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入学测...

更新时间:2023-03-15 浏览次数:5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36分)
  • 1. (2022高三下·上蔡开学考) 1881年底,中国第一条长途电报线路—津沪电报线全线建成,发报费以7个字起算,“路有远近,费有等差”。比如,天津至通州,每字一角;天津至上海,一角五分;加急电报,收费加三倍。而在当时,银元一角可购买16斤大米。尽管如此,拍发电报者仍大量增长。这表明( )
    A . 通讯变革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 B . 洋务派忽视普通民众利益 C .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 D . 帝国主义列强扩大资本输出
  • 2. (2022高三下·上蔡开学考) 康熙时期始设巡台御史,每年委派满、汉御史各一人巡视台湾,“厘核案牍,查盘仓库,阅视军伍,周巡南北疆图”。巡台御史最初由各道监察御史充任,雍正五年改由皇帝亲选钦命,雍正帝有时还亲自为巡台御史选定启程吉日( )
    A . 进一步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B . 对台湾战略地位认识提高 C . 开始推进内地与边疆一体化 D . 对西方殖民势力保持警惕
  • 3. (2023高二下·鹤壁月考) 据统计,英国工业品出口额从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增加了约5倍,但棉纺织品等纤维制品所占比例从72%减少到44%。英国纤维制品的主要出口地,欧洲地区由占5成以上降到不足10%,取而代之的是在拉美和亚洲的比例增加,仅亚洲的份额就达50%以上。上述变化说明( )
    A . 英国工业向生产资料的生产转移 B . 交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C . 英国海外投资以拉美和亚洲为重点 D . 世界经济主导权开始发生转移
  • 4. (2022高三下·上蔡开学考) 1918年初爆发的大流感在三年时间造成全球约1/3的人口感染,数千万民众死亡。这场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如“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等等。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较少顾忌,在报纸上报道病情实况,国际媒体由此把大流感称为“西班牙大流感”。这反映出当时(   )
    A . 报刊媒体刻意掩盖事件真相 B . 战时敌对情绪阻碍了科学认识 C . 协约国集团敌视社会主义苏俄 D . 国际联盟未能有效应对疫病蔓延
  • 5. (2024高三下·威宁月考)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农业开始复苏。同时,日本利用美国提供的低息贷款从美国大量进口小麦。下表为日本国内大米、小麦收购价及其比价变化(单位:60公斤,日元)。

    大米政府购入价(A)

    小麦政府购入价(B)

    米麦比价(B)/(A)

    1948

    1458.00

    1029.00

    70.6

    1950

    2418.00

    1606.00

    66.4

    1952

    3000.00

    1930.00

    64.3

    1954

    3704.00

    2068.00

    55.8

    1956

    3788.00

    2034.00

    53.7

    对于日本米麦比价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

    A . 粮食短缺导致米、麦价格猛涨 B . 政府提高粮价促进农业复苏 C . 控制小麦价格利于美国小麦倾销 D . 米麦比价变化受民众需求影响
  • 6. (2022高三下·上蔡开学考) 1991年11月,第12次北约首脑会议决定建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以开展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1994年1月,第13次北约首脑会议批准美国提出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所有中东欧国家可在自愿基础上与北约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这两次会议决定( )
    A . 意在压缩苏联的国际空间 B . 推动了欧洲联盟的成立 C . 维护了中东欧地区的稳定 D . 为北约东扩奠定了基础
  • 7. (2023高二下·辽宁期末) “县官”一词,传世文献中先秦时期仅有两例。秦汉以后文献中则大量出现“县官”一词,如《史记》中含注共出现36次,《汉书》中含注共出现82次,《后汉书》中含注共出现28次。这一变化(   )
    A . 说明中央官制日趋完备 B . 折射出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C . 表明地方监察体系健全 D . 主要得益于史学著作的涌现
  • 8. (2023·永州二模) 据统计,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间,广西境内共恢复府、州、县各级官学51所,其中府学10所,县学41所,基本覆盖了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 . 稳定传统宗藩体系 B . 兴办学校以传播程朱理学 C . 推动全国统一进程 D . 重构教化以增强政治认同
  • 9. (2023·永州二模) 面对持续发生的海防危机,1874年李鸿章奏称:“近时,拘谨之儒多以交涉洋务为浼人之具,取巧之士又以引避洋务为自便之图。若非朝廷力开风气,破拘挛之故习,求制胜之实济,天下危局,终不可支;日后乏才,且有甚于今日者。”这一认识( )
    A . 系统阐述了“中体西用”理论 B . 意在否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 . 表明废除科举制的时机已成熟 D . 体现出洋务派强烈的忧患意识
  • 10. (2023·永州二模) 清末立宪时期,朝廷派遣监理官赴各省清查财政。时人评论道:“夫职任之最艰险者,其惟监理官之清理财政乎?监理官之出京也,如受命出征,其到省也,如骁将以孤身当敌,深入险境,求向导而莫得,进退失据,遂无往而不为敌人所暗算。”这反映当时( )
    A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B . 中央集权财政管理体制出现危机 C . 社会各阶层认清了预备立宪本质 D . 社会各界舆论积极支持民主革命
  • 11. (2023高二下·云南月考) 据统计,从1932年至1934年,中央苏区共发动大规模“借谷”运动三次,筹集粮食100万担以上,折合谷子约为1亿斤;共大规模发行公债三期,筹集公债400余万元。据此可知,当时中央苏区( )
    A . 财政经济陷入崩溃的境地 B . 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 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转移 D . 人民为根据地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 12. (2023高二下·哈密期中) 1968年12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推介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做法和经验。由此,全国掀起兴办农村合作医疗的高潮。到7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农村人口这表明我国( )
    A . 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推进 B . 新农合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C .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初步建立 D . 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 13. (2024高一下·渠县期中) 作为《凡尔赛和约》第一部分、也是构建凡尔赛秩序国际法基础的《国际联盟盟约》制定得非常仓促,在制定过程中根本顾及不到绝大多数国家的意见,盟约初稿仅在11天之内突击完成,相继被列入对德、奥、保、匈多国和约内,并分别成为其中的第一部分。这反映了( )
    A . 西方大国的协调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B . 巴黎和会工作效率极大提高 C . 列强在国际法运用中实行双重标准 D . 大国强权政治操纵国际秩序
  • 14. (2023高二下·商丘期中) 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署协议,规定沙特将以美元计价出售其石油。之后,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纷纷效仿,最终确定以美元作为石油交易货币,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建立 B . 美国试图维护其世界金融优势地位 C .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得到巩固 D . 美国固守金本位制使美元大幅升值
  • 15. (2023·深圳一模) 有研究认为,19世纪60年代以来,洋务派活跃在晚清政治舞台的几十年间,一直以“中体西用”为号召,其口号在形式上几无变化,只是强调的重点却从“西用”逐渐偏向“中体”。据此可知洋务派( )
    A . 论争对象发生改变 B . 救亡思路僵化死板 C . 改革目的悄然变化 D . 检讨甲午战败教训
  • 16. (2023·深圳一模) 罗马人将自己的国家标记为“S.P.Q.R”,意为“罗马的元老院与人民”,这个国名贯穿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由这一名称可推知( )
    A . 直接民主制是罗马政治的主要形式 B . 君主政治在罗马始终未能建立起来 C . 罗马维持元老院为中心的贵族政治 D . 罗马存在平民与贵族的分化与联合
  • 17. (2023·深圳一模) 16世纪左右,机械物件成为欧洲对外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欧洲国家给奥斯曼苏丹的礼品中有大量定制钟表,利玛窦在北京也利用地球仪等吸引士大夫的注意。这反映出( )
    A . 欧洲手工业生产已领先世界 B . 工业革命推动精密机械制造 C . 技术促使欧洲占据发展先机 D . 欧洲利用航路进行商品倾销
  • 18. (2024高三下·岳阳月考) 从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将北美土著居民划分为“高贵的野蛮人”和“邪恶的野蛮人”,20世纪以来,伴随着对多元文化与环境保护的重视,印第安人形象又变身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印第安人”。这种现象( )
    A . 反映文化的剧烈冲突 B . 充斥着对印第安人的歧视与污蔑 C . 基于长期的文化偏见 D . 说明对印第安人的认识逐渐客观
二、材料题(共计3大题,共计27分)
  • 19. (2022高三下·上蔡开学考) 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二十世纪初,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了空前的内部危机:首先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集团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白热化,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次是首次席卷全球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这些新因素导致现代生产力的阻滞,延缓了现代化推进的势头。在此期间,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现代经济体系,对后来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与新探索发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罕见的大雪天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自此以后,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摘编自《改革开放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指出在这场运动中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的“新因素”。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
  • 20. (2022高三下·上蔡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朝设立了“三老五更”制度,“三老五更”各一人,都是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老者。乡饮酒礼也是为了“尊贤尚齿”而设。《管子・入国》记载家中有七十以上的老人者,国家除了免费供应酒肉,还可根据老人年龄的不同,免除其一子、二子以至全家的赋役。官府越制中设“掌病”一职,负责给老人“问疾”,汉代还从精神层面实行优待老人的各项措施,比如赐老人荣誉性的爵位或官衔,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院”,唐代很关注精神养老,即“色养”,简单来说就是膽养老人要和颜悦色,关注到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如给老人脸色看,即视为不孝,甚至会受到惩戒。如何惩戒不孝之人也是历代养老制度和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宋代将南北朝的“养老院”制度进一步发扬光大,明清时期,人口数量大增,官办养老院无论是从资金,还是从人力上都已经力不从心,所以民办泰老机构迅速发展。

    ——摘编自孙津华《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启示》

    材料二:晚清民初,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带有封建色彩的养老观,“非孝”思潮盛行,但这种思潮只是批判具有封建色彩的不合理之处。当时的政党均大力提倡“尽孝”,并将该概念提高到“尽忠”层面,作为团结民众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武器。如孙中山先生所言“现在世界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到这么完全,所以孝字是不能不要的……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对传统文化中的尊老,敬老实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又务向制度义务转变,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1928年,上海市颁布了《联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规定工人年满50岁,公务人员年满60岁退休时,由雇主发给养老费,按劳动时间的长短计算。1943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退休法》,对公务员领取退休金的具体情形(七种)做了详细规定。

    ——摘自朱海龙欧阳《中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与思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体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养老制度变化的背景,并谈谈你的认识。
  • 21. (2023·永州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至清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才比重变化与社会变革”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三、论述题(共计3大题,共计37分)
  • 22. (2022高三下·上蔡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

    主要活动

    1949—1977

    20世纪50年代,外文局创刊了《人民中国》《中国报道》等杂志,为外国了解中国的窗口。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外交成功传播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1964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文对苏联“修正主义”和“霸权主义”进行回击……20世纪70年代初,毛主席邀美国记者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开展“乒乓外交”等等

    1978—2011

    外交传播媒体《中国日报》(英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及中央电視台国际卫星频道等创立,1991年,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六大央媒与中国外文局组成“外宣国家队”,形成复合传播架构,2001年以来“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等外交话语成为21世纪初中国外交传播的主旋律。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则为中国对外信息发布提供了制度保障

    2012年以来

    建立“1+6+N”(即1个旗舰媒体+6家央媒+其他部门)“融媒矩阵”,各类自媒体、智库存民间团体等被吸纳进外交传播队伍,中国外交传播事业围绕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实体化的核心目标展开,如成立“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组织召开“金砖国家媒峰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及CGTN“全球疫情会诊室”节目

    ——摘编自杨明星《新中国70年来外交传播体系的历史演进与发展方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提炼一个时代外交传播的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23. (2024高三上·合江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黄河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大河文明或农业文明之一。其古老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的比较中独树一帜,分外靓丽。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内的变法运动,大都继承这样清晰的变革思想,以支撑了长达数百年的变法运动,终于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后,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选官制度、文化思想等等各个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古代中国正是在平原流域等地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各种政治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四大发明。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

    ——摘编自李振宏《谈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4. (2023·永州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9年并不是帝国的丧钟,它为新帝国的开启提供了可能。日本被承认为主要的帝国行为体,不断打破帝国扩张的界限,但在东南亚引发了与欧洲帝国和美国的冲突;德国则因对被排除在世界帝国之外感到不满,进而建立了纳粹政权领导的第三帝国,在没有他国强加约束的情况下公然要求加入帝国主义阵营;美国也在推动建立新国际秩序后发展了一套权力运作的机制,其全球野心使其走上了与日本和德国碰撞的道路。特定帝国的崛起,导致二战遭致了一战所未曾带来的帝国生存危机。

    ——摘编自(美)简·伯班克、弗雷德里克·库珀《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世界近现代某一个“帝国”的发展道路,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所选“帝国”不得与材料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