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

更新时间:2023-02-16 浏览次数:6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938年9月30日凌晨,欧洲四国首脑背着当事国签署了一份协定,而后一直在隔壁房间里等候的当事国两名代表被带进会议厅,告之协定的内容。这份协定涉及的领土指的是如图中的(   )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 2. 1939年11月底,苏(联)芬(兰)战争爆发,美英法等国立即向芬兰提供了包括几百架飞机、一千多门大炮在内的军事援助。英、法还决定从中东基地出发,联合土耳其军队,从南面向苏联的黑海和高加索地区进攻,并拉拢德国一道参加对苏的进攻。这说明当时(   )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 西方大国奉行绥靖政策 C . 苏联遭到西方大国的仇视 D . 反法西斯联盟出现裂缝
  • 3. 丘吉尔1942年发表声明,他不会“成为旨在主持清算英帝国的首相”。1944年,丘吉尔再次宣布:“甚至在遥远的将来,也不容许殖民地人民取得自治。”这说明丘吉尔(   )
    A . 预见到轴心国集团的失败 B . 认为二战会增强英国军事实力 C . 不允许印度取得独立地位 D . 努力维持大英殖民帝国的完整
  • 4. 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询问斯大林对《开罗宣言》的看法,并主动提出苏联可以获得一个不冻港。罗斯福随即附和说,中国大连战后可以作为有国际保证下的自由港。斯大林表示赞成《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至于苏联的看法要到参加对日战争时再谈比较好。这体现出( )
    A . 国家之间紧密合作 B . 西方划分势力范围 C . 大国推行强权政治 D . 三国支持中国抗战
  • 5. 1941年春,美国与日本试图通过谈判达成一项临时和平协定,中国驻美大使获悉此事后,代表中国政府对美提出强烈抗议,由此又惊动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最终放弃对日妥协的打算。美国的这一选择(   )
    A . 直接导致日本偷袭珍珠港 B . 反映了英美利益的一致性 C . 表明和平已成为时代主题 D . 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 6. 埃塞俄比亚是法西斯主义的第一个严重受害者,也是英法绥靖政策的第一个巨大牺牲者,但它牵制了意大利法西斯相当大的人力、物力,为祖国的独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
    A . 在英法绥靖政策的破坏下走向失败 B .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C . 刺激了德意法西斯的对外扩张侵略 D . 远远超出了为本国争取独立的范围
  • 7. 有学者指出,德黑兰会议似乎预示着,美苏协调将决定战后秩序的走向,而丘吉尔及其代表的英国似乎要在对德作战的隆隆炮声中耗尽帝国的血液,不得不从国际舞台的中央“体面地”退场。这反映出(   )
    A . 三国协调对德日法西斯作战 B . 英国在战争中付出的牺牲最大 C . 二战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D . 美苏合作确立战后国际新秩序
  • 8. 据保守估计,二战中苏联死亡人数达2000万。在苏联人的眼中,正是由于英国和美国延迟增援欧洲第二前线,没有减轻德军对苏联造成的压力,才使苏联的损失加剧、苏联领导人也对美国的动机持怀疑态度。苏联人上述印象的形成(   )
    A . 推动了战后苏联对东欧的控制 B . 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 C . 成为两大阵营形成的重要诱因 D . 使苏联在冷战中占据道义优势
  • 9. 下图为1928-1938年德国655家证券交易所公司中犹太管理人员数量的变动趋势。据此可知当时(   )

    A . 德国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B . 二战爆发使犹太人大量逃离 C . 大危机使德国经济不断恶化 D . 垄断组织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 10. 英法与波兰曾定有盟约,保证波兰的独立。1919年9月德波战争爆发后,英法政府对德宣战,但从1939年9月到1940年5月,英法联军与德军隔壕相峙,却没有采取过重大军事行动。驻法英军到1939年12月才阵亡一人。这一战争史上的奇怪现象,被叫做“静坐战”。由此推断,“静坐战”(   )
    A . 阻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 表明了英法政府爱好和平的决心 C . 助推了德国扩大侵略战争的进程 D . 保存了英法两国政府的既得利益
  • 11. 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边是垄断资本家为维持产品价格,大量销毁农产品。而另--边却有无数人饥肠辘辘,四处流浪,不少人因饥饿而死。据此可知(   )
    A . 生产过剩严重影响人民生活 B . 政府自由放任政策危害严重 C .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救济落后 D . 美国的新政措施具有局限性
  • 12. (2024高二下·钦州月考) 租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盟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政策。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与苏联签订了租借协定,对苏联进行“无条件援助”。1944年,苏联对美国贸易总额占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4. 3%,苏联的物资需要成为美国安排生产的重要依据。这一致策( )
    A . 为战后国际格局产生影响 B . 对二战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 C . 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 D . 加速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
  • 13. 当大洋彼岸的丘吉尔得知此事件后,高兴得老泪往下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战争要胜利了!”并且还特意打电话给罗斯福,装着糊涂揣着明白的问这位老兄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材料中“此事件”指(   )
    A . 日本偷袭珍珠港 B .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C .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 . 诺曼底登陆
  • 14.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1992年4月访问美国时,特向定居在美国的刘放吾团长致以亲切慰问,感谢他在50年前一次战役中拯救英军,这次战役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 日本南进战略,威胁中国西南安全 B . 开罗宣言发表,中英对日协同作战 C . 中国入缅作战,确保驼峰航线运输 D . 抗战相持阶段,打破战争僵持局面
  • 15. 1945年,美、英、苏3国首脑举行战时第三次会晤。会议讨论了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规定解除德国全部武装,摧毁一切军事工业和纳粹组织,惩办战犯;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该次会议召开地点所处地区是( )
    A . 西亚 B . 西欧 C . 北非 D . 东亚
  • 16. “由于这次危机发生在两个主权国家之间,而且又涉及凡尔赛和约,英法当然不能再用不干涉政策来推卸责任,因此就宣布实行绥靖政策”。这次危机发生在欧洲的(   )
    A . 柏林 B . 萨拉热窝 C . 慕尼黑 D . 苏台德
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战结束后,美国逐渐减少在欧洲的直接驻军。1947 年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制定英国国防《总体战略计划》。该文件沿袭了英国海洋战略传统,形成了“以英伦诸岛和中东为支点,注重保护二者周围海洋航线”的三大支柱原则。《计划》认为威慑是阻止战争的最有效方式,优先发展军事科技和空中进攻力量,利用科技优势,大力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坚决阻止苏联进一步扩张领土和意识形态。《总体战略计划》所确立的战略需求远高于英国的经济承受能力,高估了英国经济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

    ——陈向年《英国防务战略研究》

    1.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47年英国《总体战略计划》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7年英国《总体战略计划》的背景。
  • 18. (2024高一下·宜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7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全面进攻,严重损害了英国在华的殖民利益。张伯伦抱怨说:“在当前欧洲有两个脾气暴烈的独裁者这种情况下,我们简直经不起同日本进行争吵”。同时他还认为日本不仅可以作为反苏的突击力量,而且可以作为英国在远东牵制美国力量的平衡器。英国报刊不断发表文章,宣扬日本的军事威力,直言日本能够迅速征服中国。英国军队主动从华北和长江流域撤出,把自己所占据的地盘腾出来让给日军,日军很快占领中国的大片领土。1938年,日本20.19%的进口物资来自英国。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奔走于日本侵略军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积极进行劝降活动,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反对,英国的劝降阴谋才没有得逞。中国先后于1937年9月和1938年9月,两次向国联提出申诉,控告日本侵略中国,要求国联对日本实行制裁,英国操纵国联,否决中国要求对日本实行制裁的提案。日本占领广州后,中国与外界的水上交通已基本上被日本封锁,英国开始在缅旬公路上加以阻挠,切断中国从陆上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交通线,阻止外国货物运进中国,企图迫使中国屈服。英国还大谈中国军事力量的软弱,鼓吹中国难能抵挡住日本的侵略,散痪中国人民的斗志,以免影响英国在印度、缅甸及其他附属国的殖民统治。如果英国不压制中国的抗日斗争,日本不敢贸然扩大侵华战争,更不敢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

    ——摘编自杨湘海《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 (1) 据材料,指出日本全面侵华后英国采取的政策及具体措施。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采取该政策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9年1月31日至2月1日,德国共产党在伯尔尼召开代表会议,强调必须建立广泛的人民阵线,联合各国人民制止法西斯的大屠杀。1942年5月,莱茵河下游和鲁尔区的共产党地下组织召开代表会议,号召德国人民以一切手段推翻希特勒政权,结束战争,使德国人民从法西斯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德国共产党人在各地建立反抗组织,仅在柏林就有30余家大工厂建立了分支组织。他们还出版地下报纸《鲁尔呼声》等,并散发传单。1943年有12种反法西斯报纸在德国秘密出版。当年7月,鲁尔区各工厂联合大罢工,抗议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随着德国法西斯在各个战场的惨败,他们不仅在工厂加强宣传活动,还深入到军队、监狱和集中营进行反战宣传。有的帮助外国劳工和战俘逃跑,有的出版反对希特勒的宣传品。盖世太保对德国共产党人和民主战士加紧进行血腥镇压。据统计,从1940年至1944年,被残杀的民主战士达15000余人。

    ——摘编自黄玉章等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

    1. (1) 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共产党反法西斯斗争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共产党反法西斯斗争的意义。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艾森豪威尔当时对英军的实力进行过调查,他说:“英国的人力资源已经达到了18岁到52岁的妇女都动员起来的紧张程度:英国的陆军分散在印度、中东和北非。”但另一方面,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在战略.上死死抱住地中海这个大英帝国生死攸关的生命线,“一开始就不肯认真看待1942年在法国作一次牺牲性登陆的任何建议”。在政略上,它想让苏德相互厮杀,两败俱伤,以便保存实力,获取战后有利的国际地位。因而,这种拖延是其既定方针的延续。但是,出于战胜法西斯的长远利益考虑,英、美、苏三国还是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并最终付诸实施。1944年6月6日凌晨,盟军伞兵部队首先发动进攻。至此,诺曼底登陆成功,盟军也因此具备了收复西欧大陆的条件。经过这次会战,希特勒试图避免两线作战的希望完全破灭,整个西欧都在盟军的兵锋之下。

    ——摘编自叶伯华、张毓诗《欧洲第二战场与英国的战略》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