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经济开发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3-09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训练。
  • 1. 读拼音,写词语。

    zēng jiā

    kuòng chǎn

    làn yòng

    dǐ yù

    dǒu peng

    kāng kǎi

    zāo gāo

    rì kòu

    qín jiàn

    líng lì

    shùn jiān

    shòu xuē

  • 2. 先补全四字词语,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不可开    ②约定俗    ③戛然而

      ④波涛涌    ⑤画龙点    ⑥笔走龙

      笔生花    ⑧夺天工

    2. (2) 舅舅家有一幅书法作品,字写得特别好,
    3. (3) 这处古迹的很多建筑都,古代工匠的手艺和智慧让人叹为观止。
    4. (4)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
    5. (5)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写作时才能做到
  • 3.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横线上。

    A.行头    B.亮相    C.唱白脸    D.打圆场E.跑龙套

    1. (1) 我最喜欢的演员终于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生涯,和自己的偶像演起了对手戏。
    2. (2) 每次我犯了错,家里就变成了戏台,一个,一个唱红脸,而的总是奶奶。
    3. (3) 哟,你一天一身,这是要拍戏还是赶场呀?
    4. (4) 她像演员一样,走到前台,来了一个漂亮的,获得满堂的掌声。
  • 4.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xuàn)染    气(fèn)    魁(wǔ)    (měng)古 B . (qí)    提(gōng)    (juaǎn)缩    入场(quàn) C . (diào)    (chǎ)腿    (yǎn)然    惟妙惟(xiào) D . (xiǎn)    (yǔn)石    谚(yàn)语    石(fèng)
  •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呆头呆脑    威风凛凛    指手划脚    大步流星 B . 暴露无遗    沧海一栗    夜以继日    跌跌撞撞 C . 轻歌慢舞    慷慨激昂    魁梧黧黑    平淡无味 D . 自作自受    不假思索    排山倒海    骤然一惊
  • 6.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文人常以丁香结比喻解不开的愁怨,而《丁香结》一文则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B . 《青山不老》包含了作者宗璞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祝福。 C . 《好的故事》通过自己梦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D . 《盼》这一课写的是“我"盼着妈妈给“我"买一件雨衣,好在雨天到街上去玩。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场比赛,我国选手技高一筹 , 取得了胜利。 B . 上次获奖,令他有些忘乎所以 , 变得飘飘然了。 C . 他很注重书写,写的字井然有序 D .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惊天动地 , 气壮山河!
  • 8. 下列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道理一致的一句是(    )
    A .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B .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 . 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 9.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正月过后,闰土必须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2. (2)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写成反问句)
    3. (3) 老板一下子钻进那一堆被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缩句)
    4. (4)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翻译句子)
  • 10. 积累与运用。
    1. (1) 读看辛弃疾的“”我仿佛看到了明月升,上树梢,惊飞枝头喜鹊,还仿佛听到了声声蝉鸣。
    2. (2) 杜牧的《江南春》中,“。”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3. (3) 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正如李纲所言:“祖宗疆土,。“
    4. (4) 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就会迎来希望,就像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5. (5) 本册语文课本中,我们认识了的狼牙山五壮士,洪水中的老支书,还有我最喜欢的(填人物名字),因为他(她)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9+9=18分)
  • 11. 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 (节选)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 (1) 请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我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②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2. (2) 文中写“我”“素不知道”,“我"和往常朋友们“所不知道”,一方面借 “我”的孤陋寡闻衬托出闰土的,另一方面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
    3. (3) 对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和朋友们只能通过四角的天空欣赏外面的景色。 B . “我”和朋友们都生活在高墙大院里,生活的天地狭窄,知识贫乏。 C . “我"和朋友们都喜欢在院子里玩耍,对外面的世界不感兴趣。 D . “我”和朋友们所居住的地方生活优越,但内心充满反抗。
    4. (4) 请说说所选文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 12. 课外阅读。

    有毒的哑泉

    ①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诸葛亮南征到达云南西洱河,遇到4个毒泉,其中一个为哑泉。那时天气炎热,大队人马口渴难耐,于是士兵争饮“哑泉”之水,等他们回到军营,一个个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多谋善断的诸葛亮一时束手无策,最后经一智者指点,喝了安乐泉水后,“随即吐出恶涎,便能言语”。这个故事颇有传奇色彩,看来似乎是个谜,这一“毒”一“解”是有几分科学道理的。

    ②从今天的科学观点看,所谓哑泉,实际上是含铜盐的泉水,也就是硫酸铜的水溶液,称为胆水。云南位于“三江多金属成矿带”上,境内大小铜矿遍布,著名的东川铜矿,自东汉起就已开采。

    ③饮用胆水后引起的铜盐中毒病状是:呕吐、恶心、腹泻、言语不清,最后虚脱、痉挛而死。胆水解毒最简单的方法是渗进大量石灰水,两者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铜和硫酸钙沉淀,剩下的是解除了毒性的清水。救了诸葛亮人马性命的安乐泉便是一种碱性水,它能使铜盐成为不溶性沉淀物。哑军饮了这种泉水后,等于洗了胃,减轻了中毒症状,从而得救。

    ④在云南,目前发现哑泉三处:一处在昭通地区的巧家县,一处在保山市瓦窑,一处在临沧。溶有铜盐的矿泉水多是碧绿色,味涩,微苦,有毒,不能饮用。检测水中是否含有铜盐,方法很简单。把一小块洁净的铁片或一枚无锈铁钉浸入水中,片刻取出,如果表面附有红棕色的薄膜,就说明水中含有铜盐。其原理就是化学中所谓“铁换铜”的置换反应。宋代将此反应大规模用于铜生产,称为“胆水浸铜法”。这是湿法冶金的起源,是我国人民在化学史、冶金史上的一大贡献。

    ——《孩子一生必读的地理百科》

    1. (1) 要研究哑泉的中毒症状和解毒原理应重点研读第________自然段。(在相应区域涂卡)
      A . B . C . D .
    2.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云南的哑泉共4处,喝了会中毒。(   )

      ②士兵喝哑泉的水中毒,然后喝安乐泉的水解毒有一定的科学根据。(   )

      ③用一块铁片放入水中,就能检测出水是是否含有铜盐。(   )

      ④宋人“胆水浸铜法”就是“铁换铜”的置换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

    3. (3) 饮用哑泉水的症状是。它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叫
    4. (4) “这个故事颇有传奇色彩,看来似乎是个谜,这一‘毒’一‘解'是有几分科学道理的。”句中的“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三、写作小天地。
  • 13. 写作小天地。

    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故事。在你身上,有没有发生过让你后悔的事情?这次习作,请你写一件让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