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3-01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共24.5分)
  • 1. 看拼音,写词语。

    儿童少年时期的学习对人一生的学习来说,如一年四季中的夏季,若能jiān chí勤奋好学,就会像夏天的草木一样疯长,像dā chéng huǒ jiàn一般快速前进,从而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若是lǎn duò ;则会影响人生的进程,甚至对人的一bèi zi造成bù kě gū liang的损失,最终hòu huǐ莫及。

  • 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 (kuì)赠    万(juàn)书 B . (pì)    (cí)花盆儿 C . (jiǎo)洁    客(zhàn) D . (zhī)途    (qiǎo)没声儿
  • 3.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 渔船    树稍    高速公路 B . 唯独    烦锁    金壁辉煌 C . 酷暑    辛酸    一知半解 D . 飘浮    亲蜜    相依为命
  •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意春芳。(睡) B . 千将发硎(磨刀石),有作其芒。 C . 死去知万事空。(本来) D . 聒碎乡心梦不成。( 指风雪声)
  •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B . 这个孩子学习挺好,美中不足是不太懂礼貌。 C . 诸葛亮是一个满腹经纶、诡计多端的人。
  • 6. 小刚在书签上写下“       ”他想把书签送给铺张浪费的小明,提醒他要节俭。(   )
    A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C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D . 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 7.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到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溪是勇敢的,它       ;大树是坚强的,它        ;灯塔是无畏的,它      

    ①不惧狂风暴雨的打击,昂首挺立

    ②不怕无边黑暗的包围,永放光芒

    ③不惧崇山峻岭的阻挡,勇往直前

    A . ③②① B . ①③② C . ②①③ D . ③①②
  • 8. 下面句子中顿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制作风向袋,先要准备竹竿、细铁丝、粗铁丝、以及尼龙纱巾等材料和工具。 B . 年轻人一进门,就看见灶上热气腾腾的,屋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C . 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圆白点。
  • 9.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都在祈盼国泰民安。 B . 我漫步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 C . 疫情期间,建议家长接送孩子上学选择步行、走路或自驾方式。
  • 10. 《朗读者》节目中的嘉宾声情并茂地朗读,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假如让你在节目中朗读下面这句话,要怎么读才能打动观众? (   )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A . 语调低沉缓慢 B . 语调平淡沉稳 C . 语调高昂有力
  • 11.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部分,不可以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的是(   )
    A . 爸爸出差一个月了,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他盼回来了。(望眼欲穿) B . 我听了她的解释后,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 C . 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 有什么就说什么。(闪烁其词)
  •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说明性文章以“说具体、生动"为成功。 B . 《落花生》一文,作者由花生的特点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这个道理。 C . 《圆明园的毁灭》写圆明园昔日辉煌是为表现它被毁的损失之大。
二、积累与运用。(共14分)
  • 13. 按原文填空。
    1. (1) 白鹭是一首。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
    2. (2) 夕阳西沉,降临,那风声、,听起来也叫人
  • 14. 理解填空。
    1. (1) 古诗词以其凝练而又深沉的方式,带着我们穿越时空,或与诗人同赏雨后山中秋景:“,天气晚来秋。”或与诗人同听蝉声,领悟哲理:“居高声自远,。”或与诗人一道仰天呐喊:“我劝天公重抖擞,。”
    2. (2) 关于读书的态度与方法,古人有很多精辟的总结。《论语》中的“。”告诫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能不懂装懂;“吾尝终日不食,,以思,无益,。“告诉我们,只思考不学习,是不可取的;理学大师朱嘉在《观书有感》中用“。”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新知识,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
    3. (3) 最近,王亮迷上了网络游戏,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我会用陶渊明的诗句“少年不重来,,岁月不待人。”来劝诫他。
三、语文与生活(共14.5分)
  • 15. 多多和朵朵在学校阅览室看书时读到了这样一组材料:

    材料1:各国阅读状况一览表

    国家

    中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俄罗斯

    每年人均阅读量(本)

    8

     

    50

    47

    45

    55

    材料2: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能使阅读更具深度性和整体性,但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Pad等)高于纸质图书阅读。调查发现,我国14 -17周岁青少年课外图书人均阅读量大于成人阅读量,为13.10本。

    1. (1) 朵朵和多多展开了讨论:

      从材料1的数据,我发现: 

      材料2告诉我们两个信息:①;②

    2. (2) 针对中国人阅读情况,朵朵想建议学校在阅览室粘贴有关读书的名言,下列哪句话不合适(   ) 。
      A . 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吧。 B .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C .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D . 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3. (3) 爱读书的青少年在逐年增长,请引用《少年中国说》中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 16. 朵朵在书架上找到了《中国民间故事》,她想尽快读完,不应该选择哪种阅读方式(   ) 。
    A . 借助关键词句读 B . 带着问题读,不回读 C . 一字一句地研读
  • 17. 你在课外一定读了不少民间故事,认识了许多人物,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做一张“人物卡”,先写出他(她)出现在哪个故事里(也就是出处),再用一个词语概括他(她)的特点,最后用几句话介绍他(她)。(课文出现的人物除外)!

    人物卡

    人物:

    出处:

    特点:

    简单介绍:

  • 18. 下图是当当网的消费者对《中国民间故事》的购买评价,请你根据评论内容向四年级同学推荐这本书。(至少用4点,注意推荐对象)

    小同学,读书使人智慧,我想向你推荐

四、阅读与理解。(共 17分)
  • 19.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注释:①籍:项羽。②书:指古书典籍。③去:抛弃。④项梁:项羽的叔父。⑤竟学:学习完成。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项梁之。(对……发怒 ) B . 学万人。(敌人) C . 又不肯学。(最终,完毕)
    2. (2) 解释下面句子。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3. (3) “志大才疏” 已经成为成语,根据短文可以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项羽志大才疏的原因是
  • 20. 课外阅读。

    父亲的泥脚( 有删改)

    ①碎石路上,荆棘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我提着一双蓝色的鞋,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一丛树枝绊住,我跌倒了,父亲更远了。我声嘶力竭地喊:“爸爸,您的鞋……”然后是梦醒。每一次,母亲都告诉我,父亲是从不穿鞋的。

    ②是的,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那样,厚厚的脚板,粗糙的脚趾,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那沾满泥水的脚永远是那么灵巧自如。

    ③小时候,父亲不穿鞋。上街购物,父亲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学,父亲那滴着泥水的双脚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大的脚印走路,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④也许在学校看多了穿鞋的人,也许是虚荣心作祟,渐渐地,我觉得赤脚又土又难看,甚至有些粗野,于是对父亲就有些不满,就拒绝他带我去学校。高中住校后,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总会来看我,每一次就因为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喜悦和想念都变为不快和烦恼。

    ⑤一个初春的黄昏,父亲又到学校来,还是双脚沾满污泥。我看到后又气又急,来不及呼唤,就对走来的父亲大声嚷道:“以后您不要光着脚到学校来好吗?”

    ⑥父亲静默了会儿,笑笑,从帆布袋里拿出一包花生,又从口袋里掏出四十元钱塞在我手里:“拿去,好好照顾自己,天晚了,我还得赶回家。”说完,转过身,挑起担走了。父亲的背巳微驼,有些步履蹒跚……

    ⑦再一次来看我时,父亲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蓝布鞋。“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父亲喜悦的神情,掩不住的兴奋,竟不能使我惊喜,反倒有几分茫然,恍若失去了什么。后来,母亲告诉我,穿着鞋回家的父亲,脚跟与脚趾打起了泡,几天不能走路。我的心在滴血。

    ⑧去年,我上了大学。启程北上那天,父亲光着脚担着母亲陪嫁时的那只旧皮箱送我上县城搭车,依然如从前一样健步如飞——那一幕,我终生难忘。,

    ⑨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大学毕业典礼上,我走上台去领奖,向大家致谢.如雷的掌声四起,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长席,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有一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向我走来……

    1. (1) 文章以“父亲的泥脚”为线索,描写了哪些场景?作者的感受有什么变化?请用简短的语言填写以下“时光轴”。

    2. (2) 读第⑥自然段,这里有对父亲外貌、和语言的描写。从“父亲静默了一会儿”这一细节,联系上下文,可以想象到父亲此时可能在想:。从⑦自然段画线部分的细节描写,我感受到
    3. (3) 第⑥自然段中的“步履蹒跚”是怎样的情景?请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象,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情景表现出来。

      父亲挑起担,

    4. (4) 本文开头和结尾都以梦境的形式围绕“父亲的泥脚”展开,______不是这样写的好处。
      A . 以梦开始以梦结束,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主题更加突出。 B . 强调“父亲的泥脚”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 以梦开始以梦结束,让读者知道这不过是做梦,是不存在的。 D . 强烈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也希望父亲能以他为豪。
五、习作与表达。(内容25分,书写5分,共30分)
  • 21. 漫画里的人物,特点非常突出,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本学期,我们用文字给老师“画”了漫画。现在,我们来给亲人“画”漫画,你会选择谁呢?是爸爸?奶奶?还是叔叔? ……请你选择一位亲人,用文字把他(她)“画”出来吧!

    先想想人物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具体。如果能用文字凸显漫画幽默的特点,让阅卷老师莞尔一笑就最棒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