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同步练...

更新时间:2023-03-28 浏览次数:4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河谷里雾气(mí)漫。 B .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yà)。 C .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jìn)。 D . 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chán)潺成溪。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告诫    雾霭    水幕    千军万马 B . 蜂窝    俯视    弛骋    推推搡搡 C . 采虹    霎时    迂回    浪沫横溢 D . 凝重    横跨    石壁    前乎后拥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 , 这便是“壶口”。 B .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C . 我们在学习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 刚一进入峡谷,飞驰而下的瀑布如雷霆万钧,震耳欲聋
  • 4.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比喻) B .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比喻) C .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拟人) D .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夸张)
  • 5. 下列有关《 壶口瀑布 》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 B . 本文作者梁衡,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一叹》等。 C .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 D . 作者在文中不仅细致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很自然地想到了人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转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二、阅读理解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壶口瀑布(节选)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 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____;或被夹在石间,____。还有那顺壁挂下的,____……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1. (1) 画线句子中,作者为什么把壶口瀑布既比作“飞毯”又比作“钢板”?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 (2) 将下面的内容填入文中空白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哀哀打旋    ②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③潺潺成溪

      A . ②①③ B . ③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③②①
  •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龙湖游记

    ①踏上小艇,在清湛湛的湖面上划行,一缕缕清凉湿润的风迎面拂过,顿时把满身三伏酷暑的溽热荡涤干净,从头到脚从外到里都是一种期待里的舒服。我似乎还不尽兴,忍不住撩起水来,搓洗了胳膊又搓洗了脸,便融入这水天一色的湖了。

    ②水是湛蓝湛蓝的水,天是湛蓝湛蓝的天。眼前的水看不到边际,远处的水被灰白的水汽遮住了蓝色,与目力所能及的同样呈现着灰雾的蓝天相接相融。一叶小艇泛在这水天相接的水面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海的迷幻,尤其是对我这样意识和习惯里储存着黄土高原、杂生着荆棘野草榆树枸树的坡岭的人,漂浮在这样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往往会产生风平浪静的海的错觉。然而,这确凿是湖。

    ③后来我不再发生湖与海的混淆性错觉了。湖里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蒲苇,小艇在蒲苇丛中的狭窄水道上缓缓划行,不时有鸟儿从蒲苇丛中飞出,又有鸟儿飞落其中,偶尔能听到幼雏混乱一团的叫声,可以猜想是争夺食物的颇为激烈的本能的叫声。无法想象,这茂密的蒲苇丛里,有多少双鸟儿在自由地繁衍后代。这种鸟儿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的家乡灞河边的蒲苇丛是它们的福地,叫声不大优美,是比较单调的“呱呱呱”的粗声,当地人就因这种叫声将其称作“苇呱呱鸟”。一个“苇”字,表明了它们生存繁衍的独特领地——苇丛。这湖里的苇丛更是难得的一方自由领地了,不担心安全,没有如曾经的我一样捣乱的孩童掏取鸟蛋。

    ④在蒲苇丛里相间着的大块水面上,有通体白亮的鹭鸶悠然浮游,它们总是成双成对,一会儿游远了,一会儿又聚拢并行了。我无意间捕捉到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一只鹭鸶张开翅膀从水面跃起,不偏不倚落在另一只鹭鸶的背上,又滑落到水里去了,被踏了一下的鹭鸶抖一抖身子,似乎没有在意,又并头游动着。还有几只野鸭,显然缺乏鹭鸶的优雅风度,却洋溢着活泼的天性,不时把头伸入水中又冒出来,争前恐后,左右穿梭,自然都是在水里捕捉小鱼小虾等食物。几种叫不上名字的小鸟,从空中掠过,有一种鸟背上是一抹鲜艳的红色,瞬间就消失了。

    ⑤小艇从蒲苇丛中出来,又进入野生的荷花丛中。许是得了这好水和好水下的好泥的滋养,硕大的荷叶遮罩着水面,红色白色粉红粉白的荷花竞相开放,开放的荷花和含苞待放的花蕾都硕大得出奇。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水面上,真有仙境里的沉醉了。我便想到,无论茂密的苇丛,无论花香扑鼻的荷花丛,当是适宜所有职业所有年龄的男女驾舟散漫的好去处。进入苇丛和荷花丛中,得意的事和烦恼的事都会被荡涤出心胸,获得一分娴静和爽快。

    ⑥直到我如此沉迷的时候,仍然不敢相信这一方好水是在河南淮阳大地上。不单是我孤陋寡闻,还在我多年来偏颇的心性,以为和我住得相邻的省份大同小异,就把兴趣偏向于那些自然景观奇特的边远地域——大漠荒原、海洋冰山、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寨、野狼游走的草原、寸草不生蠓虫难觅且被视为生命禁区的盐湖……此刻,我甚至有某种懊悔,竟不知和我相邻的中原河南淮阳,有这样一方好水——龙湖。

    ⑦湖以龙命名,也是这一方好水所系的悠远到神话时代的神秘历史。传说伏羲从我的家乡渭河来到这里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神农氏也在这里教民稼穑;陈胜在这儿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更有诸多文人墨客,如李白、苏轼等都留下不朽诗篇。让我尤为惊喜的收获,是陈姓氏族的源头就在这里。这龙湖在夏代称为陈,到西周时,在龙湖上建城立国为陈国。随之以国名为姓氏,便有了陈姓,十多年前我在广州的陈氏家谱园里获悉,陈氏源自舜的后裔所在的陈国,却不知具体方位,今天竟然一脚踏进陈姓始祖所在的陈国的门槛了,无意间完成了一次最久远的寻根,顿然觉得和淮阳亲近到有亲情相系了。

    ⑧龙湖有好水,《诗经·陈风》有赞美龙湖的诗章:“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兰……彼泽之陂,有蒲菡萏……”龙湖上这些水生花草能写进《诗经》,可以猜,断,肯定是这龙湖的风景激发了作者的诗兴,留下这生动的诗章。我在龙湖蒲苇丛中的忘情和沉醉,和几千年前《诗经·陈风》的作者相通,只是我笨拙,吟咏不出一首诗来,仅留笔记一篇,聊以尽兴。

    (有删改)

    1. (1) 文中让作者产生“湖与海的混淆性错觉”的原因是什么?
    2. (2) 请对第④段的描写进行赏析。
    3. (3) 从全文看,作者赞美龙湖的理由是什么?
    4. (4) 文章最后用诗歌结尾的好处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