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8*时间的脚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8 课《时间的...

更新时间:2023-02-11 浏览次数: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hí)    手(là)    乎不同(jiǒnɡ) B . 哑(yīn)    首( qǐ )    形文字(xiē) C . 裂(ɡuī)    枯(hé)    人听闻(hài) D . (xiá) 山(lù) 而不舍(qì)
  •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 . 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 . 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 . 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 3.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 B . 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 C . 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 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D . 远亲不如近邻 , 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
  • 4. 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 B .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 .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D . 在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 5.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 .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B .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C .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D . 每次出发之前,春雁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
  •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 . 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l2.7%左右。 C . 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D . 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 7. 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 . 《恐龙无处不有》——阿西莫夫——英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C .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 D . 《时间的脚印》——陶世龙——中国科普作家
  • 8.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

    ②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黑漆漆的煤炭。

    ③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

    ④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

    ⑤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

    A . ⑤③①④② B . ③①⑤④② C . ③④①⑤② D . ⑤④③①②
  • 9. 《时间的脚印》作者是,四川人,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作家。代表作有《》《》等。
  • 10. 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

    ①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②与人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

二、阅读理解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时间的脚印(节选)

    陶世龙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珠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1. (1) 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2. (2) 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3. (3) 第④段中加粗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 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计时的变迁

    漫奇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千百年来教诲人们珍惜时间的格言。光阴即时间,怎么用长度“寸”来计量呢?

    ②在古代,钟表还没有发明,没有时、分、秒之称。但人们利用“观天”“测地”——白天看太阳量阴影,晚上望月亮数星星来计算时间。寸阴、分阴表示短暂的时间也就流传于今了。公元7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这些就是钟表的“老祖宗”吧!

    在现代生活中,时间观念强了,再也不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而必须是“7点15分,老地方见面”。对计时的要求高了,争分夺秒,分秒必争。几分钟的差别,上班就会迟到或赶不上火车;几秒钟内会决定一场球赛的胜负;电视和电影的画面每秒变化二十几幅;1/10秒乃至1/100秒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谁是冠军。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尽管它的外貌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内脏”都是由游丝、平衡摆和齿轮等组成,以机械周期性运动做时间的基准,但机械工艺限制了它的准确度,日差变化保持在数秒之内。

    ④电子技术“闯入”钟表世界后,计时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做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层出不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除了显示时、分、秒、日、月、星期、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功能,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

    ⑤但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测试时间上的1微秒(1/1 000 000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300米。在天文测量时,1毫秒(1/1 000秒)的时间相当于太阳附近1万米的误差,真可谓“差之毫秒,失之千里”。人们发现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变为另一种能量状态时会辐射或吸收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把这种频率积累起来也可以计时,称为原子时。于是,铯原子钟就应运而生了,并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导弹、激光测距等国防和科研工作中。

    (选自《科学夜谈》)

    1. (1) 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计时变迁图。

      →铯原子钟

    2. (2) 第①段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名言有什么作用?
    3. (3) 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石英电子钟有哪些特点?请根据第④段内容简要回答。
    5. (5) 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
  •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望梅”能否止渴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就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消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79il-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的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与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会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选自2016年8月12日《光明日报》,作者詹欢欢)

    1. (1) 第①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
    2. (2) “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
    3. (3) 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l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4. (4) 王老师参加镇江国际马拉松赛,比赛中,他大汗淋漓,饥渴难耐,边跑边喝水。请你用文中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三、综合运用
  • 14. 我们正值五彩缤纷的花季年华、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让我们一起来开展“放飞青春”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 (1) 【青春座右铭】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2. (2) 【青春励志会】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立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他已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讲“立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

    3. (3) 【青春接力棒】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上“老”下“子”,彰显着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请仿照画线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

      孝亲敬长,就是耐心倾听长辈的教导,就像鱼儿一直倾听溪流的歌唱;就是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就是全力实现长辈的期望,就像江河奋力前行终成海洋的宽广。

    4. (4) 【青春同路人】朋友,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我们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怎样与其同行青春路?请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除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材料二: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去经商,把挣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当马克思还没有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当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也常放下自己的工作,帮他写作有关部分。《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在自传的第一句话就是“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现代直升机发明者西科斯基的灵感源于年轻时读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云的快船》,他经常引用凡尔纳的话“一个人可以想象任何东西,另一个人可以使之变成现实”。

    材料二:1914年,威尔斯出版了一本名为《获得自由的世界》的科幻小说。该小说想象1933年出现“人造”原子能,接下来发生一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最后出现一个全球性的和平政府。物理学家齐拉特于1932年阅读了这部小说,该书启发他于1933年解决了核键式反应出现的一个问题,也启发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起了在国际上控制军备、和平利用核能的运动。

    1. (1) 从以上材料你可以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2. (2) 科学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请你写一句赞美科学的话。(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