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

更新时间:2023-02-27 浏览次数:41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人们常说:“吃一堑,长-智。”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B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D .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 2. 下列选项中,与下边漫画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许诺再多,不如即刻行动

    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②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真理是实践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如何通过空气消杀阻断“人传人”和“物传人”链条有着紧迫需求。为了消除"被动消杀"的弊端,某团队研发可主动捕获空气中病毒、细菌和真菌的设备。经权威机构检测,该设备对环境中的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多种常见病毒、细菌和真菌可达到99.99%的消灭率。这表明( )

    ①认识的发展为人们的实践提供日益完备的工具

    ②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促使人们持续探索和研究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决定认识。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与材料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有(   )

    ①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唐)杜甫

    ②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

    ③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清)梁启超

    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唐)胡令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灰色幽默段子一般是以事物的阴暗面为题材编排笑话,以艺术化的方式反映民风民情民意,以无奈的嘲讽来针砭时弊,让人一笑之后引起思考。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   )

    ①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可以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发展

    ③社会意识是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6.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这表明(   )
    A . 先进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 先进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如影相随 C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D . 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从哲学上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因为(   )

    ①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国家政策决定经济发展

    ②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选择最佳方案

    ③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8. (2023高二上·汉寿期中)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材料体现了(   )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促进作用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会影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③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④经济基础的巩固完善推动上层建筑的完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当前我们更加需要团结一致,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新冠疫情,更是为了应对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奥林匹克格言这一修改表明(   )
    A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 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 C .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同步发展变化 D . 社会意识的变革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对恼人的夜间施工噪声、机动车轰鸣疾驶噪声、娱乐健身音响音大、邻居宠物噪声扰民等问题,法律都作出了相应规定,还静于民,守护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该良法出台的依据(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直接动力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生产关系的变化要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也不会一成不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

    ①表明实践是社会意识产生的物质原因

    ②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找准了立足点

    ③是由我国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的

    ④反映了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社会最大的悲剧不是恶的横行,而是善的沉没。如果大家都对善举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既无向善之念,更无行善之举,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恶压倒善”。材料告诉我们(    )

    ①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为善”的前提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下列经典名句与反映的哲理相符合的是(   )

    ①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正确导向作用

    ③道经坦途常遇覆,慎迈危辙则常安——追求真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 14. (2024高二上·长阳月考) 杭州快递小哥汪勇在浓烟中四次冲进火场救人灭火。近日,汪勇荣获杭州见义勇为先进人物称号并被荣记二等功。这表明(   )

    ①价值观不同,人们的行为选择也会不同

    ②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提高个人素质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价值观会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为(    )

    ①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固定不变

    ②价值观是青年学生人生的重要向导

    ③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对其行为选择起决定作用

    ④价值观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漫画《文明——只差一步》中两个小孩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我们(   )

    ①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②要用批判的、革命的思想否定旧事物

    ③要用正确的价值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在生活中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从“有没有”发展为“好不好”。在这一背景下,广大文艺工作者砥砺奋进,创造出大量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其中既有如《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一样“破壁出圈”的红色正剧,也不乏《山海情》《大江大河》等反映时代气象、讴歌奋斗精神的影视佳作。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2022年,全国各地“喜迎二十大”,掀起了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活动。为使红色基因不仅有史可讲、有址可寻、有物可看,依托南湖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助推建立了一批以爱国主义、党史、国防、法治、科普和绿色为主题的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探索“互联网+红色基因”教育形式,利用互联网和微信、微博,通过数字化技术、动画、微电影、微作文等形式,在青少年中唱响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主旋律。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规划》制定的依据。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截止到2022年5月16日,“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网络征求意见正式结束。开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优良作风,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自信开放、守正创新的良好形象。活动中,人民日报推出“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广大党员和各界群众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人民日报客户端踊跃参与。一条条来自基层的金点子,通过网络从基层直抵中央,每一条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广泛问计于民,把人民的所思所盼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以政治参与的民主性托举起国家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分析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理由。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一个果蔬种植业大国,但一些特定蔬菜品种和高端品种仍然长期依赖进口,“卡脖子”一直是种业发展之痛。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果蔬品质和供应提出了更高、更多元化的要求,也为广大青年果蔬育种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从事果蔬育种科研工作,需要具备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生物育种技术。对于青年科研工作者来说,还需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一般而言,一个优良新品种需要五年甚至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培育。在正式投放到市场之前,实验的阶段性成果还需要多点、多次的试种,后期还要针对品质、抗性等目标性状进行改良。科技创新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遇,但育种工作没有捷径。“一把尺子、一杆秤,拿牙咬、用眼瞪。”这是老一辈育种专家传授给青年人的育种经验。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知识,说明青年人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