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3-02-20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西周至春秋时期,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国人谤之”“国人围之”“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国人逐之”“礼于国人”“盟国人于毫社”“国人助之”等记载。这表明(   )
    A . 西周至春秋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 B . 当时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 . “国人”是当时重要的政治势力 D . 西周已出现了民主思想萌芽
  • 2.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据文献记载,晋国原来的亩制是百步为亩,而到了春秋晚期,晋国六卿都在自己的领地内改变了亩制.都突破了“百步为亩"的旧规,韩、魏的新亩制是二百步为亩,而赵氏所用亩制最大,以二百四十步为亩。这反映出春秋晚期(   )
    A . 土地兼并现象加剧 B . 诸侯之间国力竞争加剧   C . 出现社会转型趋势 D .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 3.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小楚同学根据冯天瑜、杨华、任放的《中国文化史》制作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图”,该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主要特点是(   )

    A . 源远流长 B . 多元包容 C . 泾渭分明 D . 争霸称雄
  • 4.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汉魏时期,土地兼并成为长期无法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在统一北方后,结合本民族的传统,实行了均田制,一度抑制了土地兼并。这说明少数民族的南下(   )
    A . 推动了民族间的相互交融 B . 带来了更先进的生产关系 C . 为农耕文明注入新的活力 D . 加快了自身的封建化进程
  • 5.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度(   )

    A . 优化了官员选拔程序 B . 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C . 形成明确的运行机制 D . 推动唐代社会繁荣
  • 6.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马球源于波斯,如图是新疆出土的唐代彩绘泥塑打马球俑。据记载,唐代22个皇帝中18个喜好马球运动,并出现过以李隆基为首的皇家球队与吐蕃球队的竞技比赛。这些可用于佐证唐代(   )

    A . 马球运动盛行于西北地区 B . 驯马技术比前代更加娴熟 C . 开放、进取和包容的风貌 D . 陶瓷造型精巧、神态逼真
  • 7.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如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

    A . 充分吸取了隋唐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 . 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 . 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专制 D . 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 8.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下表为宋代江南地区与全国农村劳动力变动情况表(单位:户、人)

    时间

    江南地区

    全国

    江南地区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率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户数

    农村劳动力人数

    太平兴国五年

    349283

    890672

    6418500

    16367125

    5.40%

    元丰元年

    1120331

    2856844

    16603954

    42340082

    6.70%

    崇宁元年

    1265762

    3227693

    18113945

    46190560

    6.90%

    对于上表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正确推论是(   )

    A . 宋代江南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B . 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 . 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D . 赋税制度改革使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
  • 9.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
    A . 助推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B . 化解了各民族之间矛盾 C . 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D . 强化了“大一统”思想
  • 10.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有学者认为,清代“衣食”漕事者甚众,除直接参与漕运的运丁和水手,辅助漕粮运输的纤夫和脚夫,还有对运河进行日常维护的浅夫和泉夫、围绕漕事逐利的商贩。此外还有管理漕运和修河的各级官员、修造工匠、粮仓看守等。漕运成为运河沿岸乃至于更大区域的社会各阶层谋生牟利的社会场域。该学者认为清代漕运(   )
    A . 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 . 改变了大众出行方式 C . 缓解了南北间的经济差异 D . 繁荣了区域消费市场
  • 11. (2024高二下·仁寿期中)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A . 第一次热潮根源于儒学的产生 B . 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的交融 C . 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D . 第四次热潮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 12.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 460—前377年)提出:“人的各种疾病皆是生理失调和外界影响所致,排斥宗教迷信,强调明确病因、按人用药”。这些主张(   )
    A . 说明当时宗教神学被摒弃 B . 成为近代医学的基础 C . 一定程度上蕴含人文精神 D . 证明理性主义占主导
  • 13.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公元1﹣7世纪的游牧部落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地图,这种改变不包括(    )
    A . 欧洲陷于分裂,出现诸多日耳曼蛮族王国 B . 波斯帝国兴起 C . “五胡乱华”,中国北方出现分裂混战局面 D . 西亚崛起阿拉伯帝国
  • 14. (2024高二下·开平期中) 美式英语是一种以英语为主的语言形式。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等。这表明(   )
    A . 美国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 B . 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工具 C . 外来文化冲击了美国本土文化 D . 种族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交流互鉴
  • 15. 下列文化遗产中,因战争而造成严重破坏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有学者认为:“大资本、高科技、研究与发展,最终的目的不是飘向无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语言、文化,自己的历史、信仰,自己信仰,自己的泥土。”该学者旨在强调(   )
    A . 现代与传统的平衡 B .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C . 传统文化进退失据 D . 现代化的弊端凸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总分52分。
  • 17.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末明代开国者对贸易、职业活动、地理迁移强加的严格限制,大大减缓了中国境内贸易的发展。但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帝国开始了比前次转型幅度更大的第二次商业革命。商业化扩散至地方乡村社会的情况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首次出现大量中国农业家庭将自有之相当比例的农产品售出……跨区域的贸易也开始包括了主食作物,与其他单位价格较低的项目,如棉花、谷物、豆类、植物油等。

    ——罗威廉《大清:最后的中华帝国》

    材料二:在明清之际学风开始发生变化。人们既不满意“心学”的束书不观,也不满意“理学”偏离实际的空谈义理。作为替代物,一方面,关心社会现实的观念得到复兴;另一方面,回到经典,即经以求道的实证性“经学”倾向也开始出现,成为乾嘉考据学的向导。此外,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西学”东渐中国,出现了像利玛窦那样的融会基督教和儒教的杰出人物。

    ——林甘泉张海鹏《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大大减缓中国境内贸易发展”的政策因素。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第二次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领域的新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视角,分析黄宗羲“关心社会现实”的经济主张。
  • 18.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博物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是国家公共资源的展示,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53年,大英博物馆正式诞生,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全书》,规定由国家为大英博物馆提供财政上的支持。然而,上述规定在实际中多为一纸空文。19世纪开始,来自英国本土和世界各地的自然历史文物书籍收藏增长迅速。这一时期,英国议会对大英博物馆更加重视也更加慷慨,愿意花费公共资金来扩充藏品,管理和服务也得到了相应的改进。在19世纪以前,严格的参观资格申请和参观时间、人数的限制,使绝大部分英国民众被排除在参观者之外。1808年,将近半个世纪没有变更的准入卡制度被废止,进入博物馆参观学习的英国民众与日俱增.

    ——摘编自洪霞,谢小琴《从精英掌控到大众文化空间》

    材料二:大公司控制美国经济生活始于二十世纪初,一些大型艺术博物馆也开始发挥出它们的魅力。先是由摩根家族赞助,而后又得到洛克菲勒家族支持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也是西半球最壮观的艺术殿堂。它多次举办规模宏大的国际展览,古埃及的图坦哈姆的墓葬、亚历山大的再发现、中国的青铜器、梵蒂冈收藏的艺术精品,美国观众都能一饱眼福。大公司则通过博物馆的陈列展出对社会情趣施加影响。

    ——摘编自冯承柏《略论西方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益》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大英博物馆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析博物馆的影响。
  • 19.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孔子的面貌随时代、阶级不同而变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法国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思想家伏尔泰终其一生尊崇、仰慕中国的孔子,不遗余力地宣扬、倡导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堪称欧洲孔门第一弟子。伏尔泰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他曾说:“那个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伏尔泰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并大声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材料三:1987年11月,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法则且又体现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启蒙运动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孔子”与“朱熹的孔子”的共同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儒家思想在推动近代法国社会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时代变革与思想文化发展关系的基本认识。
  • 20. (2022高二下·龙岗期中)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