国古代,韩非子曾对法的一般特点有精辟概括:法固(法不朝令夕改)、法显(让百姓知法)、法一(法不阿贵),中华法系与罗马法在这方面异曲同工。但纵观世界古代史,后者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其他法系难以比及的,这就是(    )

    A . 在私有制经济中最完备 B . 贯彻公正平等的基本原则 C . 反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D . 维护绝对正义与公平精神
  • 13.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11世纪以来,伴随着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佛罗伦萨工商业城市兴起,查士丁尼《国法大全》原稿的发现,引起法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博洛尼亚大学率先开展研究并进行注释,由此形成注释法学派,他们致力于使罗马法与城市法规、封建法相结合,以便为实际的社会生活服务。这(   )
    A . 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 . 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C . 推动了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D . 推动了城市自治的发展
  • 14.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曾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这反映了罗马法(   )
    A . 是古代世界最早、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B . 经历了公民法、万民法到自然法不断成熟的过程 C . 在促进帝国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 . 蕴涵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的永恒价值
  • 15.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太平御览》载:“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仲舒)议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伊欲诟父也。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由此可知汉朝的司法实践(   )
    A . 进一步推动了律令儒家化 B . 以儒家思想作为判决依据 C . 重视家训并强调基层教化 D . 规范了家庭和子女的行为
  • 16.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1648年通过的《维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正式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并首次确立了国际会议制度;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这说明(   )
    A . 世界各国的独立主权得到尊重 B . 国际法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有限 C . 世界集体安全机制的不断完善 D . 限制和制止国际战争有了法律依据
  • 17.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论中国》一书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
    A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 . “两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 D . 奉行真正的不结盟
  • 18.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机构,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明朝在西南设土司,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担任;清朝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销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这一变化(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 . 扩大了地方权力 D . 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
  • 19.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上述材料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A . 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 B . 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C . 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 D . 加强了德意志国家的中央集权
  • 20.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民族英雄不断涌现,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

    朝代

    人物

    事件

    结果

    明朝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清朝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清朝

    康熙

    雅克萨之战

    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 .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B . 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为 C . 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D . 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 21.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乾隆二十七年,乾隆谕军机大臣:“伊犁建造城堡,设立将军,驻防屯田,与其三年一次派兵更番戍守,何如即以凉、庄兵丁携眷迁移较为省便?”从而做出了调八旗兵携眷驻防的决策。乾隆此举主要意图是(   )
    A . 加强满族与维吾尔族之间的联系 B .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C . 促进新疆与中原各地区经济交流 D . 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
  • 22.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这三大机构共同构成了调节世界金融、投资和贸易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机构的建立(   )
    A . 缩小了美苏双方的实力差距 B . 确定了美国在冷战中的优势地位 C . 促进了煤钢共同体最终形成 D . 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
  • 23.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 .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 .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C . 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 . 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 24.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据统计,从1941年初到1945年末,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至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这一现象( )
    A . 促进了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 B . 表明世界黄金市场投机现象严重 C . 根源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 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挥实效
  • 25.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凯恩斯认为,应该有这样一个体系,它“把地方性银行的原则扩大到国际领域……如果一个家伙想让自己的资源闲置,这些资源将并不因此撤出流通,而是对另一个准备使用这些资源的家伙变得有用”。这一观点在全球经济合作领域得以实现,开始于(   )
    A . 罗斯福新政 B .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C . 欧共体成立 D .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 26.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东西方“人民”“公民”的词义经历了古今演变。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的“人”与“民”是两个对立的阶级。甲骨文的“7”(人)像人垂手侧面站立形,表示一个懂得鞠躬、谦逊,有修养的人;甲骨文的“呷”(民),像被用一刃刺瞎眼睛(或低眉顺目)的人,“盲其一目以为奴征”(或在人面前恭顺),即“民”为奴隶,被认为是蒙昧无知、不曾开化,没有道德可言的群氓。

    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民”因其无知,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教、驯服,教化。古代将管辖一方的官员称为放牧者,“民”就如同牛羊是官员们的放牧对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人民”已经不再是懵懂、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摘编自万齐洲、冯天瑜《“人民”词义的变迁》

    材料二:希腊城邦(polis)是政治(politics)的词根,公民(politest)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人是城邦权利的主体,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卡拉卡拉敕令)。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城市市民平等意识的觉醒,市民逐渐演变为近代西方的公民。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

    ——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先秦至晚清时期“人民”的含义的变化和西方自古以来公民政治发展变化的趋势。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民”的含义变化及西方公民政治发展的原因。
  • 27.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较大,英国的考试内容以基础理论和人文科学为主,目的是提拔知识渊博、应变能力强的通才。美国没有长期的官僚政治传统的影响,因此其文官制度虽然承袭了欧洲的传统,但是却强调专才的特殊地位。英国是议会制国家,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界并不明显,政府官员可以兼任议会议员,因此,英国对文官参与政治活动有较多的限制。美国是总统制国家,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划分明确,因此,美国对文官政治“中立”的限制相对较小。事实上,美国文官特别是高级文官参与政治活动的范围远远超出行政权的范围。

    ——摘编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之比较》

    材料二  我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公务员作为人民的一员,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而且应当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行使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权利。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从德、能、勤、绩、廉综合考核公务员。允许行政机关依法辞退少数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丧失公务员条件的人员,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机制。

    ——摘编自李俊《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之比较》

    1. (1) 据材料一概括英美两国文官制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 (2) 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建设的认识。
  • 28.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法虽属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由于它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因此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属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其影响更加显著。

    材料二:在西方,“神的法则”是法律的渊源。对宗教忠实地信奉,使得人们保持了对法律的敬畏。西方历史上,法律不仅脱胎于宗教,而且有些宗教式的规则直接发挥着法律的效力。古希伯来法律与希伯来一神教密不可分,兼有戒律和道德规范的性质。这造成了法律、宗教和道德三者的糅杂和融合。“摩西十诫”就是这种“三合一”的典型。到中世纪,教会通过对欧洲几乎全部信仰基督教的人民适用教会法,使教会法实际上起到了欧洲世俗法的作用。教会所强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及其司法程序方面的楷模作用等,均对近代西方法律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公法领域,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美国之鹰”护卫着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在司法领域,西方各国的婚姻法也都规定了宗教仪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

    ——摘编自陈敏《中西方宗教对法律影响之异同的探源》

    1. (1) 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中①②③④任选两个国家或地区说明其在法律建设上的主要成就。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宗教伦理对西方法律的影响。
  • 29. (2022高二上·定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外交的重大事件

    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

    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的第一次奥运之行在奥运会临结束才赶到。

    1954年,美国控制下的国际奥委会拒绝撤销台湾作为国家奥委会成员,企图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两个中国”的既成事实。1958年8月19日,中国发表了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

    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63年4月,在时任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牵头下,巴基斯坦、中国等10个国家的代表在雅加达经过讨论,决定举办新兴力量运动会。

    1964年,柬埔寨举办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等新兴国家积极响应,踊跃参加。

    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中美两国运动员私下接触中,美国运动员表达了强烈的访华意愿。赛会结束数日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979年,国际奥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2001年7月,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2008年8月,中国圆满举办第29届奥运会。

    ——据黄冶《我国体育外交70年:回顾、特征和推进路径》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体育外交”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