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分液漏斗 | B.酸式滴定管 | C.碱式滴定管 | D.锥形瓶 |
①基态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②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③基态的轨道表示式为
④基态的最高能级的电子对数等于其最高能层的电子层数
编号 | 溶液 | 溶液 | 蒸馏水 | 浑浊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① | 1.5 | 3.5 | 10 | |
② | 2.5 | 3.5 | 9 | |
③ | 3.5 | 3.5 | x | |
④ | 3.5 | 2.5 | 9 | |
⑤ | 3.5 | 1.5 | 10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 ||||
结论 | 该反应的 | 平衡正向移动 | 醋酸的大于碳酸的 | 相同温度下的溶液度: |
容器编号 |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 | 平衡物质的量/ | |
Ⅰ | 0.4 | 0.4 | 0.2 | |
Ⅱ | 0.4 | 0.4 | 0.24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基态碳原子中,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是。
②氧的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③C、N、O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
元素 | |||||
738 | 589.7 | 549 | 502.9 | ||
1451 | 1145 | 1064 | 965.2 | ||
7733 | 4910 | a | 3600 |
①推测的第三电离能a的范围:。
②对的吸收能力增强,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为同主族元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①基态V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②若继续寻找使催化性能更好的掺杂金属氧化物,可以在元素周期表区寻找恰当元素(填序号)。
A.s B.p C.d D.ds
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示意图如图1。
①气体a的电子式为:。
②结合电极反应式解释阴极区得到溶液的原因。
采用无隔膜电解槽,电解3%~5%的溶液,可制备溶液。控制较低温度,适宜电压电解制备溶液原理示意图如图2。
已知:与次氯酸盐相比,次氯酸具有更强的氧化性。
电解食盐水制备溶液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过高,阳极会发生放电,导致电解效率降低,电极反应为。
②过低,产生影响的可能原因:
假设过低时,导致溶解度,生成的减少。
假设过低时,浓度增大氧化 , 生成和。
I.查阅文献,假设b成立。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若通过检测反应前后溶液酸性的变化证实假设b成立,实验操作和现象为:取溶液,。可供选择的试剂和仪器:a.稀硫酸| b.稀盐酸| c.石蕊溶液 d.计
已知:是黄色液体,氧化性:。
假设①被氧化。过程Ⅱ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假设②和生成 , 进而使清液中的氧化为。设计实验Ⅱ证实假设。
i.。
ⅱ.实验Ⅱ中过程Ⅱ的离子方程式为。
编号 | 实验Ⅲ | 实验Ⅳ |
实验及现象 |
①实验Ⅲ中溶液的作用是。
②实验Ⅳ证实能氧化的实验现象除电流表指针偏转外,还有(答出2点)。
反应I.
反应Ⅱ.
①总反应:
②已知830℃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将与加热到830℃,反应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③在常压,600℃条件下,甲烷制备氢气的总反应中平衡产率为82%。若加入适量生石灰后的产率可提高到95%,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反应I:
反应Ⅲ:
常压下,将和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测得体系中变化如图2所示。
①已知700℃、催化剂条件下,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可增加产率,此条件下还原性(填“>”“<”或“=”)。
②随着温度升高变小的原因可能是。
酸浸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将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
含的浸取液中有等杂质离子,一种制备高纯硫酸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a.可溶于水
b.部分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5℃)如下表:
化学式 | ||||||
①加入的目的是:。
②常温下,除铁过程中调节 , 通过计算判断是否沉淀完全并简述理由。(一般认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时沉淀完全)
③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选用作为沉淀剂的原因:。
i.称取mg酸浸渣,将其中的锰元素全部溶出成 , 过滤,将滤液定容于容量瓶中;
ⅱ.取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和过量的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后,煮沸溶液使剩余的分解;(已知:)
ⅲ.加入指示剂,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重新变为。
①“酸浸渣”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②ⅱ中若未充分加热煮沸,将会造成锰元素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