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虽然历史上偶有像希腊城邦政治时政府向民众派发免费剧院入场券、中国封建社会时朝廷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这类社会福利或社会救济行为,但这些救济都不能发展为长期的社会保障。这一状况在工业化后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改变。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社会保障法》等一系列法令,建立福利制度。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英国模式被西欧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福利项目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福利国家发展到顶峰。
——摘编自李懋君《欧洲福利国家的产生及其困境探析》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不再局限在国家范围内,也扩展到全球社会。物质需要的降低和社会风险的扩大,使得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财富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而转变为关注怎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国家的改革过于强调个人责任、削弱个人权利的考虑,20世纪90年代,“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应运而生。“第三条道路”理论由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并成为布莱尔政府的执政纲领。德国总理施罗德、法国总理诺斯潘、瑞典的佩尔松和丹麦的拉斯姆森都成为“第三条道路”忠实的支持者,他们都倡导以“积极福利”概念为核心的福利社会,主张“无责任即无权利”。
——摘编自赵浩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研究》
材料一:英国1799~1800年颁布的《劳工结社禁止法》和法国1791年的《夏勃里埃法》是禁止工人结社、罢工的代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工会代表劳工与雇主谈判的方式开始在部分国家部分企业出现,并逐渐成为影响劳资关系的足够强势的力量。187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部工会法。针对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颁布了《产业复兴法》,1935年通过的《国家劳动关系法》进一步确认了工会的权利。工会活动受到战争的影响进入低潮,工会、雇主和雇主协会反复不断地冲突、协调与和解,力量越发地步入均衡的格局。
——摘编自蒋文振《浅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二战后,劳资之间大规模的激烈对抗冲突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的、规范的、有组织的行为,如劳资协议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1999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了企业界的“全球契约”,全球契约的目的是通过集体行动的力量,推动企业负责任的公民意识,从而使企业界参与应对全球化的各项挑战。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契约。
——摘编自王晶《西方国家劳动关系调整的启示》
材料一:民权运动初期,黑人以法律诉讼捍卫权利。1948年,法院裁定“应允许黑人进入各州立大学”;1950年,裁定“为黑人学生单独开办的黑人班不平等”;1954年裁定“教育上的种族隔离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1962年,沃尔瑟阿的黑人要求开办一所黑人选民登记学校,这遭到了当地选举机构与警局的恶意阻止,两位黑人青年的静坐抗议也遭到了警察的逮捕,这激起了麦肯布城举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群众集会。
——摘编自李楠《布朗案判决与美国黑人受教育权的演变》
材料二:
材料三:美国国会于1964年通过了公民权利法案。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任何形式的隔离与歧视。禁止私营雇主和任何雇佣单位、团体因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民族和性别的缘故歧视申请就业者。其中“性别”两字是众议院对民权法激烈辩论两周之后,民主党议员霍华德·史密斯提出一项修正案时加进去的。《民权法》通过后,约翰逊总统任命五人组成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来监督《民权法》的实施情况。1965年通过的选举法则规定:在任何联邦、州或地方选举中任何公民的选举权都不得由于未能符合州内的测试或其他要求而被否认。
——摘编自乔安妮·格兰特《美国黑人斗争史》
材料一: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上层最富有阶级和下层最贫穷阶级相对缩小,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阶层却不断扩大,中产阶级日益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社会分层的轴心逐渐由过去以资产为特征。转化为以职业为特征。1970 年,美国白领人数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0 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同时,以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具有高学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以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结构的中产阶级群体逐渐形成。
——摘编自石庆环《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其特征)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人数与规模有所萎缩。在英国,20世纪90年代滑落到社会底层的中产人士约有380万人。约占中产阶层总数的14%。同时,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加剧,1974年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拥有的财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已经扩大到23. 5%。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使中产阶级的生活极不稳定。在美国,1981- 1984年,《财富》杂志前500强企业共裁掉了300 万份工作,1989年的48.5万失业者中,有65%是管理者、专业人士和办公室职员,20世纪90年代初,大企业的雇佣率从1970年的21%下降到10%。
——摘编自沈瑞英《西方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