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小石潭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3-12 浏览次数:44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B .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 .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2.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 . 潭中/鱼可百许头 C . 其岸势/犬牙差互 D . 四面竹树/环合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 .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 .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潭上气氛一小潭源流一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 .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 4. 填空。
    1. (1) 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作者,字 ,(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宗元与并称“韩柳”。“永州八记”是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 (2) 按要求用原文默写。

      ①第一段写小石潭环境幽美的句子是:

      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

二、综合
  • 5. 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100字左右)
  • 6. 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
    1. (1) 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想请班上的同学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景点名称,请写出你设计的景点名称和依据。

      例:小径通幽。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

    2. (2) 请你仿照示例,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生动且富有激情的语言进行介绍。

      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观赏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景色,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也会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

三、阅读与理解
  • 7. 课内阅读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1) 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石底以出       ②心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④乃记之而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 .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 . 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4. (4) 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 8. 课外阅读

    石渠记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②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③,或倍尺④,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⑤,昌蒲被之,青鲜⑥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  鱼。又北曲行纡余⑦,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⑧,可列坐而休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选自《柳河东集》)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②幽幽:水细流的样子。③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④倍尺:二尺。⑤泓:深潭。⑥鲜:苔藓。⑦纡余:曲折延伸。⑧箭:小竹。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其长十许步   可:       ②渠之广咫尺  或:

      ③睨若无  穷:             ④予州牧得之  从:

    2.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②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4. (4) 文中写了哪三处景观?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描写出其幽深、静穆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