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五四学制)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卷(进...

更新时间:2023-03-29 浏览次数:67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共3小题) 
  • 1.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 . 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外貌描写) C .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动作描写) D . 我想:她一定是梨花。(语言描写)
  • 2. 对下列《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描写) B . 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记叙) C .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抒情) D . 他说:“好,就这样。”(描写)
  • 3. 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1. (1) 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词用作动词,。 

    2. (2) 无丝竹之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 (3) 无案牍之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 (4) 不 

       名词用作动词,。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 6.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出淤泥而不 

       ②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③陶后鲜有 

       ④到山花烂漫时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3. (3) 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 (4) 【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5. (5) 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 , 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③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⑤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⑦“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⑧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⑨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节选自彭荆风《驿路梨花》) 

    1. (1) 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2. (2) 选段⑤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3. (3) 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①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 , 行了个大礼…… 

       ②“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4. (4) 根据本文的中心思想,请你给“驿路梨花处处开”拟个下联。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 选自《饮冰室全集》) 

    1. (1)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2. (2) 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①“卸却”责任指。(10字以内) 

       ②“解除”责任指。(10字以内) 

    3. (3)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4. (4) 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