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2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2课《孔雀...

更新时间:2023-02-22 浏览次数: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课内基础知识
  • 1. (2019高一上·白城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还家门     处分兄意 B . 阿母媒人     多后世人 C . 府吏丁宁     君既若 D . 儿已薄禄     还必迎取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吾今报府      四体康 B . 妾亦然      诺诺复尔 C . 君既见录      腰流纨素 D . 于今无会      求假誓归
  • 3. (2019高一上·白城月考) 下列句子中“相”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 .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 .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 .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 4.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孔雀东南 B . 手巾掩口啼 C . 足以汝身 D . 卿当胜贵
  • 5. 下列加粗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 汝岂得自由 B . 便大怒 C . 哽咽不能语 D . 可怜体无比
  • 6. 下列各项中,两句话都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 . 便可白公姥  否泰如天地 B . 我有亲父母  昼夜勤作息 C . 女行无偏斜  逼迫兼弟兄 D . 及时相遣归  生人作死别
  • 7. 下列各项中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红罗复斗帐”中“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的样子,所以称为“斗帐”;“箱帘六七十”中的“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B .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中的“纨素”,洁白精致的绢;珰,耳坠。“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中的“床”这里指供人睡卧的器具。 C .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的“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十九为下九,这一天,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D .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十二时辰之一,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 8.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烘托了全篇的气氛。 B . 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和控诉。所以,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 C . 这首诗既写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感情纠葛,也写了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前者的感情纠葛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D .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一些段落浓墨重彩,如刘、焦话别,兰芝辞母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二、语言文字运用
  • 9. 《孔雀东南飞》被明人胡应麟称为“百代而下,当无继者”的“古今绝唱”。它是古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歌颂了刘兰芝的忠贞与反抗精神。假若刘兰芝当选为当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为她写一段颁奖辞,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个字。
  •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汉乐府诗《孔崔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中的“信”,就是说媒的使者。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头结尾的祝颂之辞怎么写,如何写抬头,哪里有空格等。上款写受书人,下款写作书人,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

三、诗歌拓展鉴赏
  • 11. (2017高三下·石嘴山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唐)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联展现了送别图景,其中“江城”指送别之地,“新秋”指送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了凄迷色彩。 B . 本诗首联中的“阻”字用得好,既指烟波浩渺,无法看到远去的船只,也指行舟为烟波所阻,含意丰富,给人想象空间。 C . 颔联“闻道”“更言”两词有不确定之意,表明这些消息都是来自传闻。 D .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才华出众,尾联写陈琳是为了表现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E .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是四联八句,也可以是四句,也可以多于八句。
    2. (2) 本诗颈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拓展阅读
  • 12. (2016高三上·烟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面对欣赏对象时,我们对于形制的重视还是倾向于大江大河,峻岭崇山,长篇巨制,富丽堂皇。由于形制巨大,决眦而入,砉然映现,使人大为震惊。今日之欣赏语言常有“太震撼了”一词,用来表达内在情感的一时之震动。如果是小形态,小丘小壑,小虫小草,断然不会有如此惊兀。譬如观齐白石笔下小昆虫,那么细微而薄的翅羽,那么细腻的触须,是不会惊呼震撼的,只是暗暗叫绝,对如此笔调细细把玩。

        大小只是空间形式,物质形制而已。明人谢榛认为:“大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演露骨。”可见,大未必佳,小未必不佳,不可执著于外在的恢宏与浩大。禅语云“芥子足以纳须弥”,这就是小的魅力。有的书法作品实在很小,这是它的规定性决定的,如一枚木牍书法。一枚信笺纸,就是以如此尺度示人的。一个人在如此小的空间表现,同样是一种精神需求,同样需要技法的力量、审美的力量,能够表现到何等分寸,并不可因为小而轻视。但我们往往会提出小中见大的意见,以为这是小作品的高境界。其实小就是小,未必见大。小而精致、灵动、巧妙,如此持守于小,已经足够。震撼是一种美感,那种扑面而来的气势、力量,使人猝不及防,魂魄失守,惊谔无措,一时身心悚动,难以自持。唐人论书诗中常有这种观赏的效果,书者执笔疾驰,观者激动失色失声,整个场面互动,一时鼎沸。这种美感是明显的,由此更易于表达、渲染,更令人倾倒。这使得表达时落了俗套,所谓“太震撼了”,千人一词,似乎不如此言说不足以表现心灵状态。那么,震撼之后有多少人细细把玩,将其放在平静的心态下呢?所以清人张向陶问得好:“听到宫商谐畅处,此中消息几人知?”

        相比之下,更有悠长意味的是那些细流涓滴不绝如缕的幽微之美感,它们不动声色,细细诉说,让人激动不了,无所谓震撼、震惊,似乎寻常之至,甚至还有一些柔软、微小,倘若心情粗糙匆匆而过,还真的把它们忽略了。这一类的小作品,有着江南那般的秀气、秀色,以韵行于婉曲,深婉不迫,不冲动、兀傲,具备平静温和之致。在缓慢的生活节奏时代里,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坐下来细细品咂,没有急匆匆赶路的焦灼,更没有一次性消费的决断。那么,那个时代那些人,就有可能去发现那些婉约、细腻之美。有古典诗词欣赏者提出了欣赏的“弱德之美“,想一想还是很有道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固然有豪迈之美,“大江东去”也有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做振聋发聩之声,但是我们去读姜白石的词,那词中经常出现的暗水、坠红、冷香、淡月、寒蛩,笔致清虚,意境空灵,善于以冷色调来处理炽热,使之雅化弥漫。初始时阅读是会脱手放过的,再读时就有了睹水中花影、帘里美人之感,如微风花上过,冷香疏影时隐时现,反而不能释卷了。由于作品不正面地给欣赏者强烈冲击,反而使人生出好奇,经婉曲小径引导,走入幽僻处,注意到了大场面所没有的景致。

        宋人包恢说:“隐然潜寓于里,而其表淡然若无外饰者,深也。”

    (节选自朱以撒《优婉不迫》,有删减)

    1. (1)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艺术作品的大和小只是空间形式和物质形制,欣赏者对于大和小的领会,会有截然相反的心理体验。 B . 艺术家应尽力创作形制巨大的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更具震撼力,更能带给人们难以忘怀的审美体验。 C . 形制的大小并非是艺术审美的关键,小未必不佳,优婉不迫的小作品,更具悠长的意味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D . 审美鉴赏不可执着于外在的恢宏与浩大,小作品虽然对技法的力量要求相对较低,但同样具有审美的力量。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形制巨大的作品体现了一种气势宏大的阳刚之美,给与欣赏者的心理体验是非常独特的,让他们感到突兀、惊谔、震撼。 B . 形制纤小的优秀作品多具备精致、灵动的特点,与形制巨大的作品相比,能带给我们平静愉悦的心理体验,更适宜细细把玩。 C . 无论是形制微小的小作品还是气势恢宏的大作品,虽然给人的审美感受不同,但同样需要创作者具备特定的创作技法和审美追求。 D . 形制纤小的作品,虽然在形体上精致小巧,但在内蕴上则一定表现得含蓄蕴藉,优婉不迫,耐人寻味,更为广大读者喜爱。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禅语云“芥子足以纳须弥”,“芥子”就是微小的芥草种子,“须弥”指须弥山,微小的种子可包藏巨大的山体,用以说明小的形制同样具有让人惊叹的震撼力。 B . “听到宫商谐畅处,此中消息几人知?”原意是很少有人会体会到诗歌韵律的精妙之处,用以说明大的形制虽令人震撼,但不一定能给人带来精微细致的审美体验。 C . 作者以姜白石词的婉约之美与陆游、苏东坡的词进行比较,两相对比,肯定了姜词雅致委婉,意味深长,同时也批评了豪放派作品平实直白,缺少艺术表现力。 D . 结尾引用宋人包恢的话用以阐明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即好的作品在内容上要含蓄深刻,有意蕴;在形式上要平淡自然,切不可追求华丽的辞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