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

更新时间:2023-04-24 浏览次数:34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 下列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产者的部分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之一 B . 在以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次级消费者 C . 部分动物在繁殖期通过某些行为吸引同种异性个体,有利于繁殖后代 D . 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被绿色植物再次利用
  • 2. 江西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食物网由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链接而成,捕食关系往往会使被捕食者数量变为零 B . 食物网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 图中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去路并不是都一样的 D .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 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 .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C . 因为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分解者处于捕食链中的最高营养级 D . 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但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 4. 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有四个营养级,由A,B,C,D,E五个种群组成,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某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种群

    A

    B

    C

    D

    E

    能量J/(cm2·a)

    0.9

    2.6

    3.4

    0.135

    40

    A . 种群D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A的同化量 B . 每个种群的能量流动去向都包括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C . 如果最高营养级只有种群D,则各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都相同 D . 用种群E的枯枝败叶和A~D的粪便提高土壤肥力,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 5. 生态学家对弗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如表,注①~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

    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生物体贮存的能量

    15.04

    12.23

    2.81

    87127

    501.58

    369.69

    0.88

    0.54

    0.34

    140.10

    79.13

    60.97

    211.85

    192.59

    19.26

    【注:表中能量单位(102kg·m-2·a-1)】

    A . 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7% B . 该生态系统生物构成的捕食食物链可能为②→⑤→④→①→③ C . 若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物总量将会增加 D . ①营养级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其粪便中
  • 6.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某水域生态系统后,绘制的能量金字塔(图1),其中P表示生产者,C表示消费者,D表示分解者数字表示能量值;图2为C1营养级四种生物现存的生物量,每种生物仅占一个营养级。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物种 l ll IⅣ
    生物量(g·m-2) 134 321 35 175
    A . 图1涉及的营养级共4个,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0.7% B .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在图1中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 . 表中的四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为竞争,也可能为捕食 D . 从表可知,该生态系统的优势种最可能为Ⅱ,因为它的生物量最多
  • 7.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③代表有氧呼吸 B . ①~④过程伴随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C . 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CO2 D . CO2在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交换有利于调节大气中碳含量
  • 8.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 B . 如果要研究某生态系统中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则只需研究第二营养级的呼吸消耗量和生长量即可 C . 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 9. 稻田养鸭是有机稻米生产的关键技术,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是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养殖方式。在稻田里不用化肥、农药,利用鸭子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疏松土壤,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生产出纯粹无公害的水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稻鸭共生,稻香鸭肥”是由于稻、鸭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 B . 当该稻田复合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生物量越大,净生产量越大 C . 水稻与多种动物混养通常不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但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D . 水稻植株内调节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 10. 科学家向做了彩色圆点标记的实验箱内喷入特定的气味;同时追踪各组箱内雄性埃及伊蚊的行为。结果显示,在没有任何气味刺激的情况下,蚊子基本忽略各种颜色的圆点,但将CO2(蚊子能够识别CO2的气味)喷入箱内后,蚊子会继续忽略绿色、蓝色或紫色圆点,而会飞向红色、橙色或黑色圆点。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研究说明蚊子发现叮咬对象需要化学位息和行为信息 B . 该研究有助人们设计出更好的驱蚊剂、诱捕器等防蚊工具 C . 该研究提示人们在野外避免选择橙色或黑色等颜色的衣服 D . 这项研究揭示了蚊子的嗅觉如何影响蚊子对视觉线索的反应
  • 11.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很多古诗词不仅抒发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往往还蕴含着生物学原理。下列对古诗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具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有相互抑制作用 B .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燕子表达的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C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利用 D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 12.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坚守创新植树造林理念,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并适度人为干预,以实现森林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自我演替,最终形成大面积异龄、复层、斑块式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复层、斑块式种植方式,遵循的是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 B . 异龄复层的造林方式有助于提高“千年秀林”的自我调节能力 C . “千年秀林”不需补充系统外的能量便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D . 适度人为干预可以加快林区群落演替的进程,提高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13.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净化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 水中溶氧量逐渐恢复的原因是澡类释放氧气,同时好氧细菌消耗氧气量下降 B . 在AB段,溶氧量减少的原因是藻类减少且好氧细菌的大量繁殖 C . 在BC段上,藻类由于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使其数量上升 D . 若上游工厂继续向该河流排放污水,将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 14. 为了保护野生渔业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多地实行休渔和禁渔政策,渔民开始进行人工养殖。下图为某人工鱼塘中的食物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绿藻和水草固定的太阳能 B . 鲫鱼占有第二、三两个营养级,螺蛳和鲫鱼只属于捕食关系 C . 图中所有成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仅因为缺少分解者 D . 图中食物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轮虫属于消费者
  • 15.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A . 标记(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鼠更易被鼬捕食,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小 B . 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0.3% C . 该耕地的碳(C)循环在植物、田鼠、鼬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D . 若某营养级生物数量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16.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物质循环往复意味着任何生态系统在物质上都是自给自足的 B .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C . 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内,也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 D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 17. 生态学家对某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4.90×1010

    2.00×108

    1.20×1010

    3.60×1010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7.58×108

    2.40×106

    6.00×106

    7.16×108

    注:单位为kJ·hm-2·a-1

    A .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污染,则DDT在甲中的浓度最高 B . 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7% C . 乙、丙中的生物之间可能存在化学信息交流 D . 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2.40×107kJ·hm-2·a-1
  • 18.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加大对有机肥的使用,提高了水肥效率,降低了“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危害。某农科所对三种农业模式的土壤生物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土壤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石油农业

    14

    1.00

    有机农业

    18

    1.13

    无公害农业

    16

    1.04

    A . 三种农业模式中有机农业的土壤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复杂程度最高,其土壤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B . 许多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通常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C . 土壤中存在与农作物根部共生的微生物,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D . 有机肥的使用能增加土壤腐生菌的种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三、非选择题:共3题,共36分。
  • 19. 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的食物网中存在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的是(填图甲中字母)。除图中所示以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有。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2. (2) 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40%。则A增加10kg,至少需要Bkg。
    3. (3) 物种A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另一部分则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4. (4) ①从图乙中可知,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 (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

      ②物种2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 20.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如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P,A,B,C,D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是实现生态系统等功能的主渠道。
    2. (2) 若B中的能量不变,将D的食物比例由B:C=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是原来的倍。假设A摄入的能量为a , 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 , 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 ,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 , 则由A流入B的能量最多为
    3. (3) 某研究小组考察了一个位于置位点的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所示:

      年龄

      0+

      1+

      2+

      3+

      4+

      5+

      6+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年龄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如果引入该湖泊本没有的鲶鱼并大量繁殖后,导致原鱼种减少,从面改变了此湖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此演替类型属于

  • 21. 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海洋牧场”进行海洋渔业生产,“海洋牧场”是将人工放养的鱼、虾、贝、藻等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养和系统管理,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某研究小组建立贝—鱼—藻复合生态系统,在贝类养殖区开展网箱养鱼,间养大型海藻,其物质循环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据图判断珠母贝可能属于生态系统的(填成分),与传统网箱养鱼相比,此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粪便和残饵为海藻和珠母贝提供营养物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
    2. (2)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与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相比,传统网箱养鱼往往受自然灾害及病害影响较大,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3. (3) 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需要不断进行物质投入,原因是
    4. (4) 如图为其中能量[单位为103kJ/(m2·a)]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A流向C的能量包括自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中的能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