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16* 《驱遣我们...

更新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 1.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人生就是如此,如果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便只能终生lù lù无为;而一旦找准合自己的最佳位置,便如鱼得水,事倍功半。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不同,利用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能力,才能创造辉煌的业绩。所以,身处困境、遭遇折的人们不应沉缅于悲伤概叹之中,而是应该积极思索,找准自己的爱好,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xiè地走下去,这样成功才会指日可待。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合(    )   折(    )    lù lù(   )无为     坚持不xiè(    ) 

    2. (2) 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 (3) 语段中有一个成语用错,应将“”改为“”。  
    4. (4) 将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 2.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驱遣”“摘录”“接触”“聚集”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 B . “驱遣想象”“所见所闻”“意境优美”“原始社会”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 .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这句话的主干是“读者会面”。 D . “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这句话是一个假设复句。
  • 3.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 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符合)。 B . 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久远)荒凉的印象。 C . 回头来看看海鸥、潜水鸟、企鹅那些东西,它们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 D . 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固执,不知变通)于文字。
  •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______;知音,是为寂寞__________。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 .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 .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 .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 .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驱遣着想象来看,才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B . 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就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C . 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是否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D . 无从得到这种受用的原因是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造成的。
  • 6.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字是一道桥梁。(比喻) B . 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反问) C . 那意境是什么呢?就是不避“生活的战斗”。(设问) D . 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排比)
  •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首歌谣,不但口头唱,还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指使用纸和笔以前的时代而言) B . 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佳句。 C . 海鸥在暴风雨前头哼着,——哼着,在海面上窜着,愿意把自己对于暴风雨的恐惧藏到海底里去。 D . 那意境是什么呢?就是不避“生活的战斗”。
  • 8.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 . ④②①③⑤ B . ③⑤①④② C . ②③⑤①④ D . ③⑤①②④
  • 9. 下列对《 驱遣我们的想象 》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文艺作品的作者希望通过文字传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读者希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B . 拘泥于文字的研究、考察式疑问并不能领会作者的意境,因此,要驱遣想象就不能拘泥于文字。 C . 作者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的阐述证明了要驱遣想象,就得把文艺作品看作一幅画。 D . 文章以平实的语言、精当的举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如何进人意境获得美感这一基本问题。
  • 10. 班级举行“驱遣我们的想象”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1. (1) 抓住特点,驱遣想象,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  

       冬天的雪,                                                  。  

    2. (2) 请你展开想象,围绕“细雨”“碧绿”“明媚”三个词写一段话,要求表意完整,富有诗意美,不少于100字。 
    3. (3)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有些汉字之间甚至能让人产生幽默搞笑的联想,如日对曰说:“你发福啦?”请你也对下面的文字进行联想。 

       ①西对洒说: 

       ②页对须说: 

二、阅读理解(25分)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想象力跟不上科技”当反思功利教育 

     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曾会同中国科普研究所在全国九个省(市)72所中小学进行了一场关于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的调研,测评总分为80分,参与调研的孩子们平均得分仅29.97分,未达及格线。 

       ②如今,李凌己校长提出“青少年想象力跟不上科技发展”,则是基于这些年参与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评审,以及学校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观察。无独有偶,去年上海市中学生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中,许多孩子对未来的想象还是“会飞的汽车”“缩小的饼干”,似乎现代科技并没有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担任活动评委的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丁子承感叹:“如今已是人工智能时代,可孩子们的想象力水平还停留在凡尔纳写《海底两万里》或叶永烈创作《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年代。” 

     ③“想象力跟不上科技”的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很大程度上缘于功利教育。在应试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考试考什么才学什么,整天淹没在“题海”中,课余时间奔波于各种补习班。孩子们可以说连想象的工夫都没有,何谈想象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青少年无暇获取科技前沿知识,自然不可能跟上科技发展。与语数外等学科相比,科学由于不在考试范围,往往被一些学生和家长忽视。然而,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所言:“虽然只有很少数学生最终会走上科学探索之路,但科学作为人类主要思考方式之一,对大多数从事其他职业的学生的成长也大有帮助。” 

     ④同样是基于功利思维,我们的教育形式也更多停留在知识灌输,缺乏对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但在现实中,老师往往重知识传授,轻想象力培养,标准答案更是禁锢了孩子的思维,扼杀了创造力。曾经有一道考题,题目是“雪融化了之后是什么”,一个孩子答“春天”,这个富有想象力的答案却被老师判定错误,因为标准答案是“水”。青少年因好奇而引发的兴趣就像小树苗,本应在呵护下茁壮成长,但在这样一刀切的修剪下,小树苗成了千篇一律的盆景,无法成长为参天大树。 

     ⑤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作为推动国家创新的未来,青少年想象力跟不上科技发展水平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摒弃应试思维,改革教育方式,给孩子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能够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这需要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 (1)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 (2) 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3. (3) 分析“测评总分为80分,参与调研的孩子们平均得分仅29.97分,未达及格线”中“仅”字的表达效果。 
    4.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如何才能让孩子的想象力跟上科技。 
  • 12.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呵护创新的“好奇心” 

     向贤彪 

     ①好奇心,可说是对未知事物特别关注的强烈兴趣,对陌生领域刨根问底的极大热情,对熟悉领域潜心钻研的无限执着。 

     ②“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特别提及“好奇心”。 

     ③没有好奇心,就没有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面对迢迢银河,想象着牛郎织女,演绎出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源自民众的好奇心;创立“日心说”、揭开天体中许多奥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源自科学家的好奇心。与成年人相比,娃娃们的好奇心更加丰富多彩。比如,看到蜻蜓,他们就会联想到飞机,好奇飞行的原理;看到花朵,他们就想到公园,会问如何建造……尽管孩子们很稚嫩,但他们有时所展现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的确可贵。 

     ④从半空中投掷鸡蛋,怎样才能让它完好无损呢?这曾是几个孩子的好奇心。一位中学老师就此设计了“投蛋竞赛”,要求参赛各队从高处平台上同时投下一个生鸡蛋,落地时不得损坏,取最后落地者为第一名,并强调不准用绳子拴着鸡蛋往下扔。孩子们的办法五花八门,有一个队别出心裁:他们把鸡蛋装在填充着棉花的木盒里,然后绑在一个小降落伞下面。最终,该队不仅获得第一名,还被评为“最具创意奖”。事实表明,关注孩子的好奇心,努力搭建探索与展示的平台,能够助其增加对科学的兴趣,有效培育创新精神。生活中,有些发明创造,正是从孩子们的大胆设想或灵机一动起步,而后再由成年人帮助完成的。 

     ⑤在一些人看来,娃娃们的某些好奇心似乎太过“出奇”,甚至带有某些“破坏性”“危险性”。但如果缺乏包容,动辄呵斥一番、下一道禁令,便可能毁掉一个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教育家陶行知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一位朋友的孩子,把家里新买来的一个金表拆坏了,他的朋友就惩罚了孩子。陶行知听说后,建议这位朋友带着孩子把金表送到修表铺,在钟表师傅修理时,让孩子在一旁跟着学习如何修表。这样一来,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老师,孩子不仅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还由此获得了新的知识。涵养理性的态度和方法,既呵护珍贵的好奇心,又让好奇心中蕴藏的创造火花得以迸发,往往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⑥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是无限的,蕴含着创造的源泉,寄托着未来的希望。面对孩子们的好奇心,满腔热忱地予以呵护、积极引导,努力提供必要的条件,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就将脱颖而出,为建设科技强国厚植人才沃土。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8日04版) 

    1. (1) 下列关于本文对“好奇心”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对未知事物特别关注的强烈兴趣。 B . 对陌生领域刨根问底的极大热情。 C . 对熟悉领域潜心钻研的无限执着。 D . 对喜欢的事物废寝忘食的不懈追求。
    2. (2) 下面的材料,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 
      A . 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对家乡一些来历不明的石头产生出奇的遐想,后来李四光做了大量的考察与研究,终于断定这些怪石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纠正了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理论。 B . 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牺牲了无数个日夜的休息时间,失败了成百上千次,仍然坚持不懈,最终成功发明出了电灯。 C .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小时候看到苹果熟了掉下来,很好奇,他想:地球上的东西,失去了支持后为什么都掉到地上来,而不会向其他方向掉呢?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 . 哥白尼在中学时代听说可以用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他很好奇,就找老师问了日晷的原理。长大后,他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推翻了一直以来“地心说”的错误说法。
    3. (3) 第⑤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们的好奇心?请简要说说你的认识。(答出三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