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古诗词诵读 /游园([皂罗袍])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游...

更新时间:2023-04-26 浏览次数:4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学类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牡丹亭·惊梦(节选)

    汤显祖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旦叹介)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春香那里?(作左右瞧介)(又低首沉吟介)夭呵,春色恼人,信有之乎!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得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后皆得成秦晋。(长叹介)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选自《牡丹亭》,有删改)

    (注)《牡丹亭》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

    1. (1)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写女主人公被鸟鸣惊醒后看到满眼的春色而感觉眼花缭乱,表现了女主人公快乐的情绪。 B . (步步娇)描写女主人公游园前精心梳妆准备的情状,曲子把女主人公细腻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C . “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与“赏心乐事谁家院”等使用对偶的手法突出了女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心理。 D . 《牡丹亭·惊梦》写女主人公走出深闺,面对大好春光,感到自己的生命就像春色一样,萌生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渴望与憧憬。
    2. (2) 《牡丹亭·惊梦》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 (3) 《牡丹亭·惊梦》是如何刻画女主人公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
  • 2. 阅读下面曲词,完成下面小题。

    游园

    【明】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注: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牡丹亭》写的是太守之女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1. (1) 下列对这段曲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用借代的手法表现鲜花开遍的园中迷人春色,也暗示了丽娘美好的青春生命。 B . “断井残垣”与“姹紫嫣红”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带有无限的叹惋之情。 C . “锦屏人”指深闺中的女子,“忒看的这韶光贱”写出了丽娘内心的怨和悔,这是她青春生命的觉醒。 D . 这段曲词对仗工整,语言华美,通过想象美丽春景,细腻生动地描摹了一位少女青春萌动的微妙心理。
    2. (2) 《红楼梦》中,林黛玉走到梨香院外听到墙内传来《游园》这段曲词,又听见“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想起“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句,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请结合曲词简要分析林黛玉落泪的原因。
  • 3.  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下面小题。

    游园

    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注】①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是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②赏心乐事:出自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③奈何天: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④朝飞暮卷:语出唐代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二两句中,“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让杜丽娘百感交集,而后者又使杜丽娘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 B . 三四两句中,“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她痛苦的心声,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 C . 第五至八句,详写杜丽娘眼前所见的更开阔的春景:雕梁画栋,飞阁流丹;云蒸霞蔚,碧瓦亭台,和煦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 D . 第九句,表面上是杜丽娘批评养在深闺中的自己居然不知道时光的可贵,把美好的春光白白浪费了,实则批判了那些不欣赏自己青春年华的封建家长们。
    2. (2) 请简要分析这首曲子的抒情手法。
  • 4. 阅读下面的曲子,回答问题。

    游园(选段)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①,没揣②菱花③,偷人半面,迤逗④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注】①花钿:古代妇女两边的装饰物。②没揣:没料到。③菱花:镜子的代称。④连逗:勾引。⑤彩云:妇女发髻的美称。

    1. (1) “袅晴丝”原指春天柳枝上树虫吐出的细丝在空中飘舞,这其中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请你说出使用这三个字的妙处。
    2. (2) 【皂罗袍】这段曲词历来被誉为“惊才艳绝之作”,情景交融。请你指出其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杜丽娘怎样的复杂心情?
三、情景默写
  • 5. 《游园([皂罗袍])》
    1. (1) 《游园(【皂罗袍】)》开头两句“”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2. (2) 《游园(【皂罗袍】)》中“”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3. (3) 《游园(【皂罗袍】)》中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是:
    4. (4) 《游园(【皂罗袍】)》中“”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四、选择题
  • 6.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②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③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④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

    ⑤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的、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

    ⑥云是由水珠凝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集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

    A . ③①②④⑥⑤ B . ①③②④⑥⑤ C . ③①④⑥⑤② D . ①③④⑥⑤②
  • 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 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 , 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B . 为了让人们体验与世界冠军比赛的感受,这家科技馆独出心裁地设置了与冠军赛跑的模拟互动平台,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C . 看完电影《虎口脱险》后,大家给小王对号入座 , 说他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常常因粗心做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 D . 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 , 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佩。
  • 8.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丧(jǔ)   咒(zǔ)     龉(jǔ)     击(zǔ) B . 角(jī)      形(jī) 丽(qǐ) 涟(yī) C . 喊(nà)     口(nè) 闷(nà)蚊(ruì) D . 虚(qiān)  收(qiàn)      弃(xián)     取(zhuàn)
  • 9. 下列字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 果腹 食不果腹 符合 随声附和 B . 传送 到处传诵 题纲 提纲挈领 C . 琅琅 朗朗乾坤 题名 金榜提名 D . 题跋 破格提拔 委屈 委屈求全
  • 10.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众所周知,昆曲的繁荣是与众多作家、学者的全力投入分不开的,________,昆曲便无奈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寂之中。________,只知道按照日益僵化死板的规范创作出一部又一部毫无新意的作品。

    A . 待到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消逝在历史的地平线以外 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是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的 B . 等到地平线上消逝了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 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 C . 待到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消逝在历史的地平线以外 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 D . 等到地平线上消逝了汤显祖、孔尚任等引领过时代思潮的知识精英 前代大师的艺术水准是平庸的后继者们难以达到的
  • 11.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通称。杂剧的构成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加一个楔子。 B . 苏轼和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领袖,李清照则是婉约派的代表,柳永哪一派也不是。 C .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汤显祖、白朴一起称为“元曲四大家”。 D .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家,他享誉世界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
  • 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这个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__________很高。

    ②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必将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____________。

    ③经验告诉他,试验进行到这个时候,__________需要头脑清醒和思考冷静。

    A . 品位  厚此薄彼  分外 B . 品味  厚此薄彼  格外 C . 品味  顾此失彼  分外 D . 品位  顾此失彼  格外
  •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湖州生态旅游区建起了十公里长的绿色长廊,漫步其间,有曲径通幽、如临仙境的感觉。 B . 在语文教学中,于漪老师倡导人文性,但她从来没有否定过语文课可以离开语言文字。 C . 相对矮小的五针松、文竹、吊兰及微型盆景等,最好放在茶几、案头或仿古架处较合适。 D . 唐教授为国家培养了数以百计的理论化学教学、科研的骨干,五十多名硕士生和研究生。
  •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根据市政规划,到2020年,北京的地铁线路总长将达到561.5公里,有望超过美国纽约,成为世界上拥有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 B . 从以往强调普及义务教育,到今天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现教育平等正成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方向。 C . 新闻中心负责接待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并为他们提供采访所需的传输通讯和资料,有关“文化创意博览会”采访的相关问题。 D . 医生说,只要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就可以给他做手术。这次手术的成功关系到他受损的关节能否得到修复,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年我制作舞台剧《游园惊梦》,在岛内住了半年,那是我逗留最长的一次,陪伴明姐的时间当然比较多些,但是一旦《游园惊梦》开始动工,我又忙得___________,在外奔走了;偶尔我也在家吃晚饭,饭后到明姐房中跟她一同分享她一天中最快乐的一刻——看电视连续剧。明姐是一个十足的“香帅”迷,《楚留香》的每一段情节,她都记得清清楚楚,___________,有几节我漏看了,她便替我补起来,把楚留香跟石观音及无花和尚斗法的情景讲给我听,讲得___________。如果看电视有千万种害处,我还是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快乐不少。每天晚上,明姐都会从七、八点看到十一点最后报完新闻为止。如果没有电视,我无法想像明姐那些年如何能捱过漫漫长夜。白天明姐跟着罗婆婆做家务,从收拾房间到洗衣扫地,罗婆婆年事已高,跟明姐两人互相扶持,分工合作,把个家勉强撑起。到了晚上,两人便到明姐房间,一同观赏电视,明姐看得___________,而罗婆婆坐在一旁,早已垂首睡去。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身不由己   巨细无遗   头头是道   聚精会神 B . 身不由己   事无巨细   娓娓道来   聚精会神 C . 淋漓尽致   事无巨细   头头是道   一丝不苟 D . 淋漓尽致   巨细无遗   娓娓道来   一丝不苟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看电视有千万种害处,我就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快乐不少 B . 看电视纵有千万种害处,我还是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带来不少快乐 C . 如果看电视有千万种害处,我应该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带来不少快乐 D . 看电视纵有千万种害处,我还是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快乐不少
    3. (3) 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 . 他擅长辩论,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C . 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 D . 逼得父母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光宗耀祖”。
五、语言表达
  •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汤显祖的《牡丹亭》写了一座园林,并且借剧中主人公杜丽娘的口说了一句名言:“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汤显祖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春天,在他看来园林正是把“春色”引到人间的艺术。大观园是明清私家园林的典范。曹雪芹在这座园林中寄托着他的审美理想。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婴宁》一篇中也描绘了一座园林,“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室内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

  •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瓯江上远眺,左边的卧龙山峰峦连绵,临江壁立;右边的伏虎山孤峰崛起,一柱擎天。而旗、鼓二峰对峙如门,险象环生,让石门洞在瓯江的烟雨迷雾里愈加有洞天仙境的意蕴。进入石门,两侧壁立千仞,那连绵起伏如飞虎腾龙的群峰,围出了一个天然洞府。浸透古韵的山中小路似仙人遗落的竹简,在曲径通幽中记录下悠远的岁月,在坎坷不平中衔接曲折的历史。一座山就是一个洞,这应该是       。苍穹为顶,群山作壁,在无尽的岁月里,在浩瀚的时光中,石门洞蕴积自然风情的大美和人文景观的厚重。

    石门洞以其洞天仙境之幽,              。李白、王安石、沈括、王十朋、郑复初、汤显祖、阮元、袁枚等皆在这里留下墨宝。在石门洞一百多处摩崖碑刻中,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遗迹,还有艺术的再现以及文化的传承。

    是奇山秀峰造就了石门洞的绝美风情,是怪石异水点化了石门洞的奇幻意境。一道石门飞瀑就像一处点睛之笔,将石门洞的美景推向极致。“乱抛雪玉从天下,散作云烟到地飞”,这是何等的气势,在生命的逆境之中,飞瀑把跌落当作了另一种腾飞。

    1. (1) 第一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 比喻、对偶、夸张 B . 比拟、比喻、排比 C . 借代、对偶、夸张 D . 比拟、比喻、夸张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奇山秀峰、怪石异水造就、点化了石门洞的绝美风情和奇幻意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小阅读
  • 18. 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下题。

    游园

    王实甫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和词牌一样,曲牌是曲的音乐谱式,比如元杂剧的每一折,都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成的一套曲子。 B . 曲词前四句借美景无人欣赏来暗示主人公青春萌动的心理,也让细腻敏感的林黛玉感慨缠绵,点头自叹,认定是“戏中的好文章”。 C . “朝飞”之后十六字,赏春美景画面感十足,通过景物实写,细摹出幽禁在深闺的“锦屏”女子终得自由赏玩外部世界的喜悦心情。 D . 本段唱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美好的春色和微妙的情感交织互映,自然写出女主人公面对美景暗自惊诧,转而对景自怜的情绪流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