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本课综合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 17 短文两篇...

更新时间:2023-04-06 浏览次数:4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共4小题) 
  • 1. 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 2. 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1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细致描绘莲花的形象和品质,说明自己爱莲的原因。 B . 表面上写的是莲,实际上写的是君子,爱莲也就是爱君子。 C . 文中的两个“独”字,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颐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相同。
  • 3. 下列对课文《爱莲说》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惜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 . 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 . 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 . 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 4. 下列有关《爱莲说》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议论文中的一类,“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是以解释为主 B . 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对莲进行了描写 C . 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D . 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语言运用(共2小题) 
三、默写(共1小题) 
  • 7. 根据文章《陋室铭》,按要求默写。 
    1. (1) 本文的主旨句是:。 
    2. (2)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3. (3) 全文中画龙点睛(或唯一散句)的语句是:? 
    4. (4)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5. (5) 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 
    6. (6) 文中描写室内景物的语句是:;文中描写室外景物的语句是:。 
    7. (7) 写室中之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 
    8. (8) 写室中之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 
    9. (9) 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10. (10)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 
    11. (11)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语句是:。 
四、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 8.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出淤泥而不 

       ②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③陶后鲜有 

       ④到山花烂漫时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3. (3) 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 (4) 【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5. (5) 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 9.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惠子相梁 , 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 , 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惠子相梁》) 

     【注释】①梁:国名。②鹓雏: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练实:竹实。④醴(lǐ):甜美的泉水。⑤鸱(chī):猫头鹰。⑥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1. (1) 解释下面加点字意思 

       ①惟吾德 

       ②无案牍之 

       ③谓惠子 

       ④搜于 

    2. (2) 朗读停顿请用“/”标一处 

       ①无 丝 竹 之 乱 耳 

       ②夫 鹓 雏 发 于 南 海 

    3. (3) 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A . 南海      飞北海 B . 非练实不      一或进粟一石 C . 无丝竹乱耳      庄子往见 D . 有仙则      其为鹓雏
    4. (4) 翻译。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5. (5) 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两篇文章中两位作者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