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战斗英雄事迹表
战斗英雄 |
主要事迹 |
|
A |
黄继光 |
抱起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 |
B |
杨根思 |
舍生堵枪眼 |
C |
邱少云 |
烈火中纹丝不动 |
D |
董存瑞 |
舍生炸碉堡 |
国家或地区 | 主要文献 |
苏联 |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
欧洲 |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
中国 |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
莫言在《生死疲劳》中描述到:“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发动“大跃进运动”
③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①一五计划 ②赎买政策 ③经济特区的设立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海南弄潮 ②深圳兴涛 ③小岗破冰 ④浦东逐浪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 18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 23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5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 26 第五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8 |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民主法治 ④人民幸福
农村脱贫人口 |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收入实际增长 | 与全国居民相比的增速 |
551万 | 12588元 | 5.6% | 3.5% |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苦干两年(后),……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没有入社的农民……纷纷要求入社……。
材料三:
材料四:“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凤阳民间花鼓词
请回答:
材料一:薄宦游海乡,雅闻归靖蚝。”北宋诗人梅尧臣诗句中的归靖蚝便是沙井蚝。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沙井蚝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深圳的巨大变迁。
1958年12月,沙井蚝业生产合作社获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署名的国务院奖状,上书“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广东省宝安县沙井蚝业生产合作社”。这是沙井蚝历史上的最高荣誉。 |
1984年,他开始担任深圳市宝安沙井水产公司经理,创建全国第一条沙井蚝油自动化生产线,使沙井蚝产品由传统生产转变为现代化的工厂生产。 |
材料二:1978 年底,表庚在李先念划拨的宝安县蛇口半岛(现深圳市南山区辖内)2.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坚持创建蛇口工业区.他以“大不了回秦城监狱,的无畏精神,冲破思想牢笼,在荆辣中杀出一条血路,与蛇口广大创业者开创性地实施了工程承包、干部招聘、民主选举、住房改革等举措,响亮地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创下多个全国第一,影响了全中国。回顾政革开放 40年的历史,袁庚及其当年在蛇口敢为天下先的一系列创举,是绝对绕不过去的历史存在。
—— 摘自七七 《袁庚: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材料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时代逐渐谢幕,深圳由“探路者”回归为普通奔跑者。……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意味着中央寄望深圳从过去的“单项冠军”变成“全能冠军”,意味着深圳要作为国家“战略代表队”在全球城市竞争中率先冲刺。深圳逐条对照意见制定行动方案,明确了2019—2025年建设先行示范区的127项具体任务,开启全方位先行示范、走向未来“无人区”的新征程。
——新华社新媒体《从改革开放“探路者”到新时代“示范区”
深圳特区40年巨变折射中国道路优越性》,2020年8月25日
请回答:
材料一:2021年,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习近平2021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自《中国历史八下》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