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4-30 浏览次数:34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图为《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对图中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

    A .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B . 使用磨制石器剔肉 C . 已经会做米饭 D . 过着群体生活
  • 2.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6000年前黄河流域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 B . C . D .
  • 3. 据《尚书》记载,尧时期“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农田被淹。最终消除上述水患的是(   )
    A . B . C . D .
  • 4. 时间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七年级某同学在复习夏商周政权更迭时制作的时间轴。时间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据《春秋大事表》记载:春秋时期,鲁国作为诸侯朝见周天子仅三次,而去齐国十一次,去晋国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 兼并战争,变法改革 B .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C . 社会动荡,经济凋敝 D . 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 6. 据《史记》记载:“蜀守冰凿离雄,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让“百姓享其利”的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驰道 C . 长城 D . 灵渠
  • 7. 2022年2月,经过五年考古发掘,山东省淄博市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正式确认为稷下学宫遗址。这里曾是各学派交流之地,是名家学士讲学之地,为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与稷下学宫直接相关的是(   )
    A . 良渚文化 B . 诸侯争霸 C . 百家争鸣 D . 秦灭六国
  • 8. 七年级某班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以下历史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D . 政权分立与科技进步
  • 9.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公元前221年是(   )

    A . 公元前2世纪 B . 公元2世纪 C . 公元前3世纪 D . 公元3世纪
  • 10. 下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该制度最根本的特点是(   )

    A . 层层分封 B . 等级森严 C . 皇权至上 D . 分权制衡
  • 11.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南海郡。当时南海郡尉任嚣在现广州中山四路附近修建城廓,称为“任嚣城”。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A . 任嚣是秦始皇宗亲 B . 任嚣掌握官吏任免权 C . 南海郡是中央机构 D . 南海郡隶属中央政府
  • 12. 下图是秦始皇时期的铜诏版,共有四十字,其中有“法度量……皆明壹之”。据此可知,秦朝(   )

    A . 统一文字 B . 统一货币 C . 统一度量衡 D . 同一车轨
  • 13.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这里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其领导人是(   )
    A . 张角、张陵 B . 陈胜、吴广 C . 刘秀、刘备 D . 项羽、刘邦
  • 14. 西汉开国七十年间,“京师之钱累百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汉初国家富足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 . 儒家思想深入人心 C . 削弱诸侯抑制豪强 D . 北击匈奴声威远播
  • 15. 《汉书》记载:“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两位皇帝采纳这些建议的共同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抑制豪强地主 C . 稳定经济秩序 D . 实行重农抑商
  • 16.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一面衣镜,孔子画像位于镜框背板的左上角(以左为尊),居高临下。衣镜盖板上有关于孔子生平介绍的《衣镜赋》,文中暗示了孔子受天命而降生。以上古发现印证了汉武帝实施(   )
    A . “推恩令” B . 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C . 盐铁专卖 D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 17. 东汉中后期,皇后的兄弟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这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   )
    A . 豪强横行 B . 外戚专权 C . 宦官专权 D . 州牧割据
  • 18. 丝绸之路开通和拓展之后,商旅往来频繁,他们带着丝绸等货物,从①出发,最远可到达②,甚至更远的地方。图中①②分别是(   )

    A . 洛阳、大月氏 B . 长安、大秦 C . 洛阳、大秦 D . 长安、安息
  • 19. 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良种马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材料可以用于研究丝绸之路开辟的(   )
    A . 背景 B . 目的 C . 过程 D . 影响
  • 20. 按照下图的分类标准,①处应为(   )

    类别一:蔡伦    张衡    祖冲之

    类别二:蒙恬    卫青    霍去病

    类别三:扁鹊    华佗    ①

    A . 司马迁 B . 主父偃 C . 郦道元 D . 张仲景
  • 21. 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
    A . 台湾 B . 海南 C . 日本 D . 印度
  • 22. 西晋时,鲁褒在《钱神论》中说:“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视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这说明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
    A . 民勤乐业 B . 清谈论道 C . 兄友弟恭 D . 唯利是图
  • 23. 魏晋时期,造纸技术的进步和纸的大量使用,藏书、抄书之风日渐盛行,对书法和字体的演变起到了推动作用。“字体的演变”是指(   )
    A . 顾恺之独创楷书 B . 锺繇独创楷书 C . 王羲之独创楷书 D . 胡昭独创楷书
  • 24. 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秦始皇“焚书坑儒”

    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B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

    C

    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D

    晋惠帝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封王先后起兵

    导致黄巾起义

    A . A B . B C . C D . D
  • 25. 将考古发现与史书记载相互印证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最符合该方法的是(   )
    A . 蓝田人遗址与《关于陕西蓝田人研究综述》 B . 耧车模型与《齐民要术》关于耧车的记载 C . 利簋铭文与《史记·殷本纪》 D . 殷墟甲骨文与仓颉造字的传说
二、综合题
  • 26. 据学者研究,“中国”一词蕴含的意义极为丰富,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民族概念、文化概念和政治概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观念的产生,至少可以上溯至商代。“中国”观念是周边部族对中原王朝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产物。这种早期的“中国”认同,经历了由多元并存到趋于一体的十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

    ——摘编自田广林、翟超《从多元到一体的转折:五帝三王时代的早期“中国”认同》等

    材料二:“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中”指居中集众之旗,引申为中心、中央;“国”指执戈捍卫之城,进而指称军事、政治中心地。“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与“四方”对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等

    材料三: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移动的“中国”,各个王朝分分合合,历代王朝中央政府所控制的空间边界,更是常常变化……但中国已经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体”。

    ——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等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观念产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中国”一词最初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周天子统治“四方”的政治制度及其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结束春秋战国和三国鼎立分裂状态的王朝,并分析中国国家发展的主流趋势。
  • 27. 生产力提高是社会进步的根源,经济的活跃又与多种因素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发生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东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28. 重要文化遗存的不断发现和发掘,勾勒出中华文明的脉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迹定书】

    材料一:

    目前,所能看到时代最早的古代文字是甲骨文,这种文字不仅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而且在造字方法、书写技巧等方面较为成熟。——摘编自裘锡圭《文字学概论》

    【交流互鉴】材料二:

    银盒盖子和盒身上采用锤牒工艺制成对向交错的蒜头型凸纹,这种工艺与纹饰、造型是古代西亚波斯银器的特点。银盒进入中国后,中国工匠根据汉代银器的特点,在盖子上焊接了盖钮,在盒底加了圈足。——摘编自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院文物介绍

    【交融并进】材料三:

    北朝各族以轻便的上衣下裤为主,这与汉族上衣下裳不同。受到北朝服饰的影响,汉族服饰开始朝上衣下裤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汉族对这种服装样式进行了改造,将细窄的衣袖改成下部宽大的长袖子,如河南邓州出土的南朝画像砖上的人物。同时,北朝服饰也吸收了汉服的形制,从而形成了礼服遵循古制的服制系统。——摘编自赵超《北朝服饰——云想衣裳系列》

    1. (1) 根据材料一,列举两种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银盒工艺造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的社会发展状况。
    3. (3) 材料三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哪一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特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