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练习

更新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38 类型:单元试卷
一、字词书写
二、选择题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头,(zhōng)飘起来。 B . 首领(yǎ)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慢声应道:“不消。” C . 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gěng)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 D . 俯望怒江,募地心中一(zhàn),再不敢向下看。
  • 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贡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 .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 . 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 .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名称即来源于此。 B . 习主席讲话时曾引用唐诗“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其中的“钧”与“锱铢必较”“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锱”“铢”“仞”都是古代重量单位。 C .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 . 鼎最初是炊具,后被视为传国重器,成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亦有变革之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和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的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 .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C . 《变色龙》《蒲柳人家(节选)》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绍棠。 D .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基础知识综合
  • 7. 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幅颜体楷书,其结体宽博,骨力遒劲,颇有气势。 B . “时”字的横画细,竖画粗,体现了颜体字笔画的主要特征。多数字主要一笔下笔很重,沉稳有力。 C . 布局方面,字形大小,墨色浅重,显得变化无常,别具一格。 D . 上下结构的字,一般上紧下松,重心偏于上方,如“燕”字。
    2. (2) 用正楷或行楷将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滴都在努力向着大海涌流。千千万万的奋斗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着一个民族的成就感。成就更美好的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无不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在波斓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唯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唯有奋斗者能永bǎo青春的朝气。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滴( ) 浇( ) 永bǎo( )青春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 (3) “不骛于虚声”中“骛”的意思是( )
      A . 纵横奔驰 B . 追求 C . 迅速
    4. (4) 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四、综合性学习
  • 9. 综合性学习

    班级拟开展“谈戏曲”主题演讲活动,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要求:
    (1)自选一个角度;(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3)不超过150字。

    [材料一]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面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中国的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比较著名的或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刷,秦腔、赣剧、湘剧等。

    [材料二]古代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高明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

    [材料三]近现代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 《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材料四] 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课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整理、改编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 等优秀传统别目。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众多短篇小说中最脍zhì人口的一篇。全篇洋溢着讽刺色彩,它不仅讽刺批判了像“变色龙”一样的奴性势力,还对“变色龙”生成及存在的土壤环境──庸俗世故、乏味无聊、琐下作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揭示,滑jī可笑的背后蕴含着深遂的社会批判意义,使读者佩服作者对人性及社会的深刻洞察力。现实生活中的“变色龙”是哈巴狗似的人格,碰到领导点头哈腰,碰到打工者吹胡子瞪眼。对统治者            ;对人民则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脍zhì(    )人口    琐(    )    滑jī(    )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 (3) 把画线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4. (4) 在画线处补写词语,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五、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缅怀”环节一开始,80个圣洁姑娘款款走上地屏,脚下拖带出一枝枝柳条,同时在屏幕上画出古画般的垂柳图,微风吹过,柳絮纷飞,飞到屏幕四周,此时,365个男女老少出现了,他们手里捧着发光的柳条,从四周向中间缓缓行走,一直到地屏的正中央。同时,105束光冲天而起,形成“光的丰碑”,也让中国人不由想起给逝去亲人扫墓的情景。黄辉补充道:“设定365个人,意在365个日日月月年年的思念,日日月月年年的更迭,强调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生命观。”

    在时长3分02秒的“缅怀”环节中,主创人员更认为,不能只停留在对逝者的思念就结束了,于是在音乐的最高潮处出现了反转,“光的丰碑”变成了绿色,一万多平方米地屏从正中央到四周,蔓延成一大片绿色。冬去春来,春回大地,中国人的生死观得以呈现,逝者安息,生者要好好活下去。而这也是中国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诠释,也是对“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的升华。

    ——(摘编自路艳霞《中国式诗意表达“缅怀”环节》《北京晚报》2022年2月21日)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在一篇题为《奥运会闭幕式上的柳枝象征着什么?》的报道中,揭秘了闭幕式以“折柳”作为“缅怀”主题的深刻寓意及主创团队的独具匠心。文章认为,“折柳”作为“缅怀”的主题颇具中国特色。在汉语中,“柳”字与“留”字同音,意思是请即将告别的人留下。因此它象征着离别的悲伤。在中国古代,当两个朋友分开时,离别的一方总会收到一根柳枝作为礼物。运动员们经历了成功、失望和历史性的回忆,现在到了离别的时刻。因此,将“柳枝”融入闭幕式中再合适不过了。

    英国体育网站Insidethegames在报道中,特别强调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团结与和平的呼吁,该文阐释了折柳的惜别寓意,还引申到了对后疫情时代的希望。文章称,“柳枝寄情”是闭幕式缅怀时刻的重点,代表着两个好朋友的离别和面对疫情所做的努力。正值春回大地之时,寓意一切向前发展,积极面对后疫情时代。

    ——(摘编自《外媒:“折柳”“留”人冬奥会闭幕式的中国式“缅怀”》,《中国日报网》2022年2月21日)

    材料三:

    2015年2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里约热内卢宣布,里约奥运村将首次设立默哀区,让运动员为逝去的亲人和朋友默哀。同时,奥运闭幕式还会专门设立“追思时刻”,以此表明国际奥委会将会永远记得那些在奥运会上去世的人们。

    国际奥委会宣布这一决定后一年,便是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在2016年8月下旬举办的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奥运历史上第一个“追思时刻”出现了。这个环节被放在文艺表演开始之初,由男声朗诵巴西传统的葡萄牙语诗歌《思念》,体育场内的投影则随着朗读声的韵律演绎着代表“思念”的葡萄牙语文字。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始,闭幕式的“追思时刻”环节就被固定了下来。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选择用类似葬礼的形式展示,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则展现了日本的“物哀文化”。

    “追思时刻”环节从里约首创,到平昌的发散,再到东京的隐喻,这三个先例都为即将开始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提供了直观的样本。

    ——(摘编自《回顾近三届奥运会闭幕式,展望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追思时刻”》,腾讯网2022年2月18日)

    1. (1) 下列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缅怀”环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缅怀环节始于“折柳送别”情境的生动表演,表达了对参赛运动员的惜别之意。 B . “光的丰碑”能让人想起给亲人扫墓的情景,这正是“缅怀”环节设置的初衷。 C . 它用蔓延开来的绿色,表现冬去春来、春回大地,并以此表现中国人的生死观。 D . 它以“折柳”表达“缅怀”主题的创意,寓意深刻,受到了外媒的关注和认可。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015年2月,里约奥运村专门设立了默哀区为逝去的亲朋默哀。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设计“缅怀环节”的原因。 B . 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出现“追思时刻”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此后,“追思时刻”作为闭幕式的规定动作延续至今。 C . 里约、平昌、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追思时刻”,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用“折柳”演绎“追思时刻”提供了样本。 D . 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追思时刻”呈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体现了奥运会举办城市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都值得尊重。
    3. (3) 与前三届相比,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缅怀”环节有哪些新意?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④小伟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他还知道,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习惯了,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⑦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⑧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⑨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楞。

    ⑩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

    ⑪父亲说,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父亲愣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父亲说,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⑫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⑬小伟依偎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邢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⑭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选自《小说选刊》2019年第5期,有删节)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小伟回乡看望父亲→→小伟感到很踏实

    2. (2) 小说第③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联系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4. (4) 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