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3-02-13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1. 现代文阅读 I

    材料一:

    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 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 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 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汽 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 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史蒂芬 ·霍金、比尔 ·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 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 因为军用人工智能 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 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 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 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

    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阿 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 “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这个看法很有 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 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如果真是这样,用不了多久,人类的机能和智力都将迅速退化,我们的人生就变 得毫无意义。这是更可怕的威胁。

    (摘编自江晓原《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 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

    材料二:

    人类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积淀,而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势所在的一部分。文 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比如下棋和转魔方),是因为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文 匠”,是因为前者总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而技术主义者恰恰在这里严 重缺弦。他们一直梦想着要把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都数据化,收编为形式逻辑,从而 让机器的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使其创造力大增,最终全面超越人类。但他们忘了,人类智能千万年来早已演 变得非同寻常——其中一部分颇有几分古怪,倒像是“缺点”。比如,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 涂,但电脑没法糊涂;人可以不讲理,但电脑没法不讲理,即不能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这样一 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ANN)等仿生大招,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一无所获, 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 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有时候竟让2+2=8 或者 2+2=0 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 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大智若愚”之效,只能让机器人迷糊。

    在生活中,一段话到底是不是“高级黑”;一番慷慨到底是不是“装圣母”;一种高声大气是否透出了怯 弱;一种节衣缩食是否透出了高贵;同是一种忍让自宽,到底是阿 Q 的“精神胜利”,还是庄子的等物齐观;同 是一种笔下的胡乱涂抹,到底是艺术先锋的创造,还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胡来……这些问题也许连某个少年 都难不住,明眼人更是一望便知。这一类人类常有的心领神会,显示出人类具有超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其 实不过是依托全身心互联与同步的神经响应,依托人类经验的隐秘蕴积,选择了一个几无来由和依据的正确, 有时甚至是看似并不靠谱的正确——这样做很平常,就像对付一个趔趄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属于瞬间事 件。但机器人呢,光是辨识一个“高级黑”的正话反听,可能就会导致全部数据库瘫痪。

    (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人机大战”这样的事件所引发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必须拓宽视域,厘清思路,善用底线思维,才能 真正抓住问题的要害。 B . 如果盲目研发军用人工智能,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即使处于人类控制之中, 对人类也是一种威胁。 C . 阿西莫夫等人所谓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不是机器人的失控和反叛,而是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最 终灭亡。 D . 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都属于人类智能特有的形 式逻辑。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局部看,工业人工智能取代工人有利于一些工厂提高经济效益;但如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可能会危 及社会的稳定。 B . 《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设想了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情节,文章以此为例,说明人工智能的 远期威胁。 C . 如果加强机器人的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仿生大招,就可以让机器像人一样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 性地工作,最终超越人类。 D . 文学中保存了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是与其他领域相比,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更难取得突破的重要原 因。
    3.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一群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竟然难以分辨两首写景诗歌中,哪一首是由诗歌游戏软件所生成的,哪一首是宋代 秦观的作品。 B . 某网站售价 15 元的“写作软件”,简直是最廉价的抄袭助手,已成为时下一些网络作家的“另一半”甚至 “另一大半”。 C . 文学中的那些“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汤显祖语),字里行间非常微妙,其复杂性非任何一套代码和逻辑可 以穷尽。 D . “宫斗”神剧总是王痴、妃狠、暗下药,“武侠”神剧总是秘籍、红颜、先败后胜,人机合作能有效支持 这些类型化写作。
    4.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5) 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现代文阅读Ⅱ

    我的祖父

    汪曾祺

    我的祖父名嘉勋,字铭甫。他的本名我只在名帖上见过。我们那里有个风俗,大年初一,多数店铺要把东 家的名帖投到常有来往的别家店铺。初一,店铺是不开门的,都是天不亮由门缝里插进去。名帖是前两天由 店铺的“相公”(学生)在一张一张八寸长、五寸宽的大红纸上用一个木头戳子蘸了墨汁盖上去的,楷字,字 有核桃大。我有时也愿意盖几张。盖名帖使人感到年就到了。我盖一张,总要端详一下那三个乌黑的欧体正 字:汪嘉勋。好像对这三个字很有感情。

    祖父中过拔贡,是前清末科,从那以后就废科举改学堂了。他没有能考取更高的功名,大概是终身遗憾 的。功名道断,他就在家经营自己的产业,他是个创业的人。

    我们家原是徽州人(据说全国姓汪的原来都是徽州人),迁居高邮,从我祖父往上数,才七代。祠堂里的祖 宗牌位没有多少块。高邮汪家上几代功名似都不过举人,所做的官也只是“教谕”“训导”之类的“学官”, 因此在邑中不算望族。我的曾祖父曾在外地坐过馆,后来做“盐票”亏了本,甚至把家产都赔尽了。听我父 亲说,我们后来的家业是祖父几乎赤手空拳地创出来的。

    创业不外两途:置田地,开店铺。

    祖父手里有多少田,我一直不清楚。印象中有两千多亩,这是个不小的数目。但他的田好田不多。一部 分在北乡,北乡田瘦,有的只能长草,谓之“草田”。年轻时他是亲自管田的,常常下乡。后来请人代管,田地 上的事就不再过问。

    祖父所开的店铺主要是两家药店,一家万全堂,在北市 口,一家保全堂,在东大街。这两家药店过年贴的 春联是祖父自撰的。万全堂是“万花仙掌露,全树上林春”,保全堂是“保我黎民,全登寿域”。祖父的药店 信誉很好,他坚持必须卖“地道药材”。药店一般倒都不卖假药,但是常常不很地道。尤其是丸散,常言道“神 仙难识丸散”,连做药店的内行都不能分辨这里该用的贵重药材,麝香、珍珠、冰片之类是不是上色足量。 万全堂的制药的过道上挂着一副金字对联:“修合虽无人见,存心 自有天知”,并非虚语。我们县里有几个门 面辉煌的大药店,店里的店员生了病,配方抓药,都不在本店,叫家里人到万全堂抓。

    祖父是很有名的眼科医生。汪家世代都是看眼科的。他有一球眼药,有一个柚子大,黑咕隆咚的。祖父 给人看了眼,开了方子,祖母就用一把大剪子从黑柚子的窟窿里抠出耳屎大一小块,用纸包了交给病人,嘱咐 病人用清水化开,用灯草点在眼里。这一球眼药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据说很灵。祖父为人看眼病是不收钱 也不受礼的。

    中年以后,家道渐丰,但是祖父生活俭朴, 自奉甚薄。他爱喝一点好茶,西湖龙井。饭食很简单。他总是一个人吃,在堂屋一侧放一张“马杌”——较大的方凳,便是他的餐桌。坐小板凳。他爱吃长鱼(鳝鱼)汤下 面。面下在白汤里,汤里的长鱼捞出来便是酒菜——他每顿用一个五彩釉画公鸡的茶盅喝一盅酒。没有长鱼, 就用咸鸭蛋下酒。一个咸鸭蛋吃两顿。上顿吃一半,就把蛋壳上掏蛋黄蛋白的小 口用一块小纸封起来,下顿 再吃。

    他的马杌上从来没有第二样菜。喝了酒,常在房里大声背唐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汪铭甫的俭省,在我们县是有名的。

    但是他曾有一个时期舍得花钱买古董字画。他有一套商代的彝鼎,是祭器。不大,但都有铭文。难得的 是五件能配成一套。我们县里有钱人家办丧事,六七开吊,常来借去在供桌上摆一天。有一个大霁红花瓶,高 可四尺,是明代物。我小时候天天看见,放在“老爷柜”(神案)上,不过我们并不觉得它有什么名贵,和老爷 柜上的锡香炉烛台同等看待之。他有一个奇怪古董:浑天仪。不是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观象台的 那种大家伙,只是一个直径约四寸的铜的溜圆的圆球,上面有许多星星,下面有一个把,安在紫檀木座上。就 放在他床前的小条桌上。我曾趴在桌上细细地看过,没有什么好看。是明代御造的。其珍贵处在一次一共只 造了几个。不知祖父是从哪里买来的。他还为此起了一个斋名“浑天仪室”,让我父亲刻了一块长方形的图 章。祖父有两件宝。一是一块蕉叶白大端砚。据我父亲说,颜色正如芭蕉叶的背面。是夏之蓉的旧物。一是 《云麾将军碑》,据说是个很早的拓本,海内无二。这两样东西祖父视为性命,每遇“兵荒”,就叫我父亲首 先用油布包了埋起来。

    我弄不清祖父的“思想”是怎么回事。他是幼读孔孟之书的,思想的基础当然是儒家。他是学佛的,在 教我读《论语》的桌上有一函《南无妙法莲华经》。他是印光法师的弟子。他屋里的桌上放的两部书,一部 是顾炎武的《日知录》,另一部是《红楼梦》 !更不可理解的是,他订了一份杂志:邹韬奋编的《生活周刊》。

    我的祖父本来是有点浪漫主义气质、诗人气质的,只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使他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发展。  有一年,为了避乱,他和我父亲这一房住在乡下一个小庙里,即我的小说《受戒》所写的菩提庵里,就住在小  说所写“一花一世界”那间小屋里。这样他就常常让我陪他说说闲话。有一天,他喝了酒,忽然说起年轻时  的一段风流韵事,说得老泪纵横。我没怎么听明白,又不敢问个究竟。后来我问父亲:“是有那么一回事吗?” 父亲说:“有!是一个什么大官的姨太太。”老人家不知为什么要跟他的孙子说起他的艳遇,大概他的尘封的  感情也需要宣泄宣泄吧。 因此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写汪家在高邮本不算望族,后来曾祖父又因做“盐票”而赔尽家产,突出了祖父赤手空拳创立家业的 不易。 B . 文中所写祖父喝酒背唐诗的场景,塑造了一个苦闷又无奈的读书人形象,与上文“功名道断”的“终身遗 憾”相呼应。 C . 文中运用对比,既写祖父生活节俭,又写他很舍得花钱买古董字画,通过表面的矛盾表现祖父轻物质、重精神的特点。 D . “我”弄不清祖父的“思想”是怎么回事,是因为祖父既学儒、佛,又关注新思想,他的思想新旧间杂,很 难说清楚。
    2. (2) 下列对文中所录药店三副对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副对联对仗工整,语言雅致,且前两副运用藏头的手法,暗合“万全”“保全”堂名,突出了祖父富于才华 的特点。 B . “万花仙掌露,全树上林春”,以“万花”“全树”显药材的齐全,以“仙掌露”“上林春”显药材的名贵和 药效的显著。 C . “保我黎民,全登寿域”,表现了祖父对百姓健康长寿的美好期待和医药济世的情怀,塑造了其善良仁爱的 儒商形象。 D . “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既表现了万全堂对药材加工品质和信誉的追求,也暗含对同行药材不地 道的批评。
    3. (3) 文末画线句“因此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 (4) 汪曾祺曾谈到自己追求的散文风格是“淡而有味”,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 3. 文言文阅读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 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 养百姓也, 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 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 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 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 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 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 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 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 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 贞观君臣论治》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 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 宗子/于天下利乎/ C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 宗子于天下/利乎/ D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 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 .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 .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 . 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 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 . 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 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C . 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 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D . 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 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5. (5) 文末《资治通鉴》 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 的是什么?
  • 4. 古代诗歌阅读

    水调歌头 ·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 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 ,去作钓鱼翁。故 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  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首两句,以淡笔轻描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 .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染得它这样红? 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 “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 理矛盾。 D .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意思,也暗含词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2. (2)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劝学》在讲君子要善假于物的道理时,先以“”和“”两类人为例来说明。
    2. (2) 苏轼在《赤壁赋》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
    3. (3) 曹操在《 短歌 行 》 中表达 自 己求 贤若 渴 的 心情 ,直接使用了《 诗 经 · 郑风 · 子衿 》 中 的 原句“ ,”。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 Ⅰ

    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必须要求把鞋脱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会沉淀凝聚地气。地气旺人气,人与自然齐生 共荣添灵气。地气伴随春天醒来,既让人           ,又会渗入无色无形的空气,让你听到、嗅到、感觉到。

    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噢!那分明是地气在蠕动!她从遥远的土层深处           。当布谷鸟的歌 声在田野上空倏然滑过,冰凌刚刚消融的土地,被地气一熏,身子松软,山冈上立刻“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夏 时节,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腾起一阵阵、一波波的 热浪,清晰可见,那正是我们平日看不到的地气!稔熟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搀扶 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冬天,地气聚敛,谦卑地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 的雾气,          几分朦胧与神秘。

    许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华,转向抗拒甚至恐惧城市的繁华,喜欢          的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 遍地庄稼的田园风光。一句话,那是怀想和留恋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耳目一新  升腾上来  隐隐约约  鸡鸣犬吠 B . 耳目一新  传导而来  时隐时现  鸡鸣犬吠 C . 耳聪目明  传导而来  时隐时现  鸡鸣狗盗 D . 耳聪目明  升腾上来  隐隐约约  鸡鸣狗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 B . 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要求必须把鞋脱了。 C . 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 D . 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必须要求先把鞋脱了。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1 年 7 月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首次完成出舱活动。( )机械臂相当于空间站的左膀左臂,主要

    用来完成载荷搬运、大范围转移等任务,能够辅助对接实验舱和核心舱。

    作为我国首个可长期在太空轨道运行的机械臂,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肩部设置了 3 个关节、肘部设置了 1 个关节、腕部设置了 3 个关节,                         。每个关节对应 1 个自由度,就如同人的手臂 一般,具有 7 个自由度的活动能力。                       , 机械臂能够实现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与 位置的抓取和操作,为航天员顺利开展出舱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为扩大任务触及范围,                         。机械臂的肩部与腕部各安了一个末端执行器,配 合各关节的联合运动,从而实现在舱体上的爬行转移。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机动灵活的机械臂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为这次出舱活动取得成功发挥了巨大作用。 B . 在这次出舱活动中,机动灵活的机械臂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了很多人关注的对象。 C . 这次出舱活动,很多人发现不仅航天员的表现可圈可点,机械臂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D . 航天员和机械臂是这次出舱活动的两大亮点,他们出色的表现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四、作文 (60 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疫情反反复复,你必须接受居家上网课这种形式。

           网课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罢了,它和在校学习一样,归根结底都是你自己的学习。如果你居家不学习, 网课就学困,只能说明你一直没学会学习。疫情不过是个放大镜,让你的不足更明显了而已。这不是 疫情的错,不是社会的错,也不是老师和家长的错。如果你没有真正地努力,最终为这段荒唐时日买单的, 还是你自己,是以后的你!而父母和老师的焦急,才真是无足轻重!

    自律,是对各种欲望的自我控制,是一种积极而主动的人生态度。俄国作家陀思妥耶斯基有句名言:“如 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征服自己就要学会自律。 自律源于人们对成功的追逐和渴求,主要 表现在道德修养、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上的自我控制。 当 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人 格、智慧和才能就会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出类拔萃。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不欺于心。

    请你 (李华) 给一位自律性不高的朋友 (名字:王阳) 写一封信,主题是“为什么要做一个自律的人”, 与他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 自定立意,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