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7.1...

更新时间:2023-03-22 浏览次数:44 类型:同步测试
一、 选择题
  • 1.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指在新形势下参加社会活动的人沾染上一种无拘无束、我行我素的新思潮。它破坏改革开放,祸国殃民,所以,必须坚决反对与铲除。如果让你来反驳这种“新自由主义”思潮,你可能用到的内容有( )

    ①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②自由都是相对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④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 “海阔凭鱼跃,天高鸱飞”, 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下列关于自由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自由珍贵的、有限制的,但不是绝对的

    ②拥有自由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③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④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拥有250多万粉丝的知名博主仇某某发文贬低嘲讽5名卫国成边英雄官兵。相关信息迅速扩散,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2021 年3月1日,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仇某某依法批准逮捕。由此可以看出,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 )
    A . 法治和自由是对立关系 B .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边界 C . 法治是自由的重要内容 D . 自由是实现法治的前提
  • 4.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这一做法体现 ( )
    A .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 . 允许特殊群体享有特权 C .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 . 公民在法律地位上不同
  • 5. 我国《宪法》第33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此规定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平等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受法律保护

    ②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③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④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6.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示,家庭医生制度是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这种做法体现了平等的哪一层含义( )
    A . 等情况同等对待             B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 . 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 7. (2021·齐齐哈尔) 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这告诉我们(   )
    A . 自由就是为所欲为 B . 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的 C .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D . 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 8. 看下图漫画,下列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①人肉搜索、诽谤等无限制的网络言论自由,只会导致网络秩序混乱与伤害

    ②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

    ③出台该法后,网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④网络安全法实施后公民就不能在网上自由发表任何言论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地铁楼梯设置无障碍升降平台,公共场所增设无障碍坡道步行道铺设肓道等。这( )

    ①践行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②有利于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和共享现代生活

    ③能够消除偏见,做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④表明残疾人等特定人群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但生活中仍然存在不平等现象,下列选项体现不平等现象的是 ( )
    A . 公交车上“老弱病残孕”专座        B . 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D . 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
  • 11. 下列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②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基本原则

    ③强调只在人民内部平等,所有公民并不平等

    ④既有权利平等,又有义务平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2. 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从平等角度,下列理解正确是(     )
    A . 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 . 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C . 体现同等情况差别对待 D . 体现不同情况同等对待
二、非选择题
  • 13.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某小区实行了严格的管控措施,进出小区都需要测体温,履行签字手续。陈某却说:“我在这个小区住了十多年,凭什么限制我的自由?”因拒不配合检查人员工作并辱骂对方,被公安机关处以500元的罚款。

    请从自由和法治关系的角度评析陈某的观点。

  • 14. 材料一:2021年3月,江苏南京、北京海淀等地公安机关对网民“蜡笔小新”、潘某等人在网络上歪曲事实、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材料二:2021年4月1日是“海空卫士”王伟烈士壮烈牺牲20周年的日子。根据群众举报,北京西城公安局刑事拘留一名在微信聊天中辱骂王伟、侮辱烈士遗孀的犯罪嫌疑人。

    1. (1) 运用“自由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2. (2) 作为公民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