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丰阳镇中心校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3-03-16 浏览次数:8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
  • 1. 看拼音,把词语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

    gēng yún

    dù jì

    chàn dǒu

    cūn zhài

    mà zha

    zhǎn xīn

    cí xiáng

    xiōng táng

  • 2. 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然起

    大悟

    ①老兵英勇救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

    ②数学老师出的这道题相当难,同学们都急得

    ③诸葛亮真是,令人佩服!

  • 3. 积累运用。

    唐诗宋词,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王维用优美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春山月夜图。杨万里用“”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读了陆游的““我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王昌龄笔下的将士“”的豪情壮志令我们难以忘怀。

  • 4.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2. (2)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难道没有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吗?(改为陈述句)
    3. (3) 选择一种情景,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人物内心。

      自信的登场    失落的离去    听到好消息

二、阅读感悟
  • 5. 语段阅读

    题1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你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 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眷恋:

      若有所思:

    2. (2) 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毛主席 得知儿子毛岸英为国捐躯后两方面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
    3. (3) “这种念头”是指,毛主席打消这一念头的原因是
    4. (4) 为什么说“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5. (5) 从选文中你感受到了毛主席怎样的胸怀?
  • 6. 现代文阅读

    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挥师出祁山,准备一举攻灭曹魏政权。但是由于蜀将马谡失守街亭,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使他非常被动,只好率领大军退守西城。.

    司马戴攻占街亭、列柳城之后,率领十五万曹魏大军,直奔西城杀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得力战将,只剩下一些文品。他带云的五千军马,已派走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留守在城中,以备不时之留。官员们听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个个吓得大惊失色,魂不附体。诸葛亮登上城楼一看,只见东北方向尘土扬天,显然魏兵已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要拼死抵抗又缺兵少将,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就下令,把城头旌旗全部藏起来;诸将各自坚守岗位,不得慌张,否则立即处死;大开城门,让一些士兵装扮成老百姓,在街道上洒扫,不得惊慌乱动。诸葛亮自己则端坐在城门楼上,羽扇纶巾,焚香抚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来到西城之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烧着香,弹着琴,还有两个童子何候两旁,城门内外,也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酒扫,险上毫无惊慌的神色。司马懿见此情况。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急忙下令退兵。

    1. (1) 这篇文章写的是著名的(   )。
      A . 空城计 B . 声东击西 C . 西游记 D . 连环计
    2. (2) 从这篇文章中找出三个成语写在下面。
    3. (3) 下面的歇后语中有两句与本文有关,分别是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虛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 (4) 曹魏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是怎么做的?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5. (5) 为什么诸葛亮能骗过司马懿?
  • 7. 现代文阅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那一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汽车一路疾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途中,艾森豪威尔忽然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瑟瑟发抖。

    艾森豪威尔立即命令停车,让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一位参谋急忙提醒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其实连参谋自己也知道,这不过是一个托词。

    艾森豪威尔坚持要下车去问,他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就冻死了!”

    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但是汽车却在中途拋锚了。在茫茫大雪中连个人影都看不到,正不知如何是好呢。

    艾森豪威尔听后,二话没说,立即请他们上车,并且特地先将老夫妇送到巴黎儿子家里,然后才赶回总部。

    此时的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份,也没有俯视被救援者的傲气。他命令停车的霎时间,也没有复杂的思考过程,只是出于人性中善良的本能。

    然而,事后得到的情报却让所有的随行人员震撼不已,尤其是那位阻止艾森豪威尔雪中送炭的参谋。

    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狙击兵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希特勒那天认定盟军最高统帅死定了,但狙击却流产,事后他怀疑情报不准确。希特勒哪里知道,艾森豪威尔为救那对老夫妇危难之中而改变了行车路线。

    1. (1)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 (2) 哪些语句表现出老夫妇的处境非常糟糕?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3. (3) 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参谋的题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衬托老夫妇所处的环境很糟糕。 B . 表现参谋的认真负责、忠于职守。 C . 艾森豪威尔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从侧面衬托出艾森豪威尔的善良和对老人的关爱。
    4. (4) 文中的艾森豪威尔做的一件“雪中送炭”的事情是
三、习作乐园
  • 8. 题目:              读后感

    最近你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受?请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⒈选择一两个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

    ⒉感受要真实、具体。

    ⒊对别人要有所启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