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九年级科学2022年寒假每日一练:第二章实验探究题专练

更新时间:2023-01-14 浏览次数:8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实验探究题
  • 1. (2021九上·拱墅期末) 小乐查阅资料发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于是她对反应产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0g的氧化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并检测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
    1. (1) 实验装置中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选填“①”“②”或“③”)处;在加热氧化铜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其目的是
    2. (2)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m),结果如图乙所示。为确保反应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尽可能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3. (3) 小乐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提出如下假设:经历2CuO+H2 Cu2O+H2O,H2+Cu2O==2Cu+H2O两个反应,且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试根据图乙所示的探究结果计算分析,假设中“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合理的依据
  • 2. (2022八上·杭州期中) 小阳同学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形成两个比较明虽的区域(如下图所示)。试根据上述现象回答问题:

    1. (1) 蓝墨水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由此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测是(填序号)。

      ①用滤纸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

      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运动速度相同

    3. (3) 我们可以利用上述的原理分离混合物,而且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还有很多,请写出下列各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填序号)。

      ①去除自来水中混有的泥沙;②用自来水制纯水;③夏天晒盐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发溶剂  D.冷却热饱和溶液  E.蒸馏法

  • 3. (2022九上·杭州期中) 九年级的小蓉学习复分解反应后,做了如下表中的几个实验。

    编号

    试剂

    NaOH溶液

    MgCl2溶液

    Na2CO3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稀硫酸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生成

    以上实验中,③④出现了明显的现象,可以判断试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1. (1) 小蓉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逐滴加入稀硫酸,也出现了明显的现象,确定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可能是。小蓉同学认为试管②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同时存在Mg2+和Cl
    2. (2) 【查阅资料】SO42会对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

      【设计方案】小蓉根据资料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

      老师评价小蓉的实验方案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你认为应该将所选的试剂BaCl2 改成

    3. (3) 小蓉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则步骤二、三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Ⅰ、Ⅱ是
  • 4. (2022九上·舟山期中) 如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1. (1) 实验1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2. (2) 实验2中若C试管中无现象,则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支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取不溶物于试管F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原不溶物的成分是,试管F中一定含有的可溶性物质(X化合物除外)。
  • 5. (2023九上·义乌期中) 某科学探究小组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CaCO3、NaCl、Na2CO3、K2SO4、FeCl3、K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试回答:

    1. (1) 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 (2) 无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 (3) 写出步骤Ⅳ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 (4) 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 6. (2022九上·淳安期中) 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 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a、b 两种金属在盐溶液中均 为+2 价),进行了如图实验,发现a、b 表面均有金属析出,而 c 表面没有变化。请回答:

    1. (1) 进行甲实验的目的是为了
    2. (2) 李敏同学得出了“a 的活动性 b 强”的结论, 你认为是否合理?理由是什么?
    3. (3) 在以上实验基础上,王芳同学增加一组实验丁,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b>c,请在答题卷的方框内画出实验丁 。
  • 7. (2023九上·杭州期中) 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 (1) 这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化学性质:性。
    2. (2) 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
    3. (3) 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信息如表:  

      铁的氧化物化学式

      Fe2O3

      Fe3O4

      FeO

      颜色

      化学性质

      可溶于酸

      常温下不溶于稀酸

      可溶于酸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 8. (2022九上·金华月考) 珍珠粉含有碳酸钙和蛋白质等物质,在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祛斑美白、补充钙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1. (1) 珍珠粉被食用后,其中的碳酸钙可能会在胃中发生反应,原因是胃液中有(填酸的名称);珍珠粉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最终会被消化分解成
    2. (2) 市场上出现假珍珠粉在外观上与真珍珠粉差不多,肉眼往往无法辨别。为了辨别它们,小红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鉴定是否含碳酸钙

      分别取真假珍珠粉适量于两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中,发现都变浑浊,说明真假珍珠粉都含有碳酸钙。

      实验二:鉴定是否含蛋白质

      提供的器材有:相同的燃烧匙2个,酒精灯1个,火柴。小红通过实验,得出:假珍珠粉不含蛋白质。请试着写出小红的实验方案:

  • 9. (2022九上·兰溪月考)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 (1) 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 (2) 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完全变质”或“部分变质”)
    3. (3) 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象
  • 10. (2023九上·滨江期中) 如图为气体X(纯净物)与氧化铜反应制取铜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1) 在对A中氧化铜进行加热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X,其目的是
    2. (2) 若实验中,观察到A中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B中无水硫酸铜无明显现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X为
    3. (3) 查阅资料得知:①气体X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②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③Cu2O+H2SO4═CuSO4+Cu+H2O。

      小乐为了探究反应所得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20g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红色固体可能是氧化亚铜,也可能是铜和氧化亚铜

      步骤二

      将步骤一反应所得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

      剩余红色固体质量为12g

      20g红色固体中,铜和氧化亚铜的质量比为

  • 11. (2022九上·舟山月考) 现有一包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OH、、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 (1) 取适量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氨味,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2. (2) 另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取固体A,加入过量稀HCl,固体全部溶解,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写出步骤(2)中生成固体A的化学方程式
    3. (3) 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溶液,产生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原固体中(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含NaOH。
  • 12. (2022九上·长兴月考) 实验室有瓶标签残缺(如图)的试剂

    1. (1) 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溶液不可能是      (填序号)。
      A . 酸溶液 B . 碱溶液 C . 盐溶液
    2. (2) 老师告诉小科,这瓶试剂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试剂成分,小科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剂滴在pH试纸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另取5毫升试剂于B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①根据步骤①现象,小科得出了该试剂不可能为

      ②由步骤①②可确定该试剂为溶液。

  • 13. (2022九上·萧山月考) 有一包白色粉末,是(NH4)2SO4、NaCl、BaCl2、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1. (1) 取适量白色末与熟石灰混匀、共热,没有任何异味产生,说明原白色粉末一定不存在
    2. (2) 另取适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可推测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3. (3) 取(2)中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白色沉淀全部消失,说明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一定不含有,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4. (4) 取(2)中的无色溶液蒸干,得固体物质,此固体物质的成分可能有种组成情况。
  • 14. (2023九上·萧山月考) 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1为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其中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
    2. (2) 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2。

      ①加BaCl2是为了除去

      ②不能用 KOH 溶液代替NaOH,其原因是

      ③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用化学式表示);

      ④操作Ⅳ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调pH=7的目的是

  • 15. (2022九上·舟山月考) 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产物是什么?小科进行了探究。

    【猜想】Mg(OH)Cl分解后产物可能有:Mg、MgCl2、MgO、HCl气体、H2O、Cl2

    老师告诉他产物就是上述猪想中的其中几种,并提示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一】取少量的Mg(OH)Cl放入大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有气体,无其他气体。

    【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的剩刹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

    【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

    【结论】Mg(OH)Cl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6. (2022九上·舟山月考) 某KNO3化肥中可能混进了NH4Cl、(NH4)2SO4、K2CO3 ,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同学们对该化肥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 (1) KNO3是一种肥;
    2. (2) 加入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混合物中不含
    3. (3) 小明通过白色沉淀F,认为该化肥中一定混进了NH4Cl和、一定没有K2CO3小强认为这个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 17. (2022九上·舟山月考) 某科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不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Cl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机。印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HCl

    猜想三:有NaCl和NaOH           

    猜想四:有NaCl、HCl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

    ⑴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⑵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溶液、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

    滴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HCl

    【得出过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两处错误:

    ⑴实验操作中一处错误是

    ⑵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18. (2022九上·舟山月考)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溶液呈中性)

    1. (1) 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 (2) 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3. (3) 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则“生成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是___________。
      A . B . C .
  • 19. (2022九上·温州月考) 图甲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1. (1) 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两方面).
    2. (2) 写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3) 图甲装置的缺陷是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未进行处理.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有以下解决办法.你认为不可取的是 (只有一个选项).

      (A)将尾气烧掉    (B)将尾气通过浓氢氧化钠溶液

      (C)通过图乙装置将尾气收集于广口瓶中

      (D)排净装置内氧气后,将尾气与原CO入口连通循环利用.

  • 20. (2022九上·嘉兴开学考) 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22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不同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他们用此装置,选择了甲、乙、丙、丁四种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观察30秒里从导管口冒出的氢气泡多少,记录在下表中(“+”越多表示产生的气泡越多)。

    金属

    氢气泡多少

    ++

    ++++

    +++

    +

    1. (1) 从实验结果看出,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2. (2) 如果四种金属分别是镁、铝、铁、锌中的一种,则丁最有可能为
  • 21. 小明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后,欲进一步进行实验探究,他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看到了下列现象:有大量气体产生,并出现了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钠能与水反应,于是又补做了另一个实验,并记录如下: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一小块钠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金属钠在水面四处游动,并逐渐溶解,有大量气体产生

    ②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③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并点燃

    气体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1. (1) 分析:由上述现象可知:金属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物中呈碱性的物质是(选填“NaOH”或“Na2CO3”),其理由是
    2. (2) 结论:据上述现象, Na投入CuSO4溶液中产生的蓝色沉淀是
    3. (3) 反思:按金属活动性顺序,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选填“能”、“不能”、“不一定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22.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不法分子用它来冒充黄金.小晨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木炭粉还原氧化亚铜的实验(主要反应:C+Cu2O2Cu+CO↑),她观察到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于是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Cu是紫红色固体

              ②Cu2O是红色固体

              ③Cu2O+H2SO4(稀)=CuSO4+Cu+H2O

    1. (1)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Cu

      猜想二:Cu、Cu2O

      猜想三:Cu、C

      猜想四:Cu、Cu2O、C

      小晨同学认为猜想  不正确,因为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

    2. (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溶液颜色

      溶液呈

      猜想三不正确

      步骤二:把步骤一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将滤渣干燥后置于滤纸上,观察固体颜色

      固体为紫红色、黑色

      猜想正确

    3. (3) 【实验反思】由于受反应物质量比、反应物接触面积和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固体物质之间的反应可能无法完全进行.

      【拓展延伸】

      (1)从理论上看,碳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应为1:12,但实际做实验时却将碳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控制在约1:10.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

      (2)下列可以用于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是  (填字母).

      A.观察颜色   B.加热固体   C.滴加稀硫酸   D.滴加硝酸银溶液.

  • 23.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白色固体,E为黑色固体(一种金属氧化物),H为蓝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G   ,H   .

    2. (2) 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物质B与水反应时会  (“吸收”或“放出”)热量.

    3. (3) 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   .

    4. (4) 写出E→C的化学方程式:   .

  • 24. 在一次实验中,有同学不小心将三个分别盛有KCl溶液、KOH溶液、溶液滴瓶中的三支滴管混用,这种不规范的操作会导致滴瓶中的试剂受到污染。学习小组就盛有KCl滴瓶是否被另外两种试剂污染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一:溶液成分只有KCl;猜想二:溶质成分为

    猜想三:溶质成分为KCl,;猜想四:溶质成分为KCl,KOH,

    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请你一起完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⑴取该滴瓶内少量溶液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⑵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

    含有KOH

    上述探究说明

  • 25. 下图是小江借助U形管探究钢铁锈蚀条件的装置图。一段时间后观察, 发现钢丝棉1和钢丝棉2表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褐色锈斑。手摸钢丝棉1、2周围的玻璃管外壁,感觉有不同程度的热量。24h后,钢丝棉3、4表面仍然没有明显变化。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于盐水会加快钢铁的生锈速率,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U形管中液面情况是(忽略温度变化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2. (2) 该实验可以证明钢铁锈蚀的条件是
  • 26. 小黄对Ti、M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探究。

    金属

    Ti

    Mg

    Cu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速度慢

    产生气泡速度快

    无明显现象

    1. (1) 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到现象如表。结论:Ti、Mg、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 (2) 在实验过程中,小黄又发现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有如上图所示关系,请分析:t2~t3时间内反应速度逐渐减慢的原因是
    3. (3) 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方法来比较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供选择的药品:Ti、Mg、Cu、TiCl2溶液、MgCl2溶液、Cu(NO3)2溶液)。(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 27. (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 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金属燃烧实验:

    实验

    1

    2

    3

    步骤

    将一片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

    将另一片相同铝箔伸入到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引燃

    将一段镁条在空气中

    用酒精灯加热

    现象

    铝箔不燃烧,熔化后也不滴下,外面立即形成一层薄膜

    铝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

    眼白光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进行1、2实验的目的是为研究铝和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与氧气的有关。
    2. (2) 某同学分析1、3实验后就得出了如下结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其他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28. (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第一次

    KCl、K2SO4、Na2CO3、NaCl

    第二次

    KCl、BaCl2、Na2SO4、K2CO3

    第三次

    Na2SO4、KCl、K2CO3、NaCl

    1. (1) 三次检测结果中第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 (2) 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CO32-和Cl- ,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检验的存在。
      第二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 其目的是
      第三步: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溶液,从而可以确定第三种离子。
  • 29. (2022·绍兴) 下图是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阶段Ⅰ】得失氧说: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还原反应,【阶段Ⅱ】化合价升降说:凡是出现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阶段Ⅲ】电子转移说: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凡有电子转移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1. (1) 根据得失氧说,在H2+CuOCu十H2O化学变化中,H2发生了反应。
    2. (2) 电子转移是元素化合价改变的本质原因。失电子后,元素的化合价会(选填“升高”或“降低”)
    3. (3) 根据化合价升降说,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乙是反应。

    4. (4)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 氧化和还原是相互对立又辩证统一的关系 B . 电子转移说是从微观视角来探析和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C . 自然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是有利的 D . 人类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
  • 30. (2022·丽水) 小丽和小科在做“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时,他们分别将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小丽加入少量镁条,而小科加入了足量镁条。一段时间后,小科的试管底部“意外”地出现了灰白色固体。为探究该固体是什么物质,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足量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和碱式氯化镁[Mg(OH)Cl]都难溶于水,但都能与稀硝酸反应,后者能生成Mg(NO3)2

    [建立假设]假设1:未溶解完的氯化镁;假设2:氢氧化镁;假设3:碱式氯化镁.....

    [进行实验]将灰白色固体过滤、充分洗涤后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

    固体不溶解

    假设1

    实验二

    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

    固体溶解

    假设2不成立

    往上述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的

    [评价交流]小丽认为该灰白色固体平定是碱式氯化镁。小科认为上述探究还不足以说明该固体就是碱式氯化镁,其理由是

    [继续探究]......

  • 31. (2022·余姚模拟) 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小余以铁的锈蚀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

    1. (1) 小余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的水面处于50毫升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上(填“40”或“10”)毫升刻度处。
    2. (2) 小余同学还进行了如下实验:取铁钉用砂纸打磨,称其质量,按如图乙安装装置,放置3天,再取出铁钉称量。改变条件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铁钉质量增加情况如下表:

      小余设计的实验是探究来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铁钉质量增加/g

      0.02

      0.04

      0.08

      0.16

      0.18

      0.18

      0.18

    3. (3) 有同学认为小余的实验未能真实反映50℃以后铁钉腐蚀的快慢,理由是50℃以后铁钉质量无变化,你觉得铁钉质量无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32. (2022·北仑模拟)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

    请回答:

    1. (1) 滤渣a的成分是,可能含有
    2. (2) 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
    3. (3) 若现象①“滤渣部分溶解”变为“滤渣全部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不存在的物质是
  • 33. (2022·鄞州模拟) 纳米铁(单质铁)在环保领域应用广泛。以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 , 不考虑杂质)为原料可以制备纳米铁。某学习小组对制备得到的固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Fe;猜想二: FeCO3; 猜想三:

     [查阅资料]①FeCO3+H2SO4=FeSO4+H2O+CO2↑②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③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遇到水蒸气变为蓝色

    [实验探究]该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对固体成分进行探究。

    ⑴向装置A中加入稀硫酸后,A中产生气泡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小宁判断猜想一正确。小科认为小宁的判断不合理,理由是:

    ⑵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变浑浊,装置D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E中固体变蓝色,据此判定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若将装置E去掉,(填“能”或“不能”)验证剩余固体中含Fe。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