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代表器物是胎壁薄如蛋壳的黑陶 ②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③大致处于部落向国家的过渡时期 ④出现人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①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②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③枢密院与“三衙”分权 ④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
封建婚姻制度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包办强迫。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妇的婚姻……
①注重群众普法教育 ②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③彰显反封建民主精神 ④体现保护弱势群体
①移植英国的法律体系、共和体制
②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价值取向
③实行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④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经济部门 | 年份 | 美国 | 联邦德国 | 日本 |
农业 | 1950年 | 12.2% | 23.2% | 50.7% |
1990年 | 2.8% | 5.1% | 72% | |
工业 | 1950年 | 34.7% | 42.2% | 22.2% |
1990年 | 25.8% | 40.5% | 33.6% | |
服务业 | 1950年 | 48.9% | 32.4% | 26.6% |
1990年 | 71.4% | 54.4% | 59.2% |
①体现不兼并不赔偿原则
②它的建立与拿破仑帝国灭亡有关
③推动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④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材料一:西夏人对蒙古军队的顽强抵抗,仍使蒙古统治者记忆犹新……于是便采取措施,把西夏遗民迁出故土,或徙居内地与汉民族杂居耕种,从事手工业;或远发边地屯垦,或遣其充军。使之不能聚集一地,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与此同时,蒙古统治者又把大批汉人、蒙古人、回鹘人等迁入西夏故地。一方面是为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冲淡西夏遗民的成分,造成各民族间居杂处的局面,相互牵制。
——孟楠《元代西夏遗民的迁徙及其他民族的融合》
材料二: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内在发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共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上与法理上自我确认。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大事记
时间 |
事件 |
195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城自治;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 |
1965年 |
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1人,其中藏族226人,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等16人. |
198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其中20条规定: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 |
2000年 |
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3个自治县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
2012年十八大以来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
2013年 |
西藏墨脱公路全线通车。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告别了“高原孤岛”和“全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历史,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
材料一: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他们把处在“光辉”和“光芒”中间的一段叫做“中”世纪。……的欧洲文明因其带有显著的宗教特色而被称为基督教文明。……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改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等
材料二:西欧的封建时代多方面都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其中政治上……中世纪晚期,西欧正值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就是封建关系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开始萌芽,二元制的经济特征正在消退,主要表现为庄园制经济瓦解、农奴摆脱依附关系而获得人身自由,而同时,商品货币关系越来越将城乡间分割与对立的封建经济活动,纳入了资本主义统一民族大市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二元制政治特点逐渐褪色,一方面是罗马天主教会的衰落,另一方面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这种发展趋向已势不可挡。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二元制》
材料三: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近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辫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一: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商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
——整理自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等
材料二: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严峻的国际局势下,基于战备需要而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三线建设期间,累计在三线地区的投资多达2000亿元,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万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整体上,三线建设期间中国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从1965年的52%提高到1970年的54.8%和1978年的59.4%,十余年间提高了7.4个百分点。
——摘编自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与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三:随着城市人口上升,人口密度加大,过度拥挤不可避免。供水和排污能力不足所造成的问题,更加剧了城市拥挤的后果,导致1848-1849年,1854年以及1866年的霍乱大流行。此外,人口身高、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实际收入情况等统计数据表明,人们的生活总体水平并没有随着主要工业部门的飞速增长同步提升。19世纪40年代的爱尔兰大饥荒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则表明,政府在应对危机方面的能力有明显的不足。
——引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