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七年级科学下册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1-11 浏览次数:3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七下·仙居期末) 使用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时,将耳机贴在颇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外耳道(如图),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听到耳机声音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 . 气体、固体 B . 气体、气体 C . 固体、气体 D . 固体、固体
  • 2. (2022七下·丽水期末) 2022年2月5日,任子威、曲春雨、范可新、武大靖和张雨婷组成的中国队在首都体育馆夺得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观众的呐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B . 观众的呐喊声是由空气传播到运动员耳中的 C . 运动员的冰鞋与冰面摩擦产生振动也能发声 D .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比固体、液体更清晰、更快速
  • 3. (2022七下·武义期末)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空间站进行授课的航天员相互之间可以不借助无线电进行直接交流;但若是在空间站外航天员则需要借助宇航服中无线电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
    A . 太空中噪音太大,听不到声音 B . 外太空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 . 宇航员在外太空,音调会变低 D . 宇航员讲话声带振动幅度太小
  • 4. (2022七下·乐清期中) 暖水瓶的瓶胆夹层是真空的,利用它来研究真空能否传声。将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塞上瓶塞,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分析、判断。下列对比合理的是(   )

    A . 塞上木质瓶塞和塑料瓶塞进行比较    B . 把暖水瓶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瓶胆漏气的暖水瓶进行比较      D .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 5. (2022七下·龙湾期中) 镲是一种中国打击乐器,敲击时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当镲发声时(   )

    A . 只有镲周围空气在振动 B . 只有镲在振动 C . 镲和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 D . 镲和周围的空气都没有振动
  • 6. (2022七下·诸暨期中) 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 . 木板 B . 铁板 C . 真空带 D . 某种液体
  • 7. (2022七下·柯桥期中) 2025年我国有望实现宇航员登月。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不能直接面对面交谈,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原因是(   )
    A . 只能传递次声波 B . 真空不能传声   C . 只能传递超声波 D . 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
  • 8. (2022七下·瓯海期中)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空间站进行授课的航天员可以不借助无线电进行直接交流;而航天员在外太空需要借助宇航服中无线电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
    A . 太空中噪音太大,听不到声音 B . 宇航员讲话声带振动幅度太小,声音太小听不到 C . 宇航员在外太空,音调会变低 D . 外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 9. (2022七下·长兴月考) 如图,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是( )

    A . 甲实验中,正在发声的喇叭的纸盆上,纸屑在不停地上下跳动 B . 乙实验中,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声音逐渐变小 C . 丙实验中,把发声的音叉抵在牙齿上,也能听到声音 D . 丁实验中,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声音不同
  • 10. (2022七下·温州期中)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A . 扬声器播音纸屑跳动 B . 音叉发声溅起水花 C . 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D . 大钟发声球被弹起
  • 11. (2023·慈溪模拟) 小李同学对科学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是(   )

    A

    B

    凸面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种子中有完好的胚

    声音和光传播的条件——有介质

    C

    D

    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声音进入人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利用孢子进行繁殖——青霉、蕨、蘑菇

    营养繁殖——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22七下·兰溪月考) 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丙: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A . 甲、乙 B . 甲、丙 C . 乙、丙 D . 甲、乙、丙
  • 13. (2022七下·义乌期中) 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 . 木板 B . 真空带 C . 铁板 D . 某种液体
  • 14. (2022七下·萧山期中) 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筑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⑧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笆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 15. (2022七下·萧山期中) 现化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波驱狗器(如图所示)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 .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 .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 . 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二、填空题
  • 16. (2022七下·滨江期末) 2022年5月1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科学数据公开,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2 月1日成功降落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
    1. (1) 宇航员不能直接在月球上对话,这是由于
    2. (2) 在月球上,下列活动中航天员可能做到的是      。
      A . 放风筝 B . 扔石块 C . 打雪仗 D . 游泳
  • 17. (2022七下·柯桥期末) 生活中有许多声音:①垫排球的声音②海浪的声音③手机播放的音乐声④上课时电铃的声音⑤吹口哨的声音⑥敲击音又的声音。上述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声源属于固体的是(填序号),声音以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 18. (2022七下·乐清期中) 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空气温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1. (1) 由表中数据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空气温度(℃)

      ﹣30

      15

      20

      25

      100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米/秒)

      313

      340

      344

      346

      386

    2. (2) 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与我们的距离,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夏天比冬天(填“长”或“短”)。
  • 19. (2022七下·义乌期中) 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但是这种波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 20. (2022七下·兰溪月考)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介质

    声速v (米/秒)

    介质

    声速v (米/秒)

    空气(0℃)

    331

    蒸馏水(25℃)

    1497

    空气(15℃)

    340

    铝(25℃)

    5000

    空气(25℃)

    346

    铁(25℃)

    5200

    煤油(25℃)

    1324

    铜(25℃)

    3750

    1. (1) 指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有的规律:(写出一条即可) 。
    2. (2) 某测量员在空气温度是15℃的环境中利用回声测距离: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秒钟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秒钟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已知声速为340米/秒,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
  • 21. 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 :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 (填“ 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22. 声源: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正在的物体叫做声源。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 23. 根据你学习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分析并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 (1) 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中的鸟声、风声分别是体、体的振动发出的。

    2. (2) 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简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3. (3) 将一颗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这是因为
  • 24. 如图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 (1) 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米间的通话,这表明
    2. (2) 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 (3) 如果在用土电话时,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 (4) 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
  • 25. (2022七下·临海期中) 声音是我们每天都在感觉的。

    1. (1) 如图1,手拨动压在桌边的尺子,发现尺子出现振动,同时可以听到有声音发出,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
    2. (2) 如图2,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入密闭的瓶中,不断抽气,可以感觉到声音越来越轻,甚至将要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2七下·武义期末)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是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实验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

    1. (1) 此实验说明了:      (填字母,多选)
      A . 声音具有能量. B .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 声音由振动产生
    2. (2) 实验1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3. (3) [实验2]分栏筒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

      根据实验2: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7. (2022七下·永康期中) 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 (1) 如图甲所示, 用竖直悬挂的兵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 乒乓球会被弹起, 这个现象说明
    2. (2) 如图乙所示, 敲击右边的音叉, 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 这个现象说明
    3. (3) 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A . 推理法 B . 类比法 C . 控制变量法 D . 转换法
  • 28. 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在吊起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 29. (2020七下·长兴期中) 某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一只手捏住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同学们讨论后设计出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同学们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

    同学们选择5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cm)

    铝棒横截面积(S/mm2)

    频率(f/Hz)

    1

    71

    29

    3500

    2

    78

    29

    3146

    3

    71

    52

    3530

    4

    71

    75

    3572

    5

    105

    29

    2693

    【交流分析】

    1. (1) 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1、3、4的数据,可知铝棒的长度相同时,铝棒的横截面积越大,发声频率越 (选填“高”或“低”)。
    2. (2) 为了验证猜想二,同学们应该分析表格中实心铝棒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四、解答题
  • 30. (2022七下·杭州月考)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1)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说明了。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这种思维方法叫做(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 (2) 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 (3) 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 (4) 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铃声

      逐渐减弱,并由此推理可知:

  • 31. (2022七下·龙游月考)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如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 (1) 请你根据图像找出温度为 5 ℃时声速为m/s。
    2. (2) 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3. (3) 1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则这个山谷的宽度为米?
  • 32. 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秒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
    1. (1) 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 (2) 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米/秒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气温为15 ℃)
  • 33.

    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 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

       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1. (1) 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2. (2) 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4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注:该小题必须有必要的运算过程)

    3. (3) 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