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四单元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册语文必修下第四单元 信息...

更新时间:2023-03-26 浏览次数: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

    材料二:

    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现实经验。

    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

    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

    (摘编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有删改。原载《光明日报》)

    材料三: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有改动)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识付费指知识的接收者为阅览知识和接受服务付出资金的现象,它客观上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B . 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因此,今天说“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C . 民众面对新媒体营造的舆论环境,逐渐失去感知与思考的理性,最终沦为媒介公司的赚钱工具。 D . 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这是由其本质特点决定的。
    2.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识付费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是当下互联网免费内容多而杂乱,人们更愿意为精品内容付费。 B . 有些新媒体混淆概念,将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事物来宣传,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 C . 如果公众付费购买的信息真的更加可靠,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就有可能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规范。 D . “靠软件卖钱,赚的钱越来越少;软件不收钱靠服务收钱,赚的钱越来越多”可作材料三的论据。
    3. (3) 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针对“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这一命题,文章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反驳,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B . 文章以批判为主,分析了知识付费的历史和现实后尖锐指出,所谓“新趋势”不过是新媒体的营销策略。 C . 文章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说明知识付费这一现象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非新媒体时代的产物。 D . 文章注意论述的严谨性,如第三段在探讨相关问题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和“往往”等限制性词语。
    4. (4) 下面是几篇流行于某些新媒体的文章:《我如何通过朋友圈月入5万》《从小镇青年到月入10万》《普通人如何用3个月时间逆袭》《快速读懂一本书》。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指出这类文章的错误与危害。
    5. (5) 知识付费时代,个人怎样做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丈夫

    孙犁

    今天是中秋节日,可是还有一场黑豆没打。上午,公公叫儿媳妇把场摊上,豆叶上满带着污泥,发着臭气。日本黑心鬼,偷偷放了堤,淹了老百姓,黑豆没长好,豆子是秕秕的。草不好,黄牛也瘦了。儿媳妇站在场里没精打采的。年景没有了,日子不好过,丈夫又没消息。去年,他还在近处,八月十三那天还抽空回家来看了看,她给他做了一件新棉袄,两个人欢天喜地。八月节,应该团圆团圆;她给他做了猪肉菜,很丰富。今年,鬼子从四月翻天搅地,丈夫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吃过中午饭,她带着老二孩子,要去娘家看看,解解闷。孩子去姥姥家,很高兴,有一句没一句的问娘:“今个八月十五吗?娘。”

    “是啊!”

    “叫我吃什么?”

    “什么也不叫你吃!”

    她说过,又怜惜起孩子来,孩子才七岁,在炮火里跟着跑了四五年了,不该这么斥打她,就转过话来笑着说:“还记得爹吗?”

    “记得呀!”

    “爹在哪里呢?”

    “在铁道西啊!”

    “在那里干什么?”

    “打日本啊!”

    娘笑了。丈夫在家就喜欢这个孩子,临走总嘱咐她好好教养着。她想,那个人倒不恋家。连对她也像冷冷的,对这个孩子却连住了心。就为这个,她竟觉着有保障了,又和孩子说:

    “爹什么时候回来?”

    “过年的时候回来。”

    “你知道?”

    “可不是,我知道。”

    “爹回来干什么?”

    “回来打日本。”

    到家里,姥姥正坐在炕上。

    “你看人家多么热闹,大家也都是养儿养女的。”姥姥说,嘴角却有些讥笑。

    “谁家?”女儿问。

    “你婶子家。”

    “热闹什么?”

    “你大姐来了,她女婿也来了。”

    “她女婿不是在这里当伪军?”

    “现在人家敢出来了,三天一来,两天一来,来了就嘻嘻哈哈。”

    姑娘想起她是和这个大姐一年出嫁的。她两个同岁,她大姐嫁了一个独生子,她也嫁了一个独生子。抗战了,丈夫立时参加了军队。把洋布衣服脱下来,换上粗布军装。两条瘦腿,每天跑百几十里路,也有了劲了。她大姐的丈夫店铺叫日本鬼子抢了,也回到家来,守着女人孩子过日子,看着地,买买菜,抱抱孩子,烧烧火,替大姐做很多事。她可不明白自己的丈夫的心思,有一天她问他:“为什么你出去受罪?”

    “抗日是受罪?你真糊涂透了。”

    “可是为什么人家不出去?”

    “谁?”

    “大姐的女婿。”

    “呸,呸,你又叫我和他比。”

    渐渐,她也觉得丈夫不能和那个人比。村里人说自己的丈夫好,许多人找到家里来,问东问西。许多同志、朋友们来说说笑笑。她觉得很荣耀,日本鬼子烧杀,她觉得不打出去也没法子过。大姐的女婿在村里人缘很不好,他就跑到城里当了伪军,日本鬼子到他媳妇的娘家村里来抢东西,他也跟着来,戴着黑眼镜。后来,又反了正,坐在欢迎大会的戏台上看戏,戴着黑眼镜,喝着茶水,吃花生。

    那天她也去看戏,有人指给她说:“你看见那个人吗?”

    “谁?”

    “你大姐夫啊!你都不认识了!”

    “呀,那是他?”她脸上红红的了。

    自己的丈夫越来越忙,脸孔虽然黑了,看来,倒壮实了些。仗打得越紧,她越恨日本鬼子了,他也轻易不回家来了。她守着孩子过日子,伺候着公公。上冬学,知道了些事,其中就有她以前不知道的丈夫的心里的事,现在才知道了些。

    今年,日本鬼子占了县城附近的大村镇,听到她的大姐夫又当伪军。从此,她就更瞧不起他,这是个什么人呀!今天,娘却提到了他。正提到了他,大姐就来了。

    大姐说:“你家他爹可有信?”

    “没有啊!”

    “说起来,人家他爹有志气,抗日光荣,可是留下了这些孩子们。”

    大姐说着就拉过孩子,叫孩子吃点心,问孩子:“你想爹吗?”

    “想啊!”

    “快叫娘把他叫回来。”

    “叫回来,打日本吧!”孩子兴奋地说。

    大姐立时没话说,脸也红红的,像块生猪肝。姥姥也笑了。

    “听说你女婿又来了。”

    “早走了。”

    “怎么这么快就走了?”

    “有事。”大姐坐不住,告辞了出去。走到屋门口又回来,小声说:“大妹子,你家他爹回来,你顺便和他学学,就说俺家他爹是不得已,还想出来的。”说过就慌慌地走了。姥姥说:“看起这个来可就不光荣。准是又有什么风声吓走了。”

    天已经晚了,姑娘带着孩子回来。大孩子正在村边等,见了娘就跑上来小声说:“大队长咱家来了!”

    “哪个大队长?”

    “县游击大队长,黑脸大个子老李呀,娘忘了,去年和爹一块来拿过书,吃过羊肉饺子的。”

    “说什么来?”

    “有爹的信,爷正看哩。”

    母子两个人赶紧到了家里,公公正坐在场里碌碡上,戴着花镜念信,儿媳妇回来,就说:“信来的巧,今年的节我又过痛快了!”

    媳妇当然更快活,快活了一晚上,竟连那圆圆的月亮也忘了看。

    1943年中秋节夜记于阜平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既有中秋节日、场院等自然环境的描写,又有日军偷偷放堤导致庄稼收成不好这样的社会环境描写,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B . 听到孩子说把爹叫回来打日本时,大姐“立时没话说,脸也红红的”,“生猪肝”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大姐脸通红的形象,反映出她内心的尴尬。 C . 大姐夫是没有人缘、偷生求荣的伪军,虽是次要人物,但也体现了作者的精心安排,他和女主人公的“丈夫”对比鲜明,凸显出“丈夫”抗日军人的光辉形象。 D . 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语言清新自然、简洁凝练,比如“黑脸大个子老李”,寥寥数字,就把县游击大队长的外形特征和姓氏都交代出来了。
    2. (2) 小说中的姥姥前后两次“笑”的内涵有何不同?
    3. (3) 小说以接到“丈夫”的信为结尾,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痛哭和珍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

    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随便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自杨荫榆带军警入校,至章士钊雇老妈拖出,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慌,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浅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仰你作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浅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的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惧,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缄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缄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仍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1. (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石评梅的《痛哭和珍》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衬托到极至,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 . 石评梅的《痛哭和珍》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 . 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笨、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 . 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 (2) 在石评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3. (3)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缄默啊,缄默呵!不在缄默中爆发,就在缄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缄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缄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
三、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注] ,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 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开篇写词人触景生愁,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浇愁。 B . “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词人心迹。 C . 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是在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 . 上片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片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2. (2) 词下片“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刘过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珮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②迎神。

    【注】①宋高宗时,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后孝宗为其平反昭雪。宁宗嘉泰四年(1204),岳飞被追封为鄂王,同年,刘过西游汉沔(今武汉),途经岳飞庙,作此词凭吊岳飞。②卤簿:本指帝王外出时扈从的仪仗队。词中指每年三月在庙前迎神赛会。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忆故将军,泪如倾”,指词人与荆鄂地区存活下来的百姓,每当忆及将军,无不泪流如倾。 B . “臣有罪”四句是说,臣子抗旨,是有罪还是一片丹心,只要皇上圣明,完全可以鉴察清楚。 C . “衮珮冕圭百拜”三句,是实写岳飞在九泉下身着王侯礼服接受百姓祭拜并感念君恩的场景。 D . “看年年三月”三句想象百姓对岳飞的祭奠场景,寄予了百姓对岳飞的无限爱戴与无比景仰之情。
    2. (2) 这首词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静女》中,有两处写了女子赠给男子礼物,一处是“”,一处是“”,男子爱不释手,是因为他喜欢女子,爱屋及乌。
    2. (2) 李煜的《虞美人》中,词人通过具体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的词句是:
    3. (3) 秦观的《鹊桥仙》中,词人一反以往哀怨的主旋律,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词句是:
五、选择题
  •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屈原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美学内涵,来传达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艳丽,光彩照人。 B . 今天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撼。 C . 《归园田居》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变化,表现了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不仅重视,广大陶诗爱好者也为之倾倒。 D . 曹操对“建安风骨”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文人学士的鼓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诗歌创作,对建安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8. 下列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修辞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 .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 C . 绿茸茸的草地,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 .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惜__________,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其实不然,(        ),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______________、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增加。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孩子。类似事件________________,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境地。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_____________,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另辟蹊径         耸人听闻          数见不鲜          良莠不齐 B . 剑走偏锋          混淆视听          层出不穷          参差不齐 C . 另辟蹊径          混淆视听          数见不鲜          参差不齐 D . 剑走偏锋          耸人听闻          层出不穷          良莠不齐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必定带来不良影响 B . 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不知会带来什么影响 C . 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 D . 无意间对消极内容进行点赞与扩散,带来的影响可好可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B .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多元的心态、更开放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C .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 D .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的文化长河中,那些占据网络热搜榜单的焦点,到底是______“制造”了“流量”,还是能留下真正值得沉淀回味的艺术精品?须知,比一时关注更重要的,是持久回眸。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如同长跑,仅有远远的爆发力不够,更需专业精神打底的实力和耐力。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手持键盘,也应心怀敬畏,理性发声。(   )。给真诚的创作以流量,给好作品、好演员、好歌手以真正的热度,也应成为一种共识。热度之“热”、流量之“流”,充分体现出          的特点。信息丰富的互联网时代,似乎带给文艺工作者一种___    的危机感。与此同时,机遇也摆在面前。在流量中涵养“留量思维”,以德从艺,以作品立身,网络记得住,观众看得见,时间留得下。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衣钵相传  急于求成   瞬息万变   空前绝后 B . 薪火相传  急功近利   变幻莫测   前所未有 C . 薪火相传  急于求成   瞬息万变   前所未有 D . 衣钵相传  急功近利   变幻莫测   空前绝后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如同长跑,仅有专业亚精神打底的实力和耐力远远不够,更需爆发力。 B . 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如同长跑,仅有爆发力远远不够,更需以专业精神打底的实力和耐力。 C . 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如同长跑,仅有以专业精神打底的实力和耐力不够,更需远远的爆发力。 D . 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如同长跑,仅有远远的爆发力不够,更需以专业精神打底的实力和耐力。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每次点赞都是郑重的发言和表态,体现着我们心中的价值判断和艺术品位 B . 每次点赞都体现着我们心中的价值判断和艺术品位,是郑重的发言和表态 C . 每次郑重的发言和表态都是点赞,体现着我们心中的价值判断和艺术品位 D . 体现着我们心中的价值判断和艺术品位的每次点赞都是郑重的发言和表态
六、语言表达
  • 1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多数人眼里,垃圾就是垃圾,①。人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些可回收物品的未来价值,这种态度会影响到他们处理可回收垃圾的方式。一旦弄清楚要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会转化为某种新产品,大多数人就会②。在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广告、标志牌等手段让人们认识到这些垃圾不仅能重复利用,③,如塑料瓶可以变为夹克衫,可乐罐能变成自行车, 就会使更多人意识到可回收垃圾的价值,从而更妥善地进行处理,有效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 12. 下面是一回信的主体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您寄呈的小说初稿《黄金帝国》已经收到!我抽空浏览了一下,感觉良好。小说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曲折,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不过部分词语使用不当,我已加以斧正。个人意见,务请参考!

  • 13. 仔细观察下图,请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并分析原因。

    内容概括:

    原因分析:①。②

  • 14.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中国日报网11月5日电(高琳琳)    据英国《太阳报》网站5日报道,世界最大冰山A68a即将漂移至位于大西洋的南乔治亚岛近海,并且有发生撞击的可能,这一变化将对岛上数以百计的企鹅、海豹及信天翁的生存形成威胁。考虑到冰山移动的速度,它可能需要20-30天时间到达南乔治亚岛海域。万一出现二者撞击的情况,就连海底生物也会受到牵连。据悉,A68a冰山于2017年从南极拉森C冰架分离,其大小同南乔治亚岛相近。冰山很有可能停留在南乔治亚岛近海,从而给岛上生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专家警告称,其带来的损害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

七、材料作文
  •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网上热传“问好图片要收费”消息,引发网民的关注。消息称;从2022年3月1日起,问好(你好,早安)等图片都要收费了,1张1元,年底从银行卡里面扣,并且是双方都要收费。后经福建辟谣记者查询微信官方账号,并没有“发早安等图片双方都要收费”的通知。

    随着网络和科技的发展,资讯日新月异,网络信息量也不断增加,我们可以快速搜索互联网,并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然而,信息泛滥,未必是一件好事。网上混杂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信息能带给我们正确的知识和讯息,同时也有虚假信息错误地引导我们。

    你对假消息有着怎样的认识?近日尚真中学举行以“借我一双慧眼吧”为主题的座谈会,你是代表之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表达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