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西城区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6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 1. (2022·西城一模) 学者王国维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2. (2022·西城一模) 2022年是农历壬寅虎年,古人赋予虎勇猛刚强的含义,兵符也多铸成虎形。下图分别是战国时期的秦国“杜虎符”和秦朝的“阳陵虎符”,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①秦国开始了商鞅变法    ②秦朝与秦国制度上有传承

    ③秦朝开创了虎符制度    ④秦朝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3七上·丰顺月考)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为了总结经验,指导农业生产,编写了大量的农学类著作。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 . 《齐民要术》 B . 《农书》 C . 《农政全书》 D . 《天工开物》
  • 4. (2024七下·汝州期末)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 辽宋夏金的并立 B .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 重文轻武的风气
  • 5. (2022·西城一模)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元明清时期中央对西藏地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A . 设置西域都护 B . 设北庭都护府 C . 设立宣政院 D . 设伊犁将军
  • 6. (2022·西城一模) 清政府在19世纪50~60年代受到太平天国的深重打击,又遭到英法联军等外国武装侵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朝统治者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开始了(    )
    A . 开眼看世界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实业救国
  • 7. 下面是清至民国初期民间男性服饰变化的比较表。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男性服饰变化的原因有(    )

    时期

    项目

    鸦片战争之前

    晚清至民国初期

    款式

    长袍马褂

    长袍马褂、西装、西式鞋履

    面料

    棉布、土布、绸缎等

    洋纱,洋呢、洋绸、洋缎等

    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西方文化不断传入

    ③近代中国政治变革    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2022·西城一模) 《母亲》是作家丁玲写的一部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文中写到“母亲”在革命友人的帮助和鼓励下,忍痛放足,成为一名独立自强的新女性,“母亲”实现了从“臣民”到“国民”的转型。从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意义是(    )
    A .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B .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人们的生活习惯完全改变 D . 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 9. (2022·西城一模) 为了纪念某运动,学生们制作了板报,其中有以下几项内容,据此判断该运动是(    )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A . 武昌起义 B . 二次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南昌起义
  • 10. (2023·盘锦二模) 它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以上叙述说的是(    )
    A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 井冈山会师的情景 C . 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 D . 红军长征胜利的影响
  • 11. (2022·西城一模) 地图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右侧示意图显示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革命新道路 B . 开展自卫反击战,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C . 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D . 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 12. (2022·西城一模)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15世纪和16世纪达到经济上和文化上的顶峰,众多卓越的艺术家在此留下了大量闪耀着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这个“时代”是(    )
    A . 封建庄园盛行 B . 文艺复兴 C . 启蒙运动 D . 资本原始积累
  • 13. (2023九上·姑苏月考) 语言的交流互鉴是历史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pone(玉米饼)、woodchuck(土拨鼠)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banana(香蕉)等。结合所学判断,美式英语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 17世纪 B . 19世纪 C . 20世纪 D . 21世纪
  • 14. (2022·西城一模) 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示意图符合史实的是(    )
    A . B . C . D .
  • 15. (2023九上·樊城期中) 到1820年,“他已经从西班牙统治下解放了十八个省份,把以前的由新格拉纳达总督辖区的地区、委内瑞拉特别行政区和基多共和国合并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自己担任共和国第一任军队总司令”。文中的“他”是指(    )
    A . 卡德纳斯 B . 甘地 C . 扎格鲁尔 D . 玻利瓦尔
  • 16. (2022·西城一模)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他们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俄国(    )
    A . 农奴制的盛行成为发展的阻碍 B . 农业生产非常发达 C . 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 17. (2022·西城一模) 有人认为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比较好地完成了构建现代国家的进程,不仅从军事层面、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学习西方,还上升到了文化层面。结合下侧图片上的情景分析,“文化层面”的革新措施指的是(    )

    A . 废藩置县 B . 殖产兴业 C . 创办新军 D . 文明开化
  • 18. (2022·西城一模) 教师在介绍某一历史人物的成就时,着重提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词,据此判断,此历史人物应是(    )
    A . 法拉第 B . 诺贝尔 C . 牛顿 D . 达尔文
  • 19. (2024·茶陵模拟)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    )
    A . 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 B .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C . 法国已经彻底失去了欧洲大国地位 D . 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动摇
  • 20. (2022·西城一模) 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诺曼底登陆    ②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③德军突袭波兰    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A . ②①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②④① D . ③④①②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 21. (2022·西城一模)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材料一: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对商代的认识是相当有限的。《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史书,其中记述“(商)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甲骨文出土后,通过对甲骨刻辞及甲骨出土坑位,与之共出的遗迹、遗物状况的研究,认为《竹书纪年》所记的完全可信。

    ——摘编自李建武等《甲骨文与古都安阳》

    材料二:北魏迁都洛阳以前,云冈石窟的飞天服饰取材自北方民族的日常服饰,形象和服饰突出鲜卑族胡风胡韵的特点。其中第7窟飞天脸圆发短,着短裙,身躯粗壮,有憨厚质朴之态,体现了鲜卑民族的精神,具有北方游牧民族之气质。

    迁都洛阳之后云冈石窟造像样式发生变化,其中第34窟飞天最有代表性,面貌清瘦,身材丰满,腰部纤细,是兼有鲜卑族与汉族特点的美丽女性形象,体现了鲜卑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完美交融。

    ——摘编自彭东航《长城区域飞天造像流变与民族融合》

    材料三:《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目录(部分)

    第二章东方与西方

    第四章炮口下的震撼

    第七章近代化一小步

    第九章日本冲来了

    第十章变与不变的哲学

    第十七章“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第十九章新文化运动

    注:“新陈代谢”比喻新的事物滋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

    材料四:北京有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余年建都史。古都文化源远流长,京味文化脍炙人口。讲好北京故事,述说风土人情、民间万象、人生百味,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现策划一套丛书,来讲述老北京的故事。内容包括《古都文脉》《胡同街巷》《京城会馆》《名人故居》《风物民俗》《饮食名馔》《戏曲曲艺》等。

    ——摘编自安东等《讲好北京故事述说京味文化》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甲骨文出土”的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北魏迁都洛阳前后云冈石窟飞天形象的变化。结合所学,写出推动这一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3. (3) 依据材料三,从目录中任选一章,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新陈代谢”的含义。
    4. (4) 从材料四中任选一本书,制作一份写作计划。(包括体现此书主题的一处遗址、遗迹,或一件实物等,说明其与主题的关系,分析其文化价值。)
  • 22. (2022·西城一模)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一: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材料二: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为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所作,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在全国多地传唱。歌中唱道,“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粉碎了蒋介石的大围攻,一杆红旗飘在空中,红军队伍要扩充。保卫工农新政权,带领群众闹革命,红色战士最光荣。亲爱的工友们哪,亲爱的农友们哪,拿起刀枪都来当红军。”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在卢沟桥事变发生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938年,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经验,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动百团大战,图为八路军破袭日军交通线。

    材料四: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

    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将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适当的代表人物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

    ——毛泽东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节选)

    1. (1) 依据材料一,概述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30年代革命形势发展的表现。
    3. (3) 从材料三中任选其一,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理解。
    4. (4) 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上述任务而进行的革命实践。
  • 23. (2022·西城一模) 沟通•交流•发展

    材料一: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各地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东方道等9条,工程征发数十万人。车轨是工匠用防腐处理过的木材所做,部分至今保存完好。

    605年起,炀帝诏发开凿此工程,仅开凿永济渠就征发河北100多万民众。建设中充分利用之前留下的河道(如邗沟),并依据自然水道疏浚而成。

    材料二:

    如图是1591年出版的《新发现》一书的插图:美洲的发现、罗盘的发明以及二者之间印刷机的发明被赋予了最重要的位置。火药、钟表、丝织、蒸馏、带马镫的马鞍也得到了呈现。

    ——(英)戴维•伍顿《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

    材料三:19世纪前人们通过帆船或骑马,一天的行程只有100英里。19世纪铁制船舶和蒸汽动力取代了木制船只和风帆。1838年,定期跨大西洋航行开启,过去这条航线一般需要两个月的航行时间,到1857年,只需要9天。大约在1866年,大西洋下铺设了1条通讯电缆;到1900年,大西洋下共铺设了15条电缆,推进了大陆间的交流。

    ——摘编自(美)斯蒂芬•所罗门《水:财富、权力和文明的史诗》

    1. (1) 将①处补充完整。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两项工程的共同点。
    2. (2) 从材料二中的“发现”任选其一,仿照示例,进行解释。

      示例:带马镫的马鞍:最早的马镫出现于中国魏晋时期,它与马鞍相配合,使得骑马更为便捷和稳定,从而影响到战争形态,甚至催生了欧洲封建社会。

    3. (3) 依据材料三,说出19世纪前后航运和通讯领域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别说明变化的原因。
  • 24. (2022·西城一模) 在历史进程中,人类不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材料一:人类进入19世纪,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无产阶级却愈加贫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于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时间

    《共产党宣言》的传播情况

    1848年

    德文版本发表

    1869年

    首个俄文译本出现

    1889年

    有英文译本8个,法文译本11个,俄文版本12个,德文版本21个

    1895年

    已有20多个文种,130多个版本,发行量数以万计

    1920年

    陈望道翻译的中文全译本出版

    1973年

    已出版2434.1万册

    2018年

    有1000多种版本,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社会政治和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摘编自杨金海《<共产党宣言>在世界的翻译传播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32年2月美国召开的国会委员会上有这样的描述:在俄勒冈州,我看到大量苹果烂到地里,一箱苹果200个只卖40到50美分,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西部和西南部的路上挤满了饥饿的搭便车者,每一条铁路线都能见到无家可归者燃起的营地篝火。

    材料三: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从此,同盟国家协同作战,在以后三年半的时间里,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共产党宣言》传播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说出美国政府的应对之策。
    3. (3) 概括材料三的主题。结合所学,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