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6 /6.2 *再别康桥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必修下册2.6.2 *...

更新时间:2023-02-10 浏览次数:2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pǐ)      (jiào)母      浮(zǎo)     霉(jūn) B . (pánɡ)徨    彳亍(chì chù)    回(suò)     (jū)偻 C . (què)     (chàn)悔      (chóu)怅    枯(ɡǎo) D . (xìnɡ)    (chí)蹰       呻(yín)     (jiāo)正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陷井    哀怨    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B . 破锭    凄婉    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C . 回溯    寂寥    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D . 沉淀    迷茫    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飞机坠毁,才子消逝,徐志摩死亡的噩耗传来,举世震惊,文学界一时间哀鸿遍野。胡适大师连连惊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B . 人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话的确是切中肯綮 , 它高度地概括了徐志摩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 C . 戴望舒用丁香来比喻那结着愁怨的姑娘,与其说是神来之笔,不如说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用丁香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早已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心照不宣的表现方法。 D . 《雨巷》一诗,在艺术上出类拔萃的特色是成功运用了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远、丰富,并具有了含蓄的美。
  • 4. 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①《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________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②诗人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________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

    ③康桥对于徐志摩而言,________风光宜人,景物清新的求学之地,________徐志摩精神的家园。

    A . 宛如体验不只是/更是 B . 譬如体会不只是/更是 C . 譬如体验不是/而是 D . 宛如体会不是/而是
  • 5. 下列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 .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D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选择上市或者发行债券等企业融资方式,一般要求企业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才能成功融资。 B . 东京审判用法律的手段审判和严惩了因指挥、发动和策划侵略战争而犯下反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的战犯,伸张了正义。 C .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 . 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 7. (2022高三上·石家庄月考)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致大海》第8至13节中,诗人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而壮志难酬,敬慕英雄而前途渺茫的困惑。这部分融理性思考于主观情感之中,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一个极富政治思想的抒情诗人的犀利和严谨,理性和睿智。 B . 《致云雀》意蕴深刻,比喻新奇,赞美云雀,抒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神情向往。诗歌中的云雀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化身。 C . 《再别康桥》一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徐志摩静默、悠然的心境。 D . 《红烛》在诗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多次发问,形成层层推进的抒情层次,酣畅淋漓地歌颂了红烛为实现理想而勇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 8. 阅读课文《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下列对诗歌二、三两节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两节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柳影、水草、柔波恰当地衬托了诗人喜爱、留恋的心境。 B . 诗人因为热爱康桥,所以对康河里的水草充满了柔情,宁愿化身其中,和康桥永远在一起。 C . 在这两节诗中,诗人写景的顺序是由近及远,由高到低,写出了母校康桥特有的优美景色。 D . 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 9.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B .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珍珠似的白沫(闻一多《死水》) C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D .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舒婷《致橡树》)
  • 10. 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荷塘月色》——郁达夫——散文 B . 《老人与海》——海明威——小说 C .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歌 D .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戏剧
  • 11. 下列选项中关于《再别康桥》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再别康桥》的语言,多用有色彩的词语,诗中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表达了诗人的深情。 B . 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都表达了对康桥的依依不舍的感情,语意完全相同,没有变化,但正是这种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创造了深邃的意境。 C .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做“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D . 诗人以“西天的云彩”为别离对象,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在气氛创造方面,诗人造成了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又选取了“云彩”“青荇”“星辉”等意象,造成一种清新感。
  • 12. (2021高二下·寿光开学考) 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 . 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 . 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 . 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二、阅读理解
  • 13. 阅读课文《再别康桥》,完成下面各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 (1) 下列对诗歌二,三两节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两节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柳影、水草、柔波恰当地衬托了诗人喜爱、留恋的心境。 B . 诗人因为热爱康桥,所以对康河里的水草充满了柔情,宁愿化身其中,和康桥永远在一起。 C . 在这两节诗中,诗人写景的顺序是由近及远,由高到低,写出了母校康桥特有的优美景色。 D . 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2. (2) 下列对诗歌4-6节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B . 第五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C . 第六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诗情达到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唯其如此,才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D . 从这几节诗可以看出,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3. (3)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 (4) “轻轻的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差异?
  • 1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记忆

    戴望舒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是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

    或是沈沈地睡了,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注】①沈沈:即“沉沉”。

    1. (1) 诗歌的第二小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 (2) “它的话是古旧的”中的“它”指代什么?“古旧”的含义是什么?
  • 15.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徐志摩:一个精心打造的天才

    韩石山

        当今之世,说某人是个天才,未见得全是夸赞,然而,对于徐志摩,却只能这么说,否则你解释不了,一个原来没有想到写诗的人,会在短短十年间,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诗人。然而,这样一个天才人物,却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他的父亲,一位精明的中国商人精心打造成的。

        徐申如,他的父亲,清末民初时期,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的首富。精明的徐申如先生,将他的经商方略用于独生儿子的培养,不期然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上最好的学校,不用说了。正常的念书之外,还给他聘请最好的老师。小学毕业,为了让儿子的毛笔字有所长进,父亲领着儿子到上海,投师于名声最响的书法家郑孝胥名下。上大学上了北京大学,仍不满足,为了儿子将来能跻身上流社会,又以一千大洋的贽礼,让儿子拜在梁启超门下,成为声名显赫的梁任公的入室弟子。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进的都是第一流的大学。北京大学上预科而不上本科,预科毕业一年后,便赴美留学。初到美国,入克拉克大学历史学系,继而入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旋即渡海赴英,在伦敦大学混了半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英国两年,上的是一流大学,结交的也都是一流的人物:罗素、哈代、曼斯菲尔德、狄更生。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加上天生的聪明伶俐,也就难怪,不长的时间,这个中国年轻的留学生,便成为剑桥大学的名人。按徐志摩的心性,依徐申如的期望,徐志摩本来还可以在英国和欧陆混下去,弄个博士不是难事。然而,当林徽因的倩影在眼前一晃,又倏忽而逝的时候,这位富裕的浪荡子,在多雾的英伦再也待不下去了。于是便收拾行装,匆匆回国。

        林徽因不过是个诱饵,实则国内,有伟大的事业在等着这个天才。

        历史老人,像是预先安排好了似的,“五四”运动刚刚过去,此后几年间,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将要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也就需要一个非常人物来呼风唤雨,叱咤风云。

        社团与流派,历来是推动文化运动的先锋,古今中外,概莫有外。为了推进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长足发展,在徐志摩回国前,已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真正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被,建树卓著的,还要数一九二三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这个新月社。而新月社的成立,起初只能说如同儿戏。

        一九二四年四月,泰戈尔来华访问,先到上海,再到北京。知道泰戈尔到了北京,定然要来松坡图书馆访谈,其时居住在馆内的徐志摩,为了讨老诗人喜欢,便在他住所的门外,挂了一个小小的木牌,用毛笔写了三个不是很大的墨字“新月社”。想来该是个正午,人们都休息的时分,二十七岁的年轻人,悄悄地挂上这个小木牌后,定然还羞怯地四下看看。

        然而,就是这一挂,一个以留学英美为知识背景的自由知识分子的文化团体,就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真正显示它的群体威力,还要等到一九二七年,多数成员啸聚上海,成立新月书店,创办《新月》月刊之后。初成立的这三四年间,它的主要功能是联络同道,蓄积力量。这期间,最具风采,最见业绩的,是徐志摩个人的南征北战,东拼西杀。算学事件、圈点事件、观剧事件、音乐事件,一个接一个的论战,不管赢了还是输了,得到的都是名声。确也是把好手,且有梁启超的情面,徐志摩很快便执掌了《晨报副刊》的编辑权。几个回合下来,便将这个“研究系”的报纸副刊,办成了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坚固阵地。在有限的版面上,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论争,最有名的该是“仇友赤白”“闲话之争”两次大论战。在对世界趋势与中国国情的认识上,连胡适都逊他一筹。

        一九二七年春天,当年在北京的新月社人马,几乎齐集上海,办起新月书店。一九二八年又创办《新月》月刊。尤其是《新月》月刊,其贡献不限于文学作品的发表,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讨论,比如以胡适为主,发起的关于“人权与约法”的论争。文学与政治的契合,终于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新月派”。梁实秋晚年回忆起年轻时的朋友,不无深情地说,“新月书店的成立,当然是志摩奔走最力”。又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是如此,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仅此一点,也足以证明徐志摩与新月派的关系。可以说,有了徐志摩,才有了新月派。

        尤可骇怪的是,谁都说徐志摩是位杰出的诗人,梁实秋,不独梁实秋,还有叶公超、温源宁、杨振声,几乎他同时期的所有朋友,却都说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超过了诗歌。不要忘了,现代文学诸名家中,梁实秋留美多年,专门研修文学批评,在这方面,他有足够的自负。“只要一读志摩的文章,就不知不觉的非站在他的朋友的地位上不可。”这是多高的评价!

        天才云云,不过是一种极而言之的说法。公允地说,徐志摩是二十世纪之初,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优秀文化交合鼓荡下产生的一个宁馨儿。最终受惠的,还是他苦难的家邦。

    (选自《读者》,有删改)

    1. (1) 概括徐志摩回国后的主要成就。
    2. (2) 梁实秋说“志摩是新月的灵魂”,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3. (3) 徐志摩为什么能成为“天才”?结合文本,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三、综合运用
  • 16. 阅读《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这对于表达揭示主题起什么作用?开头的“轻轻的”与结尾的“悄悄的”能不能对换?

  • 17. 阅读《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金柳”“青荇”等意象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诗人为何“甘心做一条水草”?

  • 18. 《再别康桥》中描写的意象与诗人的情感是如何融在一起的?

  • 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吸烟危害健康大家都知道,对青少年来说,①。医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在这个时期各生理器官都没有成熟,其对外界的有害环境抵抗力比成人弱,易于吸收毒物,损害身体正常生长。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毒素,②。一些吸烟者主观上感觉吸烟可解除疲劳、振作精神,实际上这是尼古丁引起的暂时性快感,兴奋后的神经系统随即出现抑制。据美国25个州的调查,吸烟开始年龄与肺癌死亡率呈负相关。若将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设为1.00,15岁以下开始吸烟者死亡率为19.68;20~24岁为10.08;25岁以上为4.08。说明吸烟开始年龄越早,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