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次数 |
滑轮材质 |
钩码重G/N |
提升的高度g/m |
有用功W有用/J |
拉力F/N |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
总共W总/J |
机械效率 |
1 |
铝 |
1 |
0.1 |
0.1 |
0.6 |
0.3 |
0.18 |
56% |
2 |
铝 |
2 |
0.1 |
0.2 |
1.0 |
0.3 |
0.3 |
67% |
3 |
铝 |
2 |
0.2 |
0.4 |
1.0 |
0.6 |
0.6 |
67% |
4 |
塑料 |
2 |
0.2 |
0.4 |
0.8 |
0.6 |
0.48 |
83% |
5 |
塑料 |
2 |
0.2 |
0.4 |
2.1 |
0.2 |
0.42 |
95% |
①比较1和2两次实验发现:在所有滑轮组一定时,提升的钩码,机械效率越高。
②比较3和4两次实验发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动滑轮的重有关。
③比较两次实验发现:在所用滑轮组一定时,机械效率与提升钩码的高度无关。
④第5次实验是利用了图的装置完成的。
⑤利用图甲的装置,把重6N的物体用2.5N的拉力迅速拉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可见如果没有刻度尺,只有测力计,也可以测量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A.焦耳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 C.阿基米德原理 D.欧姆定律
通过了解和初步实验,他发现只有当体积和质量均相同的两球,而且球心在同一直线上相碰时,才可能出现上述现象。为进一步探究,他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将一个两端翘起、中间水平的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取两个相同的台球A、B,将B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A球置于轨道左端斜面上某处,测出该点到水平桌面的高度h1 , 如图所示,释放A球,撞击后,A球静止,B球向前运动并冲上轨道右端斜而能到达的最高点,测出该点的高度h2。通过比较h2与h1的大小关系即可作出判断。
1 |
2 |
3 |
4 |
5 |
|
铁球质量/克 |
5 |
10 |
10 |
15 |
20 |
下落高度/厘米 |
50 |
40 |
60 |
50 |
20 |
图钉下陷深度/厘米 |
2.0 |
3.2 |
4.8 |
6.0 |
x |
关于他的实验方案。(填序号)
A .只有方案一可行 B .只有方案二可行
C .两个方案均可行 D .两个方案均不可行
向右运动直至停止。
实验序号 |
电压U/V |
电流I/A |
电阻R/Ω |
电功率P/W |
1 |
2.0 |
0.28 |
|
|
2 |
2.5 |
I0 |
|
|
3 |
3.0 |
0.34 |
|
|
①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为I0 , 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瓦。
②以电流的平方(I2)为横坐标,以实际功率(P)为纵坐标,下列各项坐标图与实验数据最相符的是。
A. B. C. D.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铁球质量/克 | 5 | 10 | 10 | 15 | 20 |
铁球释放高度/厘米 | 50 | 40 | 60 | 50 | 20 |
图钉插入深度/厘米 | 2.0 | 3.2 | 4.8 | 6.0 | x |
实验器材:不同阻值大小的电阻丝(5欧、10欧、15欧等)、秒表、水和电子温度计,盒外采用优质保温材料包裹。
序号 |
瓶子总质量m(g) |
移开距离s(格) |
悬线长度L(格) |
来回之间t(s) |
1 |
20 |
3 |
12 |
2.1 |
2 |
40 |
3 |
12 |
2.1 |
3 |
60 |
3 |
12 |
2.1 |
4 |
60 |
2 |
12 |
2.1 |
5 |
60 |
1 |
12 |
2.1 |
6 |
60 |
3 |
9 |
1.9 |
7 |
60 |
3 |
6 |
1.5 |
木板上活出方格的目的是。
A .将杠杆放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 .计算每次实验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C .再次改变钩码的个数或位置,重复实验。
D .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E .将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实验序号 |
小球的质量m/g |
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h/cm |
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s/m |
1 |
30 |
10 |
4 |
2 |
30 |
20 |
16 |
3 |
60 |
10 |
8 |
(a)为了探究“超载”安全隐患,应选择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b)为了探究“超速”安全隐患,应选择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分析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 当发生交通事故时, 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实验次数 | 钢球质量/g | 钢球下摆高度/cm | 木块滑行距离/cm |
1 | 20 | 20 | 60 |
2 | 40 | 20 | 38 |
3 | 60 | 20 |
A.物体的动能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物体的动能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根据猜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甲乙两图中AB小球质量较小且相等,丙图中C小球质量较大,甲图中A球从较低高度自由滑下,乙丙中BC小球都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后将右端固定的弹簧进行压缩。
⑴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
⑵在杠杆两侧分别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再次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其好处是:
某次实验现象如图甲所示,图甲中以弹簧秤对杠杆的拉力为动力,则阻力是。
⑶多次改变钩码个数及位置并记录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探究结论。
【反思】:完成实验后小明突发奇想,想利用该杠杆(重心始终位于O点)制作一个可以直接测量质量的“杆秤”。
①如图乙所示,以杠杆上的A点为支点,当在C位置固定挂一只金属空盘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刚好平衡。将丙图的3个钩码作为“秤砣”。
②请将该“杆秤”的零刻度线标在位置处,(选填“C、A或O”)
③接着小明在图乙的D位置标记上该“杆秤”能测的最大质量为g。
④并将其它质量值均匀标记在AD之间的刻度线上,完成“杠称”的制作。为什么刻度线是均匀分布的?请说明理由。
步骤一: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如图甲,在杠杆的A点挂上一重物,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
步骤二:将弹簧测力计从B点移到C点,拉力F2沿DC方向(CD是圆O的切线),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静止。
A.① B.② C.③ D.④
猜想①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跟它的材料有关;
猜想②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跟它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方案一:用同一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至不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方案二: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关于他的实验方案 。(填序号)
①将刻度尺平放在支座上,左右移动刻度尺找出能够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支点位置,记下这个位置,它就是刻度尺的重心;
②将质量为M的物体挂在刻度尺左边某一位置, 向右移动刻度尺,直到刻度尺能够在支座七重新保持水平平衡。记录物体悬挂点到支座的距离L1和刻度尺的到支座的距离L2;
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刻度尺的质量m=(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若在第(1)小题所描述的情形中未调节平衡螺母而直接
开展上述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力计拉力的力臂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拉力的大小。
猜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下落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有关
为此小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分别从距离沙表面某高度处静止释放,其中D球从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
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铅球代号 |
铅球质量/g |
下落高度/m |
陷入沙中的深度/m |
① |
A |
200 |
0.5 |
0.1 |
② |
B |
400 |
0.5 |
0.25 |
③ |
C |
200 |
1 |
0.2 |
④ |
D |
200 |
1 |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