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本节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4 哲学与文化第八...

更新时间:2023-09-20 浏览次数:3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建好用好红色文化特色网站,在各级官方网站开辟宣传红色文化的特色化网络栏目,在革命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辟网上学习、交流等互动性活动。由此可见,大众传媒( )
    A . 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 . 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C . 彻底改变文化传承方式 D . 将会完全取代传统传媒
  • 2. 北京冬奥会会微的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设计团队,会徽的设计展示了中国文化。此前他们设计的南京青奥会会徽,也展示了中国文化。关于衷情中国文化,设计学院副院长说:“优秀设计师都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要懂本国文化,会展示自己的文化。”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②文化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3. 随着第三个“南非中文日”(每年9月17日)的到来,中国文化在南非掀起一股新的热潮。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引进南非语言教学。南非卡拉遗产学院主席马托勒·莫采卡博士认为,所谓的“文明冲突论”根本站不住脚,恰恰相反,不同的文明更应该交流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表明汉语教学受到世界各国的一致欢迎

    ②表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有利于促进中非文明求同存异共同繁荣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频繁。2019年12月,中国民族舞剧《孔子》首度在莫斯科上演。舞剧以刻有孔子经典语录的竹简为舞台背景,通过演员的翩跹舞姿,形象演绎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传奇故事,生动阐释了孔子想的大同世界。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带来了真正的中国风,深受俄罗斯观众喜爱。这表明( )

    ①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前提

    ②不同艺术形式赋予传统文化不同的本质内涵

    ③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彰显文化的价值

    ④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湖北省博物馆(下图)以“湖畔筑台”为创意,吸收古楚国高台建筑特点,融合现代建筑理论和技术,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和现代气息。“湖畔筑台”的创意设计表明( )

    ①古楚国建筑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

    ②古楚国建筑彰显了当代文化的价值

    ③现代建筑复制了古楚国建筑的内容

    ④现代建筑可从古楚国建筑中汲取灵感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一百多年前,“一片甲骨惊天下”,沉睡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甲骨文的价值愈发受到珍视,甲骨学研究借助前沿科技步入了新阶段,曾经深藏在博物馆的甲骨以表情包、书法课等形式从高冷变得亲切。作为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将继续见证中华民族不断前进。这表明( )

    ①前沿科技的发展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

    ②甲骨文的价值在文化生产力中的基础作用日益突出

    ③甲骨文承载了中华文明,是长期历史文化的积淀

    ④对甲骨文的研究应用,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东亚文化交流互鉴——大连论坛是一场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的国际学术盛会,彰显着弘扬“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的精神。下列对这一精神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东亚意识就是要增强东亚先进文化的自信

    ②文化交融要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理念

    ③彼此欣赏才能相互交流、共同繁荣发展

    ④这一精神根源于共同的文化起点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2021年11月26日,江苏里运河一高邮灌区、江西潦河灌区、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成功入选2021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延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值得挖掘和总结其科学技术、文化价值和管理经验。中国古灌溉工程遗产( )

    ①展示了各个民族文化特有的文化底蕴

    ②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积极借鉴了其他民族水利文化的精华

    ④能够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历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民间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期待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    )

    ①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

    ②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③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养料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新疆曲子剧是在陕西曲子、青海平弦、兰州鼓子、西北民歌等流入新疆后,逐步形成的多个民族共创共享的地方戏曲剧种,丰富了当地人民的艺术生活。这表明(    )

    ①文化是一定经济状况的集中表现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不断融合和发展   
    ④各民族共同熔铸灿烂的中华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近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掀起了收视热潮。该剧讲述了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再现了热血青年激情燃烧的澎湃岁月,个体性格饱满,群像立体丰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所进行过的种种探索,生动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世界之问。该剧热播( )

    ①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说明大众传媒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③有利于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主导权

    ④表明了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1607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我国数学家徐光启将拉丁文本的《几何原本》翻译成汉语文本。《几何原本》全新的思维方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徐光启在翻译过程中创造的点、线、面、平面、曲线、钝角、锐角等中文数学术语十分贴切,至今还为我国现代数学所沿用。可见( )

    ①文学艺术的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传统文化只有借鉴西方文化才能百花齐放

    ③西方数学的传入开拓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新天地

    ④不同数学思想的碰撞有助于数学的创新与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用富有时代感的视听语言,以贴近现实的讲述方式,为普通观众呈现了经典理论化繁为简的解读方式与生机盎然的思想内核,让观众听得进、听得懂,愿意看、喜欢看,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说明( )

    ①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传播需要创新手段和形式

    ④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说起泼水节人们就会想到傣族,提到火把节就会想到彝族,而谈起那达慕则想到蒙古族。这是因为( )

    ①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普遍规律

    ②民族节日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某中学十分重视劳动教育,经常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工作,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技能展示活动等。该校开展上述活动,有利于( )

    ①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③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推动当代社会发展

    ④满足学生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东西方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来自不同地域、信仰不同宗教的商贾汇集于此,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今天的泉州,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开元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等遗产点,都实证了当时各种宗教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传播。由此可见( )

    ①文化发展要注重借鉴与融合

    ②各民族文化具有普遍的规律

    ③文化在相互的交流中得到传播

    ④文化创新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开课,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太空授课。展示空间站工作生活的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让学生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了宇宙的奥秘和科技的神奇。由此可见( )

    ①高新科技的运用改变了文化传播的内容和途径

    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取决于科技手段运用的广度

    ③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运用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④通过现代技术可以超越时空限制传递文化信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历史已经证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任何想用强制手段来解决文明差异的做法都不会成功。只有不同国家的文明得到了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才得以守住。之所以要守住文化多样性是因为( )

    ①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民族文化起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③多样的文化使世界文明呈现出多样的色彩

    ④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平等的、多元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种文化的融合激荡,为了方便沟通,普通话越来越成为广东老百姓的日常交流用语,而对于新生代广东人来说,原本内涵丰富、表达形象的本土地道方言,孩子们却越来越不会讲了,方言文化在加速流失,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材料表明( )

    ①方言是民族的,但不是世界的

    ②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方言文化难以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存在认知和实践上的差异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0. 2021年的暑期档,现实题材剧目成为绝对的主角,如今,扎根生活、反映现实、传递温暖力量的现实题材作品受到观众和市场的青睐。《扫黑风暴》的成功让我们认识到,内容生产要坚持文化价值、社会效益、向上向善正向价值观的统一。现实题材剧目的成功表明( )

    ①文化市场的繁荣丰富了文化产品

    ②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社会主义文化以高尚精神塑造人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1. 2021年9月21日,央视中秋晚会通过全媒体、多渠道与全球观众见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给全球观众。晚会聚焦建党百年、民族团结、家国情怀和地方元素等主题,呈现了一场艺术效果与社会效益双赢的视听盛宴。由此可见(    )

    ①现代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②大众传媒推动了优秀文化的传播

    ③现代传媒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④央视中秋晚会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2. 近日,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萨·克里斯托福雷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写下了中国古文《兰亭集序》中描绘宇宙景观的句子——“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并配上了英语和意大利语。此举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这反映出( )

    A . 中华传统文化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B . 文化的交流因科技发展而变得便利 C . 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D . 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 23. 写意与写实相对。写意是艺术家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强调其内在精神实质的艺术创作倾向和手法。把中国的写意文化融入雕塑里形成了写意雕塑。继承和发扬中国雕塑的写意传统,是对20世纪以来一度重视西方写实雕塑而忽视民族传统写意倾向的有力纠正。写意雕塑(    )
    A . 纠正了西方雕塑文化重科学精神轻人文精神的缺点 B . 充分吸收了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并能为我所用 C . 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克服了民族虚无主义 D . 在保持了民族性的同时,又凸显了时代性特征
  • 24. 2022年11月2日,在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30周年之际,乌国家图书馆开设“中国之窗”阅览厅,中国向该图书馆捐赠260多本涉及中国文化、艺术、文学等内容的中、英、俄文图书和影像资料,为乌民众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窗口。此举( )

    ①有利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两国友好、民心相通

    ②有利于我国借鉴外来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表明文化多样性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和根基

    ④体现了文化不仅属于某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5. 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品,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2. (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 26. 材料一:对于传统文化,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材料二: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的名作,以及18、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都体现了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

    1. (1) 结合材料一,说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谈谈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 27. “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在希腊雅典古市集遗址拉开序幕。作为开幕式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青铜组雕《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隆重揭幕。该作品以“对话”为主题,以写意雕塑表现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睿智与风采、精神与哲思,具有宏阔的时空观。两位分别代表不同文化的圣哲,跨越千年进行着思想的交流、灵魂的对话,不仅表现了中希两国文明互鉴、共同发展的理念,也体现出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

    吴为山表示,通过“对话”,你从这边看世界,我从那边看世界,我们将看到的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视角描述给对方,便得到了一个世界完整的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话”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世界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世界格局的多种变化,需要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寻找国与国之间深度连接的方式。这正是文化的超越性所在。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的文化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