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

更新时间:2023-03-28 浏览次数:85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指(    )
    A . 赵匡胤和铁木真 B . 赵匡胤和忽必烈 C . 赵构和铁木真 D . 赵构和忽必烈
  • 2. (2023七下·黄梅期末)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的计策起到的作用是(    )
    A . 加速了宋王朝的统一进程 B . 使宋王朝免遭外族入侵 C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 提高了宋王朝的行政效率
  • 3.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中写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    )
    A . 宋朝等级森严 B . 宋朝商业繁荣 C . 宋朝重农抑商 D . 宋朝重文轻武
  • 4. 下面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规定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疆界 B . 形成了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 C . 维护了西北地区的发展局面 D . 客观上促进了宋辽双方的经济交流
  • 5. (2023七下·邢台期中) 诗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词能够反映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的是(    )
    A .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6. 他在抗金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率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这位“出色的将领”是(    )
    A . 黄巢 B . 文天祥 C . 岳飞 D . 忽必烈
  • 7. 对以下大事年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年)

    960

    1005

    1038

    1044

    1125

    1127

    1140

    1141

    事件

    北宋建立

    宋辽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郾城大捷

    宋金和议

    A .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 .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 .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 . 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
  • 8. 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当时农业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 B .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C . 小麦产量在宋朝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 . 棉花种植由广东、福建扩展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 9. 下面图片直接反映了宋代繁荣的(    )

    A . 农业 B . 手工业 C . 文化 D . 商业
  • 10. (2023七下·黄梅期末) 宋代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这些措施主要表明(    )
    A . 宋朝提高外商待遇,鼓励通商 B . 朝廷尊重外国人的生活习俗 C . 宋朝要求外商必须在华定居 D . 宋朝实行了平等的民族政策
  • 11. 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③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 . 南朝 B . 唐朝 C . 北宋 D . 南宋
  • 12. 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
    A . 成吉思汗 B . 阿保机 C . 阿骨打 D . 赵匡胤
  • 13. (2024七下·青阳期末)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 . 实行分封制 B . 实行郡县制 C . 创立科举制 D . 推行行省制度
  • 14. 影视作品的背景、内容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在一部以元朝为历史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可以出现的场景是(    )
    A . 安西都护府管理台湾 B . 澎湖巡检司管理新疆 C . 耶律阿保机建立辽 D . 宣政院管理西藏
  • 15. 下面卡片体现的学习主题是中国(    )

    A . 政权统一与发展 B . 民族交融与发展 C . 对外交往与发展 D . 经济繁荣与昌盛
  • 16. 《东京梦华录》卷三《相国寺内万姓交易》记载:“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材料反映了( )
    A . 榷场的贸易量很大  B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 17. 北宋完全取消了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民宅当街开门,自由出入,店铺和作坊临街建造,街市、早市、夜市以及临时性的“勾栏”“瓦子”一类的娱乐场所和集市大量出现,自由繁华的街市贸易突破了市的界限。这反映了(    )
    A .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B .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 城市管理水平提高 D .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 18.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使用    ④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9. 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的代表作是《窦娥冤》。在书中,他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他”是(    )
    A . 苏轼 B . 关汉卿 C . 王实甫 D . 马致远
  • 20. 元朝在全国设有约1400处驿站,驿站分陆站和水站,水站用船,陆站用马、牛、驴和车、轿;后来还设置过海站,甚至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流域设狗站——通过狗拉雪橇在冰封的大地奔走。由此,元朝形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交通网络的形成(    )
    A . 消除了边疆与内地的差距 B . 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C .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 . 使元朝疆域不断向西扩大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 21.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朝)旧(制度)。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决心)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蔡襄《端明集》卷22

    1. (1) 材料一图1是哪一制度的示意图?图2是哪一朝代的行政机构示意图?图2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哪一机构?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宋太祖是怎样“把相权拿归自己”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材料三反映了宋朝政治统治的什么特点?简述这一统治特点给宋朝带来的影响。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忽必烈即位后,“以农桑为急务”,使百姓“安业力农”。为此,他多次下令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

    1. (1) 材料一中的农具出现在哪一时期?其主要用途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 (3) 概括材料三中忽必烈所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23. 某中学七年级同学正在筹划“感受宋朝魅力”的主题展览活动,下面是他们已经收集到的素材,请帮他们完善。

    1. (1) 请将以上素材放入合适的场馆中,填写序号即可。

      场馆

      科技馆

      经济馆

      都市生活馆

      文学馆

      素材

             
    2. (2) 请从科技馆中选择一件展品,配上简要的解说词。(需包含时间、发明者或作用当中任意两到三个要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