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

更新时间:2023-04-18 浏览次数:5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八下·大化月考) “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该会议是(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2. (2023八下·金乡月考) 1949年9月9日,历史学家陈植发表了《对北平各界代表会议的感想》,文中说,“解放后的北平,看不见打人的兵,看不见打洋车夫的警察”“看不见整天花天酒地的政府官吏”“这些虽只是表面的现象,却说明了政府实质上已有了根本的不同”。该文发表的背景是( )
    A . 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 . 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反攻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 D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 3. (2024八下·和县期末) 七十载沧桑巨变,九万里风鹏正举。2021年8月19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不包括(    )
    A . 巩固了新生的国家政权 B . 西藏废除了农奴制度 C . 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D .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 4. (2023八下·高州期末)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 .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 . 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C . 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D . 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 5. (2023八下·德庆期中) 如图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据此可知,“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是(    )

    A . 解放全中国 B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 向工业化进军 D . 建设现代化钢铁长城
  • 6. (2023八下·大埔期末) 2022年春节期间,《长津湖之水门桥》掀起了观影热潮。主人公伍万里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缩影,身负艰巨任务,在恶劣的条件下阻击装备精良的敌人,只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该电影描述旨在说明(    )
    A . 敢闯新路、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 B . 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 C . 团结合作、反抗侵略的抗日精神 D . 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抗美援朝精神
  • 7. (2023八下·江城期中) 1950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胜利,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 . 土地改革 B . 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C . 抗美援朝 D . 和平解放西藏
  • 8. (2023八下·惠阳期中) 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 .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B .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 .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D .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 9. (2024八下·鹤山期中) 下表主要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钢产量

    发电量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年增长率

    60%

    35.2%

    3.7%

    4.7%

    A . 我国建立了比较均衡的工业体系 B . 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C . 计划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 D . 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0. (2024八下·封开期末) 向社会主义过渡好比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鸟,实现工业化是它的主体,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分别是大鸟的两个翅膀。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体两翼”。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A . 表明国家正在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要协调发展 C . 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完全不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D .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
  • 11. (2023八下·西华期末) 如图为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    )

    A . 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B . 土地改革后农民支持工业的决心 C . 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 D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人的愿望
  • 12. (2023八下·佛山期中) 创建于清道光年间(1840年)的镇江恒顺酱醋厂,是酱醋行业著名的老字号。1955年恒顺酱醋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 . 土地改革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人民公社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13. (2024八下·南海期中) 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下图是他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通过此次会议,他可以见证(    )

    A .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 14. (2024八下·吉安月考)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不会看到的情景是(    )
    A . 国家没收资本家的生产资料 B . 手工业者组织木器生产合作社 C . 帽子厂挂公私合营的新厂牌 D .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 15. (2023八下·麻章期末)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 .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B . “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 C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 16. (2023·广州模拟) 下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

    时间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

    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产、社会主义

    人民、发展、改革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A . 在建设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 . 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 . 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 D . 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 17. (2023八下·深圳月考) 1960年1月1—2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号召1960年“自始至终要跃进、各行各业要跃进”,产量、品种、成本和安全要“样样红、满堂红、红到底,实现全面跃进。”材料表明当时(    )
    A . 经济发展迅猛 B . 存在冒进思想 C . 产业比例协调 D . 强调安全生产
  • 18. (2023八下·广州期中) 下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 . 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 . 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 . 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 19. (2024八下·阳泉期末) 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 土地改革的开展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 “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20. (2023八下·深圳月考) 与下图B阶段所示历史阶段对应正确的建设成就是(    )

    A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 .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C .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 . 包头钢铁基地建成
  • 21. (2024八下·大连期末)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 . 阶级斗争为纲 B .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 实现共同富裕 D .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 22. (2023八下·麻章期末) 绘制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在整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奋斗历程时绘制的党史年代尺,其中第④处的内容是(    )

    A . 中共七大 B . 八七会议 C . 中共八大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23. (2023八下·成都期中) 下图法新社记者的评论是基于中国(    )

    A .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国家 B . 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 C . 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材料题(24小题共12分,25小题共12分,共24分)
  • 24. (2023八下·深圳月考)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某校历史小组开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成果”主题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面问题。

    【人物篇】

    材料一

    【成就篇】

    材料二

    从1953年到1957年,共有596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1949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为30%,到1957年,上升到56%;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5%,其中重工业比重由1952年的26.4%上升到1957年的48.4%。

    【改造篇】

    材料三

    1. (1) 上面两位人物是20世纪50年代感动中国的楷模。请你写出图中两位人物的姓名,简述其英雄事迹。
    2. (2) 我国取得材料二中的建设成就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 (3) 图3、图4所示场景的出现分别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这两大政策实施的主要方式分别是什么?
    4. (4) 【感悟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头20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你总结我国当时能够取得这些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
  • 25. (2023八下·深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摘自部编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自《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当时经济建设“急于求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材料二中,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谁?
    2. (2)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论证充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