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五四学制)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同步练...

更新时间:2023-03-29 浏览次数:9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岸(jiá)    然(yǎn)    然自乐(yí) B . 船(shě)    平(kuàng)    黄发垂(táo) C . 隔(jiān)    云(yǔ)    然开朗(huò) D . (wǎn)    阡(mò)    男女衣(zhuó)
  • 2. 下列语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渔为业。 B .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 . 其中往来种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D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到也。”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如外人    来问讯 B . 此中人    鸡犬相 C . 溪行    便向路 D . 便还家    余人各复至其家
  • 4.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具答之 B . 忘路之远近 C . 闻之,欣然规往 D . 渔人甚异之
  • 5. 下列关于课文《 桃花源记 》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B .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C . 本文的故事颇有传奇色彩,但大部分是以事实为依据的。 D . 渔人报告太守后,与人再次寻找桃花源的结果是“不复得路”,无法再找到桃花源。这个结果暗示了像桃花源这样的社会只是一种理想。
二、填空题 
  • 6. 默写填空。
    1. (1) 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
    2. (2) 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3. (3) 表明桃花源中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4. (4) 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
  • 7. 文学常识填空。 

    桃花源记 》作者,自号“”,长于诗文辞赋,其文语言质朴而又极为精练, 具有独特风格,他被称为“”。

三、阅读理解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涤衣物。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不知有汉

      ②便还家

      ③其丈夫担粪灌园

      ④自不如远甚也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便船     屋俨然 B . 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余顾而慕 C . 并怡自乐     见四野禾苗油油 D . 不足外人道也     以此一家之中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4. (4) [甲][乙]两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三。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    ①适:满足。②融然: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渔人甚

      ②阡陌交通

      ③博学属文

      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3. (3)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4. (4) [乙]文中,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