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影响人的价值选择和精神追求
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
④能主动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使人们获得精神启迪
①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理解与认同世界文化
③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吸收世界文明成果
④展现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发展和繁荣
①能够增进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
②旨在增进中俄两国的文化认同
③能够消除中俄两国的文化差异
④能够展现中俄两国的文化魅力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②科学技术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电商是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必要前提
①文化创新能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
②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③创新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的重要保证
④传播手段的创新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前提
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很注重实际应用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因具有包容性而走向世界
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心骨”作用
③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各地的信息
②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提供了快捷的手段,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④为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交融与传播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就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②意识形态工作异常复杂,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无法辨别
③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①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立场的对立
②体现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回答
④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③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一切唯物主义都是从这一前提出发,把物质的范畴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恩格斯认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版939页
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2版89页
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对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物质概念”的界定作比较。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已形成全球最庞大的数字社会。网络给人们搭建自由表达舞台的同时,却也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充斥着信息污染、网络失信、网络犯罪等方面内容,危及核心价值观,甚至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压线。一些部门和单位,借助网络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或散布捕风捉影的“新闻”、“绯闻轶事”,来赚取“流量”。不仅如此,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饭圈”文化近年来发展颇显畸形,屡屡遭舆论诟病:违法代拍、黄牛泛滥、掐架互撕、造谣攻击、人肉搜索、诱导消费……不少人以“追星”为名浑水摸鱼,一些行为甚至突破公序良俗的底线,触及法律法规的红线。现在社会各界要求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的愿望更加迫切。
2022年8月,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天津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弘扬时代新风,建设网络文明”。大会围绕网络内容建设、网络生态建设、网络法治建设、网络文明社会共建、网络谣言治理、网络素养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讨交流。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说明现阶段应如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共建清朗的网络精神家园。
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启幕。
材料一:
今年丰收节以“庆丰收 迎盛会”为主题。在成都市新津区举办的丰收节主场活动,以乡村大田自然景观为背景,设立了“大国粮仓”科技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宝与丰收”等主题展览。同时还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大赛、乡村振兴普法宣传等系列活动。金秋消费季活动也提前启动,现场规划约1 000平方米、80个展位,营销推介优质特色农产品,开展电商直播活动。乡风乡趣乡味浓的特色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置身千亩稻田,共庆共贺丰收。
材料二:
中华农耕文明馆为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组委会设置的永久性展馆。展览运用场景还原、浮雕、微缩模型、艺术装置等艺术手段,增强了人们的沉浸式、互动型体验。通过这些珍贵的展品,与农耕文化一起,将农业界的故事,从书本上搬到了眼前,体验千年农耕传奇故事,感受千年农耕文化精神。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中华农耕文明馆的实景展示,人们可以系统了解中国农业的辉煌历史和成就,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现代农业发展的兴趣。中华农耕文明馆不仅留住了那些与农业生产和生活一脉相承的文化记忆,更是保存了那一缕抹不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