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年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更新时间:2023-03-01 浏览次数:23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旧帝国主义时代,欧洲列强对非洲最感兴趣的是捕捉黑人奴隶贩卖。新帝国主义兴起后,列强更将触角延伸到占领非洲的土地和抢夺非洲各地的资源。造就新帝国主义时代的主要是(   )
    A .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 . 工业革命赋予列强生产力绝对优势 C . 新科技革命带来美国殖民模式 D . 掠夺金银黑奴为主的殖民方式没落
  • 2. 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还不多见,而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己在城市普遍出现。这种现象(   )
    A .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大力扶持 B . 顺应了民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C . 表明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 D . 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结果
  • 3. (2024高一下·湛江月考)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该思想体系是(   )
    A . 空想社会主义 B . 马克思主义 C . 列宁主义 D . 人文主义
  • 4. 在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导致教育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 B . 福利制度的普遍推行 C . 无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 . 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 5. 下面为近代英国的两幅漫画,分别描述了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捏住鼻息在检查泰晤士河水的透明度和一位贵妇在看到被放大后的泰晤士水滴后的直观反应。这反映出当时(   )

    A . 环境保护已成为英国社会的共识 B . 环境污染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C . 工业革命重视科研与工业相结合 D . 工业文明衍生出新的社会问题
  • 6. 1899年,德国外长在议会的次演说中说:“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德国外长议会演说的背景是(   )
    A . 议会成为德国权力中心 B . 远洋轮船、汽车、飞机的发明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D .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 7. 下表反映的是1797-1834年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年代

    纺织厂数量

    原料消耗量

    1797年

    900个

    3000万磅

    1834年

    1200个

    3亿多磅

    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 . 棉纺织业成为主导产业 B . 海外的殖民地不断扩大 C . 企业生产效率增长迅速 D . 蒸汽动力已被普遍使用
  • 8. 17世纪90年代,法国人米耶热游历英格兰后发现,“任何人既没有盾形纹章(贵族象征),也没接受博雅教育或绅土教育,只要看上去像绅士,只要有钱能自由体面地生活,英国人通常会尊称其为绅士。”这说明当时英国(   )
    A . 民主政治已经确立 B . 贵族阶层消亡 C . 工业革命方兴未艾 D . 社会转型分化
  • 9. 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顺序是:(   )

    ①生产日益集中 ②生产力发展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 ④垄断组织产生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①③④
  • 10. 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它规定(   )
    A . 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B . 公职人员的工资应高于熟练工人的工资 C . 用宗教教育代替世俗教育 D . 人民无权罢免公职人员
  • 11.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世界经济体可以分成核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三个部分,其中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国处于核心区,生产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高工资产品,传统农业国则处于边缘地带,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呈现出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的状况。“世界经济体”的出现(   )
    A . 促进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 B . 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 C . 形成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D . 使得各国经济依赖程度加深
  • 12. 如图中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

    A . 圈地运动 B . 工业革命 C . 光荣革命 D . 信息技术革命
  • 13. 图1、2为18—19世纪初英国工农业的发展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B . 工业城市人口增加主要得益于圈地运动 C . “世界工厂”的吸引力促进城市人口增加 D . 工业革命的劳动力需求推动了圈地运动
  • 14. 19世纪前,英国海滨城市主要是英国贵族和乡绅度假娱乐的地方;19世纪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和工人开始到海滨城市享受新鲜空气,这些城市修建了大量的休闲设施,如剧院、咖啡屋、图书馆、体育场等。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工业革命的开展 B . 全球联系的拓展 C . 人文主义的兴起 D . 欧洲文化的发展
  • 15. 19世纪中叶有些人认为,城市意味着传统社会行为的毁灭,意味着宗教与现存社会秩序处于危险之中,他们甚至认为城市最适于发动革命。这种认识(   )
    A . 说明城市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B . 缘于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 C . 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D . 激化了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矛盾
  • 16. 工业革命初期,童工从小遭受剥削,身体发育不足、智力荒芜、道德颓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英国政府先后采取了以下措施(如下表所示)。由这一过程可以推知(   )

    1802年

    英国第一个工厂法案规定厂主应对童工进行读、写、算的教育

    1833年

    工厂法规定,14岁以下在纺织工厂劳动的童工必须每天接受2小时的义务教育,英国政府开始为初等教育拨款。

    1844年

    工厂法规定,8~13岁童工每周须在校学习6个半天或3天,否则不得受雇

    A . 大量使用童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B . 生产社会化推动教育社会化 C . 工人阶级政治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D . 工业革命促成初等教育普及
  • 17. (2024高一下·双鸭山期末) 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有一组同学确定了“马列主义”的主题,整理出四条史料,这些材料符合事实的有:(   )

    ①“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②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③在《资本论》中,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④列宁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观点

    A . 1条 B . 2条 C . 3条 D . 4条
  • 18. 1870年9月,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普鲁士军队包围了巴黎,马克思告诫法国工人不能举行武装起义。但是当6个月后巴黎公社起义爆发,马克思高度赞扬巴黎工人“英勇奋斗的范例”“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这说明,马克思(   )
    A . 鼓励工人积极地参加革命斗争 B . 肯定了工人阶级革命的主动性 C . 为巴黎公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D . 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时机已成熟
  • 19.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文献是(   )
    A . 《共产党宣言》 B . 《资本论》 C . 《人权宣言》 D . 《独立宣言》
  • 20. 蒸汽机与电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变革。其中影响最直接的是(   )
    A .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 . 增强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C . 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D . 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大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二: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发生于西欧的主要思想解放运动并说明其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关系。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22. 机器的应用和人口的迁移,推动着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适应机器生产,必须建立与机器生产相应的工厂制度。阿克莱特在其工厂中施行日夜两班倒的做工制度,每班工作12个小时,中间休息一小时以便用餐。这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潜力,保证了工厂机器的长期运转。……为了促进生产,阿克莱特要求工人们勤奋工作,不得旷工、懈怠或不遵守工厂的纪律,如有违反便毫不留情地加以严肃处理。……对踏实做工的劳动者,阿克莱特则给予各种物质鼓励。

    ——摘引自孙海鹏《英国工业生产组织的演进——形态学的长期考察》

    材料二:1875年,18岁的丁龙被人以“猪仔”的身份从中国贩卖到美国加州。当时的美国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大量华工参与铁路建设并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客死他乡。丁龙在铁路投资者卡朋蒂埃的企业里做工,由于他做事勤恳,赢得信赖,后来成为卡朋蒂埃的管家,并与他结下深厚的情谊。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绪加剧,丁龙遂请辞回国,卡朋蒂埃许诺给予丁龙一个愿望。令人惊异的是,丁龙提出希望把他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推动美国人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在卡朋蒂埃的捐助和努力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这里后来成为全美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机构。

    ——摘编自裘伟廷《丁龙一位创造美国传奇的华工》

    材料三:19世纪五十年代初,旧金山附近五百万英亩低洼地常年浸涝,荒废无用。经华工平整后,大面积低洼地变为肥沃良田。……加州的农业季节工人,华工占75%。据加州土地测量局长估计,华工在修铁路、治洼地方面为加州所创财富近三亿美元。

    ——摘编自[美]乔治·西华《从社会经济方面看中国移民》等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工厂制度的推广所带来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革,并指出20世纪初期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代表。
    2. (2) 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提取信息,围绕“华工的相关概况”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字数控制在200—300字。)
三、论述题
  • 23. (2024高三上·云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煤炭成为人类主要能源之一。下表所示是史学界关于煤炭与工业革命研究的三个维度

    维度

    概述

    社会—经济史维度

    英国工资相比于其他国家较高,且英国拥有十分丰富且廉价的煤炭,于是社会兴起了利用煤炭带动机械以取代人工劳动从而节省成本的热潮,这最终促进了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煤炭被广泛运用于生活,还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生态—环境史维度

    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经济主要是以依赖动物、植物等有机物能源为主的“有机经济”,但有机物能源依赖土地供应,因此“有机经济”的发展是有限度的;煤炭作为一种矿物能源,在英国不仅丰富廉价,而且能比有机燃料提供更多的热量,煤炭在工业中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动力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还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使英国进入“无机矿物经济”的时代;但煤炭的使用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史维度

    明清时期,中国南方经济发达,但煤炭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煤炭资源分布远离工业中心;英国煤炭资源丰富,廉价的煤炭为蒸汽动力的普及提供了条件,这使英国最先开展并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整理自裴广强《工业革命史煤炭问题研究中的三个维度》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维度,围绕“煤炭与工业革命”提炼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