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开始打破世界各地相对封闭孤立状态
②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建立在列强奴役亚非拉人民基础之上
④造成亚非拉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之中
法国 | 支持发展核武器,推行促进欧洲统一的外交政策,退出北约 |
东欧国家 | 掀起改革浪潮,试图改变苏联模式,甚至爆发与苏联的冲突 |
中国 | 中国和苏联两党、两国在意识形态等方面逐渐产生重大的分歧,走向分裂 |
材料一:(18世纪后期)英国的海外贸易是建立在国内制造业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外贸易的扩张大概对于国内产业环境具有相对更大的影响……早在18世纪最后25年的辉煌创新之前,英国制造商在技术上已经领先于法国人……正是这些技术创新使英国工业不仅在规模上绝对大于法国,而且较之法国的工业部门效率更高。
——《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近十多年来,MADE IN CHINA遍及世界,很多人把世界工厂的挂冠送给了中国。但我们的制造业承接了大量西方转移的产业,并不是在原创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因此,MADE IN CHINA也成了廉价低端产品的代名词。这让国人难以接受。
——《中国与世界工厂说再见》
材料一:达·芬奇用艺术形象向欧洲中世纪压抑人性的神学统治和和禁欲主义宣布:人从禁欲主义中解放出来,它不再是徒有形质,没有七情六欲的模具,人能向人微笑了!所以《蒙娜丽莎》具有了强烈的时代精神……《蒙娜丽莎》如亮丽的玫瑰刺破了午夜的黑暗与沉寂,给人们的心注入一缕芬芳与希望,成为欧洲人结束中世纪漫长痛苦生活的标志。
——《人性的觉醒与写实风格的复苏——浅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油画》
材料二:马丁·路德改教时,大力提倡四大原则:“人人为祭司、人人有召命、人人是管家、人人有圣经”。他认为每个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而上帝对人的呼召也是平等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为突破欧洲中世纪的黑暗,迎接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
材料三:18世纪开创了人类的启蒙理性。卢梭在这一时期,作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挑战旧制度,傲视传统观念,勇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在对社会理论的探讨和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上,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敢,歌德曾评价:“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材料一:东晋南朝以来,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皇权主要依靠士族支持,以致皇权极不稳定。隋朝建立后,为了防止“关陇集团”等士族势力过分强大,实行了“偃武修文”的政策,通过文学、才能等治理国家的专门文化知识,选拔青年才俊参与新政权的管理。唐初科举考试限制浊吏、商贾子弟应举,但中晚唐的这种限制逐渐被打破。唐代按照诸府州文化程度、人口数量等因素分配各府州的解额,以照顾边远落后地区举子参加科考。
——摘编自金滢坤《科举制度创建对选官制度变革的影响》
材料二: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的传统文人群体,“他们不仅疏离了国家,也游离了社会,成为无所依附的自由漂浮者”,士绅阶层遇上了从未有过的无比严重的生存危机。他们逐渐开始认识到不需要依附统治阶级,开始自觉地、主动地参与社会。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热潮的出现,大量新式知识分子崛起。同时,科举的废止,使一部分无钱无势的知识分子改而投笔从戎。进入20世纪初年后,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秀才从军热,大批有文化的青年涌入新军。
——摘编自王莹莹《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
材料: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6月,签署《凡尔赛和约》,严厉处置德国;5月,土耳其爆发凯末尔革命。
1920年8月,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爆发。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3月,埃及宣布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10月,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年10月,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年1月,德国希特勒法西斯上台。
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禁止美国公民向国际战争的交战国售卖军火;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3月,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11月,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
有西方学者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称为“焦虑的时代”。依据以上大事年表,对“焦虑的时代”作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