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四单元学情评...

更新时间:2023-02-07 浏览次数:57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19世纪末,英、德展开激烈的海上霸权之争。德国宣称“海权就是霸权”,想成为海上霸主,但英国不能容忍。在英德矛盾加剧的进程中,分别以两国为中心形成了(    )
    A . 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B . 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 C .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D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 2. 历史图片记录了历史瞬间,并且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下列图片中,记录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是(    )
    A . B . C . D .
  • 3. 下列选项中,史实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得以改变

    B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C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国际联盟成立初期被美国操控

    D

    1941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A . A B . B C . C D . D
  • 4. 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对比以下的历史事件,共同之处是(    )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之后起义胜利,成功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A . 都采取了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 B . 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C . 都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 D . 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 5.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下面是小明在学习某会议时制作的一幅示意图,你认为该会议是(    )

    A . 巴黎和会 B . 慕尼黑会议 C . 华盛顿会议 D . 雅尔塔会议
  • 6.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战败的德国不堪忍受屈辱的、苛刻的和约,一定要复仇。意大利和日本觉得分赃太少,伺机重新瓜分世界。”这反映了(    )
    A . 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尖锐 B . 英、法、意、日等国谋划继续统治世界 C . 新体系蕴藏新的矛盾冲突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 7. 英国作家威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当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使威尔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苏联新经济政策深得民心 B . 苏联农业集体化稳步推进 C . 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D . 苏联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
  • 8.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 .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 D . 否认苏联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 9. 1929—193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这反映了美国(    )
    A .  南北战争破坏性巨大 B . 经济危机空前严重 C . “以工代赈”措施受挫 D . 整顿金融体系失败
  • 10.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为此,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
    A . 通过《农业调整法》 B .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C . 推行“以工代赈” D . 通过《社会保障法》
  • 11. 下面是经济大危机前后美、德、日、苏四国GDP对照表(单位:亿元)。据此可知(    )

    国别

    时间

    美国

    德国

    日本

    苏联

    1929年

    8433

    2622

    1282

    2383

    1938年

    7999

    3423

    1769

    4052

    A . 经济危机持续恶化 B . 美国丧失霸主地位 C . 苏联模式弊端凸显 D . 国际秩序面临挑战
  • 12. 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关于苏俄(苏联)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21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 . 1922年苏联成立 C . 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 D . 苏军攻克柏林,二战欧洲战事结束
  • 13. 雅尔塔会议期间,苏联提出了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这说明雅尔塔会议(    )
    A . 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 . 加速了法西斯主义的灭亡 C . 改善了美苏意识形态对立 D . 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14. (2024九上·城阳期末) 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灭战争隐患的关键;反对绥靖政策,制止大国争霸的局部战争,是消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上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论述属于(    )
    A . 爆发的原因 B . 战争的性质 C . 战争的过程 D . 战争的教训
  • 15. 在二战期间,如同在一战期间一样,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关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决的宣传。当二战结束时,他们会以新的眼光纷纷加入到本民族争取独立的浪潮中。可见,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原因是(    )
    A . 法西斯集团的灭亡 B . 英法力量的削弱 C . 进步思想的传播 D . 殖民斗争的正义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0分)
  •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引发了新的革命浪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1) 【战争风云】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面示意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内容。

    2. (2) 【革命风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大战后,革命风暴席卷了许多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面横线处的内容。

      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

      领导人:①

      结果: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意义:②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发起时间:1920年和1930年

      国家:③

      领导人:④

      意义: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印度民族主义思想和民族独立的奋斗目标深入人心,为日后印度的独立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

      华夫脱运动

      时间:1918—1922年

      国家:埃及

      性质:民族民主运动

      结果:⑤

    3. (3) 【寻根探源】简述俄国十月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17题16分,18题14分,共30分)
  • 17. 面对“现代化”这一历史课题,中外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0世纪,列宁和他的支持者,不得不为抵御敌人保卫政权进行了快速的国有化进程。1921年,列宁表明了他的实用主义的倾向,他决定实行与激进的经济手段相反的政策。随后,斯大林及联共(布)党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苏联资源与劳动力的最大限度的集中。当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崩溃边缘蹒跚行进的时候,外部世界的人们怀着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的变化。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面对崩溃性的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出现了两种挽救资本主义命运的探索和努力。一种是法西斯主义,即通过疯狂对外侵略、扩张来摆脱危机;另一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同时实行扩展性的财政、经济政策,刺激经济,扩大就业,缓和矛盾,摆脱危机。

    ——摘编自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材料三:在20世纪20年代,对于没有任何现成革命经验的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是具有某种必然性的选择;在从对“走俄国人的路”的反思中探寻“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探索中的经验总结。

    ——摘编自《“走俄国人的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20世纪以来列宁和斯大林是如何推动苏俄(联)现代化的。
    2. (2) 简述材料二中“两种挽救资本主义命运的探索和努力”的具体表现及其引起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在革命与建设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发展历程。
  • 18. 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现代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企图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在欧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则是要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要保住它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并进而夺取更多的殖民地……沙俄则想摧毁德奥在奥斯曼帝国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的情况。……因五年计划而变得强大的苏联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德国打了西半球一巴掌,西半球把德国打得半死,并且要求赔钱若干,德国回家养伤、赚钱还赔款;此后,德国纠集了两个小伙伴又打了西半球一巴掌,西半球联合东半球一起把德国打回老家。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沙俄属于当时欧洲形成的哪一军事集团?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和日本分别在欧洲和太平洋“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的标志性事件。举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重要的作用”的一个例证。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共同角色是什么。“西半球联合东半球”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启示。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0分)
  • 19. 王老师围绕“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历史”复习课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1. (1) 任务一:【分析目录——梳理发展线索】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根据以上目录内容,概括一战后的世界呈现出哪些新局面。
    2. (2) 任务二:【解读建筑——关注国计民生】
      下面两个水利工程分别是在什么背景下兴修的?概括两者的共同点。

    3. (3) 任务三:【归纳评价——提升历史认识】
      根据下列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列宁说:“靠《凡尔赛条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