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①有为人臣而戏②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③?”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
【注释】①安:怎么。②戏:取笑。③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①即更刮目相待 更:
②及鲁肃过寻阳 及:
③恐已暮矣 暮:
④臣闻之 闻: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满树槐花飘香来
①每年的五月都是鲜花繁盛的时节,各种花卉五颜六色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②我最喜欢的还是槐花。槐花与我有缘,我是闻着它的清香长大的。当年我居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门口有一条很宽的马路。听大人说,马路边曾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棵白杨树和梧桐树,不知是管理不善还是其他原因,反正蔫不拉几的。上世纪50年代中期,城市里搞绿化建设,某一年,马路两侧种上了清一色的槐树,来年槐花盛开时,犹如一条鲜花怒放的走廊,又像是撑起两排翠绿、雪白相间的巨伞,十分壮观。那年我恰好出生。
③每年,槐树枝露出绿芽,邻居们就知道暖春离我们不远了,上了年纪的邻居就会拿着马扎坐在槐树下透气、养神。等到槐树枝上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盛开在即。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那淡淡的黄白色花瓣,素雅,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
④槐花一开,邻居们便开始享受欢愉的时光。傍晚,太阳还没完全落下山,下了班的,在家休息的,或是放了学的孩子便围聚在槐树下,大人们或坐在小板凳上,或半蹲在地上,一边喝着茶水吸着自卷烟,一边对盖满头顶的槐花品头论足,有喜欢尝鲜的,顺手摘几朵花含在嘴里。孩子耐不住寂寞,围着槐树跑来跑去,又是捉迷藏,又是“过家家”,欢笑声在整条马路上回荡。不过这温馨的时光很短暂。槐花花期不长,一般十天八日,最多不超过半月。欣赏过后,邻居们便拿着竹竿,端着小盆开始采摘,高处够不着,干脆扛来梯子。褪去花朵的槐树像是卸去了沉重的负担,显得更加挺拔干练。它一定是在调整状态,积蓄力量,以便来年再现繁荣。
⑤槐花好吃,味道清香甘甜。大院邻居最拿手的是用槐花包包子。把摘下的槐花稍微清洗一下,讲究的再用热水一焯,去去苦味,然后把剁好的猪肉、调料拌在里面。用槐花包包子,肉必须放得多,五花肉最好,因为槐花喜油水,肉放少了就没香喷喷的滋味。过去生活条件不好,邻居们都舍不得放肉,所以很难蒸出那种香味。我们院里有户姓张的人家,老爸是七级工,挣钱多,老妈又比较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家的槐花包子最上“档次”。每当包子一出锅,浓郁的香味就飘散出来,全院都闻得到。那肉香裹着槐花的味道,太诱惑人了,光闻味就流口水。好在他们家人大方,每次都分些给邻居们尝鲜,一家一两个虽不多,但情谊在,邻居们还是很感激的。
⑥槐树对人类的贡献是很无私的,美丽芳香的花人既大饱眼福,也大快朵颐,并且生命力强,自然界里这样的物种并不是很多。在人们眼中,槐树还是祥瑞的象征——“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在我的老家,当地政府因地制宜,靠山吃山,专门在山洼处开辟了一个园子,一气栽种了上万棵槐树,名日“槐花园”。这里每年都要举办槐花节。每逢花期,那一棵棵高大的槐树上,挂着浓密的花朵,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犹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在如此美丽壮观的园子里徜徉,仿佛置身于梦境,怎能不让人生出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
“我”与槐花的渊源→ →槐花给邻居们带来欢愉时光→
秘 密
①最近,我总是思念过世多年的父亲。思念是从一位自称是父亲老战友的人联系上我时开始的。
②他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满头白发妥帖地向后梳着,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腰板挺拔、硬朗。陪同他来的人称呼他为“郭老”。郭老先说出了我父亲的名字,然后问我是不是他的家人?
③我踌躇着,不好回答。
④因为我连父亲是否真的当过兵都不十分清楚。即便我的母亲,如今已是银发闪耀荣升为姥姥的人了,提起父亲当年,她张嘴就骂:“你父亲他就是个骗子!上门提亲的时候,说他哈尔滨军工学院毕业,毕业后当过几年兵,退役前还荣立了二等功。可等我嫁他后,翻开他那二等功授奖证书一看,‘主要事迹’一栏空着,问他怎么回事?你父亲支支吾吾,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嗳,谁知那几年他混哪儿去了?骗了我一辈子,末了也没跟我讲句实话。”
⑥郭老一怔,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哀叹一声:“来晚啦。”说着一行浊泪滚了出来。
⑦我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看着他,长时间沉默。
⑧片刻过后,郭老问起我的母亲。
⑨我说:“我母亲倒还健在,只是腿脚不方便,走路需要拐杖。”
⑩郭老又是沉默,随后,他说:“如果方便的话,希望能带我到你父亲的墓地看一看。”
⑫时值三月,北方的山林尚未睡醒,灰晦的枯木间隔着肃穆的松柏,死呆呆地杵着。郭老在父亲的墓前待了好长时间,春风飒飒刮过,他的白发、他的身体在风中颤动。陪同他来的人将他搀起,他拭了把眼泪,戴上眼镜。走过青黄交接的草坪,安坐于墓园的长条椅上,问起我父亲的生平过往。
⑬我说:“打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在造船厂上班。前些年退下来后,就四处奔忙去当最美志愿者。其实作为小辈儿,我宁愿父亲像别的退休老人那样遛鸟逛公园。母亲也劝他‘人老啦,不能由着性子来’。父亲不听劝,总说自我奉献让他感觉快乐。后来,在一次志愿服务回家的路上,他突发脑溢血,就这么过世了。”
⑭郭老叹息一声,远望着肃穆的墓地、悠远的天空,像是想什么事情。好半天,他说:“我觉着我还是应该见见你的母亲。”
⑮我沉默。心里盘算,该不该让郭老跟母亲见面呢?我想,母亲见到郭老,想起父亲又会伤感的。不让郭老见我的母亲也许会避免许多的麻烦。
⑯我说:“您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跟我说,我会转述给我母亲的。”
⑰郭老严肃地说:“我来,本是想告诉你父亲一个特大喜讯:我们当年军队的秘密已经在年前‘解密’了!”
⑱我愕然。什么秘密?前些日子我刚在电视上看到民族资产解冻大骗局。现在联想到一块儿,我的脑海里一片混乱。
⑲只听郭老缓缓地说:“1966年10月27日,我国首次发射火箭运载核弹头的‘两弹’结合热试验成功,导弹从甘肃双子城基地发射,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的距离精确地命中目标,实现了核爆炸!我们中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而你的父亲,作为这次试验的加注技师之一,荣立二等功。但由于核试验‘上不可告父母,下不能告妻儿’的保密要求……”
⑳我的泪水喷涌而出,我说:“郭老,请让我带您去见见我的母亲,她一辈子都不知道我父亲藏着这样的一份荣耀在身!”
郭老一怔 , 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哀叹一声:“来晚啦。”说着一行浊泪滚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