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珠海市北师附外珠海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在商代,“公”只是商王对其亲属的称呼,以显示其崇高地位。商周鼎革之际,周王也把“公”这个尊称授予异姓功臣,“公”的政治性含义逐渐增加。这一变化反映出西周初年(    )
    A . 宗法血缘的观念日趋淡化 B . 君主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 . 营造天下一家的政治格局 D . 彻底否定商代政治传统
  • 2.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书,少有家族的叙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察举制的实行 B . 南北分卷制度 C . 科举制的完善 D . 重文轻武的风气
  • 3.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1385年,明政府复位乡饮酒礼,明确要“叙长幼、论贤良、别奸顽、异罪人”,规定“其座席间,年高有德者居于上,高年淳笃者并之”。那些“有过犯之年长者”,“须坐于众宾席末,听讲律受戒论”。明政府的做法(   )
    A . 加强了对基层民众的教化 B . 激化了宗族内部的矛盾 C . 顺应了农村地区宴饮习俗 D . 背离了儒家的纲常伦理
  • 4.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载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戳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臀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途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 .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 . 精耕细作农业高度发达 C .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 . 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
  • 5. 据《英国饮食五百年》记载,在18世纪英国的米德尔塞克斯和萨里郡,如果在用餐时间,一脚踏进穷人家的村屋,就会发现: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这表明茶叶的传播(    )
    A . 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 B . 淡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差别 C . 存在着地域间分布的不平衡 D . 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
  • 6.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马克思曾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机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表明(    )
    A . 蒸汽机改良成功,实现了工业革命 B . 工业革命直接原因是蒸汽机的发明 C . 市场需求的扩大,引发了工业革命 D . 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 7. (2024高一下·成都月考)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 . 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 . 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 . 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 8. (2024高二下·渌口期末)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 商业革命的影响 D . 亚洲人口的膨胀
  • 9.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 )
    A . 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B . 实行封闭的贸易壁垒政策 C . 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 D . 弱化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
  • 10.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户籍制度不断改革。1962年政府颁布《关于加强户口管理工作的意见》,1984年颁布《关于农民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1985年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97年颁布《关于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改革的共同目的是为了(    )
    A . 缩小城乡差别 B .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 . 发展农村经济 D . 尽快提高城市化率
  • 11. (2023高二下·河池月考) 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
    A . 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 C . 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 .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 12.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积极抗疫同时,习近平主席先后同俄罗斯等外国领导人通电话,分享防疫、抗疫的中国经验,派出一批批专家医疗队前往世界各国。其中塞尔维亚总统寒风中迎接中国新冠疫苗的视频爆红网络,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    )
    A . 积极构建人类共同体 B . 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 C . 与各国建交的新高潮的到来 D . 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13.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研究发现,距今大约 5000 年,人类普遍遭遇洪灾,中外应对策略有所不同。如果我们从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故事中提炼关键词,那么大禹治水可以被概括为治、堵、败、疏、成,而诺亚方舟则可以概括为逃、淘汰、选择、拯救。据此推断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自古崇尚科学精神 B . 西方自古缺乏进取精神 C . 中国文化讲究和谐相处 D . 西方文化崇尚理性法治
  • 14.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民国三年,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严复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但同时又说:“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据此可知,严复(    )
    A . 对近代政党政治有清醒的认识 B . 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 C . 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深刻反思 D . 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亡图存道路
  • 15.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 . 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 . 《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 . 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 16.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欧洲这块古老的大陆,通过吸取来自非洲、中东、印度的辉煌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他文明相继没落的历史时期不断成长,达到了一系列文化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事例说明(   )
    A . 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未停止 B . 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 C .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D . 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先进文化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17小题16分,18小题24分,共40分。)
  • 17.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的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多年的时间。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是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这时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期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它促进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及国际贸易的深化。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

    ——整编自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

    材料二: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为了垄断对外贸易,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

    ——摘编自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及《经济与生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推动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
  • 18.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

    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

    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西历就是西洋历法,又称“阳历”、“公历”。西历是太阳历,只反映太阳变化,不反映月亮变化。从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到1912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短短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历到西历的转变,但在民间和民俗的层面上,中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选自《新民晚报》2010.4.11《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

    1. (1) 根据材料,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别说明近代日本和朝鲜改用西历的原因。
    3. (3) 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的变化?
三、论述题
  • 19. (2022高二下·珠海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铁路发展大事简表

    19世纪中叶

    1830年,蒸汽机车在世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铁路(曼彻斯特一利物浦)运行。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美德等国大量修建海外铁路。英国在“一战”前不仅拥有29个国家的100多条铁路,还试图修建纵贯非洲的开普敦至开罗铁路来串联英国殖民地,并破坏了法国横跨非洲、德国连接巴格达的铁路计划。中国,印度等地人民以各种方式反抗列强对铁路的控制。19世纪末,欧美国家发明电力机车,建成电气化铁路。

    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

    大规模铁路修建主要集中在开始工业化的新兴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独立自主发展铁路,60年代开始在非洲援建铁路。世界第一条高铁线于1964年在日本投运,法国、德国高铁后来居上。

    21世纪以来

    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投资修建铁路。2005年中国开始建造高铁。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占全球总里程的60%以上,并与17个国家协商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连通欧亚高速铁路网络。

    ——摘编自钟准《铁路改变世界》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