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Si+O2 SiO2 ②SiO2+Na2CO3 Na2SiO3+CO2↑
③SiO2+2C Si+2CO↑ ④Si+2NaOH+H2O Na2SiO3+2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只用二氧化碳气体就能鉴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溶液:
乙:只用水就能鉴别出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钙和氯化钠四种固体;
丙:只用石蕊试液就能鉴别盐酸、硫酸、碳酸钠和硝酸钾四种溶液:
下列有关这些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若反应后烧杯中有固体存在,则原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粉②黑色固体粉末可能由铁粉和碳粉组成③黑色固体中一定有铁,且其质量不低于11.2g④反应后可能得到红色固体⑤该稀硫酸的溶 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从氯酸钾制取氧气后剩余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 | 向剩余固体中加足量的水溶解后过滤,蒸发、结晶 |
B | 除去CO2气体中少量的HCl气体 | 将气体缓慢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C | 检验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 取样,加水溶解后,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
D | 鉴别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盐酸溶液、硫酸钠四种溶液 | 取样,不用其它试剂,将四种溶液分别两两相互混合,观察现象 |
①如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量取一定体积(记为V1)的红墨水倒入小烧杯里,将导管一端浸入液面以下,并将一有孔塑料片盖于烧杯口。
③在100毫升锥形瓶内放入一拱形有孔塑料片,将浸有饱和食盐水,内含铁粉、炭粉的食品干燥剂纸袋平铺在有孔塑料片上,并迅速塞紧橡皮塞。(食盐水和炭粉主要起加速反应的作用)
④实验结束后,测出小烧杯内剩余红墨水体积,记为V2。打开橡皮塞,继续往锥形瓶(含内容物)和导管内注满水,记录后加入的水的体积,记为V3。
⑤对实验装置干燥处理。重新称量与上述等量的铁粉和炭粉,重复再做2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右表,并计算。
实验次数 | V1/毫升 | V2/毫升 | V3/毫升 | ★ |
第一次 | ||||
第二次 | ||||
第三次 |
时间/小时 编号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A |
0 |
0 |
0 |
0 |
0 |
0 |
0 |
B |
0 |
0 |
0 |
0.3 |
0.8 |
2.0 |
3.5 |
C |
0 |
0 |
0 |
0 |
0 |
0 |
0 |
D |
0 |
0.4 |
1.2 |
3.4 |
7.6 |
9.5 |
9.8 |
导致 B、D 实验装置中导管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
[查阅资料]①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③SO2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小科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 , 通过CO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已知:SiO2不溶于水,常温下不与硫酸、碳酸钠反应。碳酸镁微溶于水。
已知:HCOOH H2O+CO↑
【实验研究】
操作顺序是科学实验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关乎实验安全。本实验进行时要先(选填“挤压眼药水瓶”或“点燃酒精灯”)。
【实验分析】
⑴眼药水瓶的作用相当于(选填“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
⑵能说明 CO 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⑶【反思评价】
有同学建议在甲乙之间加装一个干燥装置,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查阅资料]
资料一:金属外壳最初是用锡做的,但锡纸包装食物会有异味。随着铝产量的增加,铝也被广泛用作食品加工包装。
资料二:铝和锡的相关性质见表。
金属 |
颜色 |
熔点/℃ |
密度/g·cm-3 |
性质 |
金属活动性 |
形成盐的化合价 |
铝 |
银白色 |
660 |
2.70 |
耐高温,耐低温 |
强 |
+3 |
锡 |
银白色 |
232 |
7.28 |
-13.2℃会变灰 |
弱 |
+2 |
[建立猜想]
猜想一:金属外壳的主要成分是锡
猜想二:金属外壳的主要成分是铝
猜想三:金属外壳的主要成分是锡和铝的合金
[实验设计]
甲 |
乙 |
丙 |
丁 |
|
现象 |
不明显 |
反应剧烈,铝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放热 |
反应剧烈,铝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放热 |
? |
[提出问题] 1: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过氧化氢,是否也有氧气生成?
[实验] 1.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常温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实验]2.取三份等量的实验1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都较快产生气泡,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越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复燃。
[表达交流] 1:通过实验证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氧气。
[实验] 3.取实验2丙试管内适量溶液,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 II:
不新增试剂,检验加入的试剂X已过量的方法是。
[反思总结]略。
①甲中无水硫酸铜变监:
②乙中黑色粉末变红;
③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CO气体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
②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③Cu2O+HSO4=CuSO4+Cu+H2O;
随后小科为了探究反应所得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破酸,观察到溶液变蓝,说明红色固体中一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