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下册(2024修订) /旧版目录 /16*最苦与最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 16 最苦与最...

更新时间:2023-04-03 浏览次数:6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4小题) 
  • 1. 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 . 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 . 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 . “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 2.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 B . 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缺主语,删掉“使”字) C .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 D . 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
  • 3. 读《最苦与最乐》回答: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 . 课文第5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 . 课文第5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 .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4. 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 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 . 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 . 《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 . 《谈语言》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二、综合读写(共1小题) 
  • 5. 写作技法:列举生活情境,充分论证论点。 

     《最苦与最乐》多处列举生活情境来论证论点,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举这样的例子来论证论点,既具体生动,又能使读者感同身受,从而充分地论证论点。请你写一段文字,通过列举生活情境来论证自己的某个观点。100字左右。 

三、解答题(共1小题) 
  • 6.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对这个话题,能不能谈一些你自己的想法?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 7. 阅读《最苦与最乐》,回答下列问题。 
    1. (1) 作者说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2. (2)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写下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言。请你写出这类名言中的任意两句。 
    3. (3)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 8. 课外类文阅读 

     快乐是一种能力 

     ①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庭。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②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上。 

     ③人非圣贤,有错难免。这种错,或是讨论中讲了错话,或是创新实践中做了错事。孔子说得好:“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意思是从身边的事做起,爱自己的亲人,进而与他人和睦相处,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事情就是这样: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恕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人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 

     ④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 

     ⑤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这种信仰,与志相联,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 

     ⑥快乐是能力,能力兴细微。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结构严谨,从提出中心论点,到围绕几个分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再到小结全文,一气呵成。 B . 下面这个事例可作为事实论据用于第④段中: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以无可比拟的快乐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成功发明了炸药,他因此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C . 本文全篇语言通俗明白,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 第⑥段中的“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地点明了文章中心。
    3. (3) 本文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它的作用。 
    4. (4) 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第④段中“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理解,并举一例谈谈你的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