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张仲景 ②华佗 ③李时珍 ④魏征
第一类:《论语》《老于》《墨子》 第二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第三类:《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用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的话来概括,就是“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在科技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着对外科技交流,存在着对外科技的接纳和吸收,但我国的科技体系却是独立形成的。同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用性特点在中国古代许多科技领域中都有所体现。除讲究实用外,古人还特别注重事物的整体关联和辩证关系,整体性、辩证性特点在许多学科中都有所反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用“正确”表示,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用“错误”表示,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用“没有”表示。
材料一: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听说)贵(尊重)妇人,即为带下医(妇科医生);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风、寒、湿等老年病症);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摘编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材料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辫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摘编自《伤寒杂病论》序
材料三: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放眼全球,瘟疫是最大的人类杀手,没有之一。美洲大陆上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的消亡背后,都隐现着瘟疫的魔影,而埃及、巴比伦和印度三大文明古国,还有曾经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亦是战争与瘟疫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瘟疫从未压垮过中华民族,这与中国自古至今的抗疫智慧是密不可分的。
材料一:唐朝中期以前,疫情通常被消灭于萌芽阶段,唐朝中期以后疫情频发,代宗辛丑岁(762年),大旱,三吴饥甚,人相食。明年大疫,死者十七八,城郭邑居为之空虚,而存者无食,亡者无棺殡悲哀之送。
——《吊道殣文》
材料二:“其令郡国被(遭受)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
——《汉书》
材料三:“可敕太常于闲敞之处,别立一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
——《魏书帝记》
材料四:“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事毕条疏奏来。”
——《全唐文》
材料五:中医和中药在组织疫情蔓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和广泛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用,传承中医药事业”。
①(基础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期以前疫病能迅速消灭在萌芽阶段的原因有哪些?
②(拔高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期以后,疫情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①(基础题)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应对疫病流行所采取的措施。
②(中档题)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应对疫病流行所采取的措施。
③(拔高题)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应对疫病流行所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