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下册(2024修订) /旧版目录 /16*最苦与最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16 最苦与最乐 ...

更新时间:2023-04-06 浏览次数:4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6小题) 
  • 1.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使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 B . 能否尽到自己的责任,是一个人在生活上拥有幸福的前提。 C . 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D . 梁启超先生的苦乐观让我树立了责任。
  • 2. 读《最苦与最乐》回答:下面句子表述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 . 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 . 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 .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____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____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____茶,____滚滚红尘中偶尔____的一颗散淡的心。 

    A . 缭绕  荡漾 不是 而是  歇息 B . 环绕  荡漾 不是  就是  栖息 C . 环绕  飘扬 不是 而是  歇息 D . 缭绕  飘扬 不是  就是  栖息
  • 4. 下面句中画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虽然中国有了自己的航母,但是想要从容地应对敌国的挑衅,中国海军、空军依然任重道远 B . 不去计较,放下肩上沉重的包袱,才能在生命的征途中如释重负 C . 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对弱势群体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D . 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 , 好好吸取教训,下次再赢回来就是了。
  • 5. 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____。 

    A . 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 . 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 . 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 . “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 6. 下列出自《最苦与最乐》的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失意:失去意义。 B . 循环: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C . 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D . 排解:调解(纠纷);排遣。
二、解答题(共2小题) 
  • 7. 阅读《最苦与最乐》,回答问题。 

     文章标题中的“最苦”与“最乐”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 8. 课文《最苦与最乐》用一串排比设问句开篇,反复阅读课文,体会这种开篇方式的优点。想一想:以这种方式开头的文章,你以前读过吗?如读过,把你读过的文头抄录在下面,然后和本文开头作一对比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我就连这个人的面也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了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了的,我对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种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 (1) 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贫、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2. (2)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3. (3) 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①“卸却”责任指。(10字以内) 

       ②“解除”责任指。(10字以内) 

    4. (4) 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5. (5) 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6. (6) 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 10. 阅读《快乐是一种能力》,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快乐是一种能力

           ①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异。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②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上。

           ③人非圣贤,有错难免。这种错,或是讨论中讲了错话,或是创新实践中做了错事。孔子说得好:“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之方也,亲亲为大也;亲亲为大,和睦相处,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事情就是这样: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恕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同事、同志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论语》中说:“宽则得众。”得众者得快乐得成功。绪儒斯也说:“宽容大量会使强者变得更强。”

           ④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深山老林虽然天蓝水绿,但老百姓饭碗里的东西却未尽可意;城里的物质五光十色、丰富异常,但烦躁与污染却时时惹人烦恼。事情就是这样: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

           ⑤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对于当代共产党人来说,信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论路多远、道多难,一定能冲破关山重重最终实现。事情就是这样:只有极度信服、尊重并为之奋斗的才能叫信仰。这种信仰,与志相联,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

           ⑥快乐是能力,能力兴细微。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结构严谨,从提出中心论点,到围绕几个分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再到小结全文,一气呵成。 B . 下面这个事例可作为事实论据用于第4段中: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以无可比拟的快乐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成功发明了炸药,他因此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C . 本文全篇语言通俗明白,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 第⑥段中的“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句,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地点明了文章中心。
    3. (3) 本文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它的作用。

    4. (4) 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第④段中“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理解,并举一例谈谈你的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