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1*核舟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11核舟记 寒假...

更新时间:2023-02-11 浏览次数:3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1八下·内江期末) 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闻一多以轻松活泼的口吻,揭露了反动派的虚弱本质,鼓舞人民坚持真理,追求光明。 B . 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出苏轼泛舟赤壁的场景,令人赞叹。清代张潮所写的《核舟记》详细介绍了这枚由明代王叔远制作的桃核。 C .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有力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化石证明地壳运动。 D . 中国文化崇尚“和”。“六尺巷”的故事传递着“和为贵”的真谛。“和气生财”“和和美美”“家和万事兴”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都饱含着“和”的思想。
  • 2.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核舟记》的结构属于“总—分—总”的结构,开篇总写,由评论引人要说明的事物,分写部分则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结尾总写,在事物概貌总述的基础上再作扼要评论,与开头呼应。 B . 《小石潭记》第二段,先总体写鱼的数量和状态,接着又采用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摘写结合起来,直接表现出潭水的清澈纯净。 C . 《小石潭记》有不少地方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写游鱼的活泼,说“似与游者相乐”;写坐潭上时候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将景物染上人的感情。 D . 《桃花源记》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原本是出于想象,精神寄托的地方,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处处落实。
  • 3. (2021八下·日照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 B .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阿发、双喜、阿长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C . 我国被称为“丝绸之国”,古人对丝织品的称谓有多种,如“半匹红纱一丈绫”中的“纱”“绫”。 D .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谥号“文”,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苏轼谥号“文忠”。
  • 4. 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宫室、器皿、人物

    A . 中轩敞者 B . 通计一舟,人五 C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D . 不足外人道也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B . 盖大苏泛赤壁/此中人语 C . 明有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D . 听茶声然/皆空游无所依
二、综合性学习
  • 6. 央视特别节目《大国工匠》播出之后,引起热议。某中学打算举行“寻觅‘工匠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 (1)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结合画面内容,拟写一句公益宣传语。(20字以内)

    2.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次品, “大国工匠”35年坚守蓝天梦

      作为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钳工技师,胡双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整整35年。35个春夏岁月里,他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但从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

      胡双钱的事迹折射着这个伟大时代的“工匠精神”。大家在网上纷纷发帖点赞,请你发一条帖子表达看法,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三、课内阅读
  • 7.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核舟记(节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 弥勒③其两膝相④居右者椎仰面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 (3) 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
四、对比阅读
  • 8.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 , 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②,执桴③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注释】①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②司更卒:更夫。③桴:鼓槌。④应门:应声开门。⑤度:揣测。⑥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

    1. (1) 对下列加点词词义的推测不正确的一项是(   )

      文言词句

      推测词义的方法

      推测词义

      长五分

      课内迁移法:

      潭中鱼可百

      A.表示约数

      左右度无不宜

      参考成语法:井底

      B.的

      有客几假寐

      查阅词典法:

      ①(动词)靠着。②盛;大。③(介词)凭借

      C.靠着

      卷帙踉跄行

      组词法:背负;负数

      D.背负

      A . A B . B C . C D . D
    2. (2) 对文中波浪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B .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C .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D . 杭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3. (3) 请用现代汉语说说文章划线句子的大意。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4. (4) 请依据甲、乙两个文段,概括出微雕作品的艺术特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