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3-04-13 浏览次数: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3高二下·永寿月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

    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美术与戏曲艺术既相互借鉴,又相得益彰。戏曲人物画,作为戏与画结合的代表,因受到戏曲文化滋养而呈现崭新面貌,既深得大众喜爱,亦拓展了艺术表现领域、创作观念及审美趣味,成为一种独特、独立的艺术题材,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画与戏曲艺术同宗同源,又各成体系;两者有共同的审美追求,又有各自的艺术特性。作为将中国画与戏曲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戏曲人物画画中有戏,戏中亦有画。画里画外,戏里戏外,交织着社会万象与人生百态,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和戏曲艺术共有的美学特征。在戏曲表演中,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各自的程式动作。这些动作源于生活,但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夸张和美化。比如,“趟马”表演中,马为虚,马鞭为实,一虚一实,构筑起富有想象力的艺术空间。在戏曲舞台上,演员的形体动作,作为相对活跃的视觉因素,与布景、服饰、妆面、道具等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造型整体,成为“织在时空中的图画”。这种超脱灵动的时空形态、以形写神的审美追求,与中国画创作理念不谋而合。正是在对戏曲艺术“手眼身法步”的韵致与妙趣的意象化捕捉中,戏曲人物画实现了艺术的二次创造,凸显国剧与国画在审美旨趣上的内在和谐。

    戏曲人物画,作为对戏曲艺术的再创造,一方面要把握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另一方面要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其创作重在把握“情态”,营造“意境”。只有准确把握角色的瞬间情态,才能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戏曲演员的一举步、一甩袖,一瞥眼、一扬眉,无不具有丰富意涵,这就要求美术工作者对戏曲文化有深刻理解,有较强的审美感受力。关良常去戏院看戏,他以戏入画,与对京剧情有独钟是分不开的。作为资深票友,关良不仅自幼看戏,还向富连成科班老生和盖叫天学戏,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言:“我想要画好戏剧人物,自己首先必须弄清有关戏目的剧情、场次、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各自性格的特征,要着意把人的精神气质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画出的人物和观者息息相通,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中国画十分讲求“意境”。具体到戏曲人物画,营造意境最关键的是,画面上的各种造型元素都要有一种相互照应的整体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生发,构成一种符合人物情态和画面表现所需要的情境,传达出独特的“戏韵”。“老生重端方,小生宜潇洒,花脸重豪迈,丑角需灵活,旦角崇袅娜。”这要求美术工作者将舞台上的艺术内核,化为作品的精神追求,定格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并结合中国画的笔墨与色彩表现,赋予其新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构图和笔墨挥洒不囿于舞台所限,使观者能够通过画面回味戏中精妙,感受画者巧思。

    (摘编自王志纯《丹青戏韵 笔墨传薪——戏曲人物画的传统文脉与当代发展》)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戏曲人物画是戏与画结合的产物,在戏曲文化滋养下成为一种独特、独立的艺术题材。 B . 中国画与戏曲艺术既同宗同源,有共同的审美追求;又各成体系,有迥异的文化特质。 C . 戏曲人物画在表现戏曲艺术“手眼身法步”的韵致与妙趣中实现了艺术的二次创造。 D . 戏曲人物画是对戏曲艺术再创造,画家要深刻理解戏曲文化,有较强的审美感受力。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站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度,揭示戏曲人物画对于推动中国人物画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B . 文章第三段以“趟马”表演为例阐述戏曲人物画具有“虚实相生”的美学特征,生动形象。 C . 文章第四段引用画家关良回忆录中所言,意在阐述戏曲人物画创作重在把握“情态”的道理。 D . 文章论证有所侧重,在戏曲人物画把握“情态”和营造“意境”两个创作重点中更强调后者。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演员在戏曲舞台上的形体动作与布景、道具、服饰等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造型整体,如同“织在时空中的图画”。 B . 关良不仅自幼看戏,还向演员学戏,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这为他以戏人画,创作戏曲人物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 . 戏曲人物画营造意境的关键在于,画面上各种造型元素相互照应、生发,构成特定情态和画面,传达独特“戏韵”。 D . 林风眠采用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手法,以大胆的色彩和抽象的几何形式来表现京剧人物,这不属于传统的戏曲人物画。
  • 2. (2023高二下·永寿月考)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一个人通过脑电波对另一人的大脑进行“控制”,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然而,近日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进行了一次人脑“意识融合”试验,让科幻成为现实。

    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教授罗杰西·拉奥日前在该校进行了一次试验。拉奥坐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头部通过电极与一台脑电图描记器相连。此时,在校园另一侧,拉奥的同事安德里亚·斯托克头戴一顶装有经颅磁刺激线圈的紫色游泳帽,线圈正好对准控制他右手活动的头部左运动皮层。

    拉奥注视着电脑屏幕,想象自己正在操纵一个电子游戏,并在游戏中用右手发射火炮,此时他的手并没有动。脑电图描记器录取了拉奥“发射火炮”的脑电活动信号,并传输到斯托克头上的经颅磁刺激线圈,斯托克随即移动起右手食指,敲打了面前键盘的空格键。按照斯托克的描述,感觉右手不由自主地活动,就像神经抽搐一样。

    谈到自己的最新试验,从事脑机接口研究已逾10年的拉奥认为,斯托克大脑中读取的只是简单的脑信号,而不是思想,这种“意识融合”试验无法不知不觉地用在任何人身上,更谈不到对他人进行“操控”。拉奥强调,这一研究在未来将产生巨大的应用价值。比如,当一架飞机上的飞行员丧失驾驶能力时,地面上的飞行员可通过脑控技术帮助机上的其他人操纵飞机降落。

    (摘编自陈一鸣《神奇的“脑控”技术》)

    材料二:

    脑控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发展潜能甚大。2020年,马斯克(Elon Musk)推出一款脑控芯片,通过微创方式植入人的大脑,可以用来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机能,甚至可以和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对治疗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甚至精神类疾病,都有一定效果。

    随着脑控科技的发展,它有望逐步应用于游戏娱乐、学习教育、智能家居乃至军事领域。美国的Emotiv和Neuro Sky两家公司正在研发脑控电子游戏设备,在其设计中,手柄、鼠标等传统游戏操控设备成为历史。在学习教育方面,马斯克的脑控技术公司Brain Co已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可以在教室中使用脑电图检测技术的产品,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打造注意力更集中、更有效率的课堂。

    在2020年的世界机器人大赛上,脑控打字,脑控识图,脑控无人机起飞、降落、旋转等近乎科幻的场景纷纷亮相,向世人展示了脑控技术未来的无限可能。

    (摘编自阙玉叶《脑控新技术:福兮?祸兮?》)

    材料三:

    据联合早报报道,全球顶级富豪马斯克像电影《复仇者联盟》里的情节一样,致力于开发可植入“脑控”芯片的尖端科技。现在,这项技术正在向人体试验迈进。

    该公司已经招聘了临床试验主任和临床试验协调员。这意味着该公司离将“脑控”芯片植入人类大脑的长期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根据Neuralink的最新招聘通告显示,临床试验主任已与一些最具创新精神的医生和顶级工程师密切合作,希望能将“脑控”芯片植入人类大脑。

    (摘编自《马斯克的“脑控”技术正在向人体试验迈进》)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拉奥认为,脑控技术的“意识融合”,不是麻痹别人的“意识”和“思想”,只限于读取简单的脑信号,服务人类。 B . 马斯克发掘了脑控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部分潜能,使之用来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机能,治疗老年痴果、记忆力减退等。 C . 脑控打字,脑控识图,脑控无人机起飞、降落、旋转等场景的纷纷亮相,给人类脑控技术未来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D . 马斯克致力于开发可植入“脑控”芯片的尖端科技,其研发团队中有最具创新精神的医生和顶级工程师。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拉奥和马斯克有关“脑控”芯片技术的研究,都得益于文学作品中有关想象的相关情节的启发。 B . 拉奥在对斯托克进行人脑“意识融合”试验的时候,成功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传递给了对方。 C . 马斯克掌握了将芯片植入人的大脑的技术,并将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领域。 D . 马斯克开发的可植人“脑控”芯片的尖端科技,又向人体试验迈进了一步,离他的长期目标更近了。
    3. (3) 拉奥、马斯克等科学家对“脑控技术”的研究有何意义?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 3. (2023高二下·永寿月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碗热汤

    赵向辉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踩在上面,一阵阵寒意从脚底一直传到指尖。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个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举起右手,嘴也哆嗦着说:“我只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 , 说:“能,等一下,我去端。”

    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

    “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老婆婆摇动着依旧在哆嗦的右手说,而且,(A)说完就留下了两行泪水。“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服务员边说边转身用袖子抹了两下双眼。

    老婆婆用哆哆嗦嗦的右手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羞怯地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家离这里远吗?”“不远,就在税务角那块儿。”

    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一间屋子,门上写着经理室。

    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本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一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

    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

    男士用左侧手臂端着箱子走过三桌顾客,都没抽中。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阿婆,吃好了吧,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看看中奖了吗?”老婆婆用茫然的目光看着男士。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老婆婆还是茫然,但是她照做了,拿出来一小张粉色的方块纸。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2000元。”

    大家鼓起掌来。男士从衣袋里拿出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阿婆,您中奖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老婆婆说:“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家里有钱。”男士说:“这不是我白给您的,是您抽奖中的,放心拿着吧。”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看来老天还是舍不得让我和老头子死的。”

    一名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B)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

    继续抽奖,两桌客人抽中了二三等奖,粉纸上分别写着免单和半价。结账时,两桌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一人说:“我看出来了。”另一人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

    客人都离开后,最先接待老婆婆的服务员问:“经理,你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太棒了!”经理说:“还得感谢你呢,我经过时正好听到了你和阿婆的对话,开始留心,又看到你自己拿出二十多元钱给阿婆买饭,临时起意决定帮老人家一把,匆忙中策划了抽奖环节,却被客人看出来了。”

    开车出去的男服务员回来后,把车钥匙交给经理时说:“车上和老婆婆聊天,她已经80多岁了,太可爱了,像我太奶奶。”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首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等,营造了凄寒的氛围,为下文老婆婆的出场做了铺垫。 B . 小说画线句中的“怔了一下”,表现了服务员在听到老婆婆的要求后内心的苦恼与挣扎,她在思考要不要帮助老婆婆。 C . 小说多次写到老婆婆哆嗦的右手,属于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老婆婆年事已高、身体虚弱且十分寒冷的特点。 D . 小说A处和B处都写到老婆婆流泪的情景,A处主要是因为生活的窘迫而流泪,B处是因为受到帮助后感动地流泪。
    2. (2) 文章结尾部分一客人说“我看出来了”,这一情节并不让读者感到突兀,是因为前面有伏笔,请将伏笔之处简要概括出来。
    3. (3) 文中饭店的服务员和经理是以怎样的方式对老婆婆进行帮助的?你对这种方式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作品与现实具体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3高二下·永寿月考) 文言文阅读

    八月,己卯,雨霁。庚辰,李渊命军中曝铠仗行装。辛巳旦,东南由山足细道趣霍邑。渊恐宋老生不出,李建成、李世民曰:“老生勇而无谋,以轻骑挑之,理无不出;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渊曰:“汝测之善。”渊与数百骑先至霍邑城东数里以待步兵,使建成、世民将数十至城下,举鞭指麾,若将围城之状,且诟之。老生怒,引兵三万自东门、南门分道而出,渊使殷开山趣召后军。后军至,渊欲使军士先食而战,世民曰:“时不可失。”渊乃与建成陈于城东,世民于城南。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出基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老生兵大败。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日已暮,渊即命登城,时无攻具,将士肉而登,遂克之。渊赏霍邑之功,军吏疑奴应募者不得与良人同,渊曰:“矢石之间,不辨贵贱;论勋之际,何有等差,宜并从本勋授。”壬午,渊引见霍邑吏民,劳赏如西河,选其丁壮使从军;关中军士欲归者,并授五品散官,遣归。或谏以官太滥,渊曰:“隋氏吝惜勋赏,此所以失人心也,奈何效之!且收众以官,不胜于用兵乎!”庚寅,宿鼓山。绛郡通守陈叔达拒守。辛卯,进攻,克之。叔达,陈高宗之子,有才学,渊礼而用之。癸巳,渊至龙门,刘文静、康鞘利突厥兵五百人、马二千匹来至。渊喜其来缓,谓文静曰:“吾西行及河,突厥始至,兵少马多,皆君将命之功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出其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 B . 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出其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 C . 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出其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 D . 渊建成战小却/世民与军头临淄段志玄自南原引兵驰下/冲老生陈/出其背/世民手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将数十骑至城下”与“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两句中的“骑”字含义相同。 B . “陈于城东”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的“陈”字含义相同。 C . “将士肉薄而登”与“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薄”字含义不同。 D . “以突厥兵五百人”与“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以”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渊命令军队趁雨后天晴做好战斗准备,他和李建成、李世民商议诱敌之策后,抄小路奔向霍邑,最终以骂战的方法引得宋老生出战。 B . 李渊想让军士吃完饭再战斗,在李世民建议下马上分兵列阵,勇击敌军,傍晚在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将士们攻下霍邑。 C . 李渊在攻取霍邑后颁赏授官,挑选霍邑强壮的男丁从军;关中的军士要回乡的,他不吝惜勋位赏易,都授予五品散官,然后让他们回去。 D . 李渊攻克绛郡后,对率兵拒守的郡通守陈叔达待之以礼并任用他;到达龙门后,刘文静带突厥兵马来援,他赞赏刘文静的传命之功。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脱其固守,则诬以贰于我,彼恐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

      ②渊兵先趣其门,门闭,老生下马投堑,刘弘基就斩之,僵尸数里。

  • 5. (2023高二下·永寿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定居临安一带(今浙江杭州),部分士人不忘故国,时发感慨。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作开头运用征鸿和归燕进行比兴,表达了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 B . “一春”是指词人对家乡的怀念从春分、春社,直到寒食,经历了整个春天。 C . 钱塘江的春浪主动来献殷勤,要送他回家,表现词人内心对归乡的期盼欣喜。 D . 全词伤春更是伤己,寄寓了词人漂泊之感、思乡之愁、自怜之意、牵挂之情。
    2. (2) 有人认为本词“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极妙,请加以赏析。
  • 6. (2023高二下·永寿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教诲子路什么是聪明的两句话是“”。
    2. (2) 《论语·卫灵公》)中孔子描述“人与道”关系的句子是“”。
    3. (3) 孔子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3高二下·永寿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I

    酷夏,心不静,气不顺,       之余,除了听听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以外,唯靠读书静心。

    鲁迅的《故事新编》共八篇小说,是鲁迅辗转京、厦、广、沪四地而作。用时竟达十四年。在给友人的信中,他一再强调自己不太爱惜身体……在我看来,他并非厌世,而是身不由己。

    一个读透古书的人,写起拟古之作,可谓      。巧妙的架构,灵气飞溅的对话体,每读一遍,便激赏一次,让人      

    《故事新编》的脉络,分明是鲁迅的心迹。他写《补天》,契合着欲补苍天的志向:写大禹的《理水》篇他精神的务实趋真得以践行;表现“隐”与“退”的是《采薇》:对于威权《铸剑》则是轻蔑与挑战;《非攻》篇,借墨子这潭深水,倒映出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再然后,以《出关》《起死》,涂抹出人生与社会的苍凉。

    调皮的文笔、始终蓬勃着的少年气及沉浸式的浪漫,让这个故去八十七年的、也曾壮怀激烈过的人,依然是我们的恩师和益友。如今,我们读他的书,就当是吹一吹空调,仰仗他的冷峻和深远,让酷热笼罩的心头又一次享受清凉。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着结构混乱、语句不通、标点不妥等问题,请加以修改,变成结构整齐、表达流畅的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 8. (2023高二下·永寿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若认真品,“濯清涟而不妖”很值得玩味。      ?没有。不管在“清水”还是无毒的浊水,莲的生长过程和状态都大同小异;即使生于浊水,花骨朵照样不妖;即使生于“清水”,盛花照样妖艳。

    莲并不能生长在没有泥沙的纯粹的清水之中,      。植物长期身处纯水,将造成清水变浊、植物营养不良而病死。许多荷塘的水不清,甚至浑不见底,但不表示水质差、没营养、有毒害。事实证明,出淤泥的莲总比不染泥的清水芙蓉要长得好;纯水培的莲光长叶、不开花,其浸水部分的表面容易滋生细菌、代谢掉后留存水中会污染纯水。

    那为什么古人常写芙蓉出自清水呢?因为清水之下有淤泥——给养花的水加入土壤,由于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水里的大分子化合物,大颗粒杂质也能沉淀至底,被土壤稳固,久而久之水便变得清澈,植物也活得健康了。

    简单地说:       , 污染清水的是莲。这里头的曲径通幽之味,就留待你品、你细细品了。

    1. (1)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加点词语“许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B . 唐僧道:“贵府至灵山还有许多远近?”众僧道:“我们未走,不敢妄对。” C . 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儒林外史·第一回》) D . 县主又问客人道:“你银子是许多?”客人道:“五十两。”(《古今小说》)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2022高二下·宝鸡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战国策》中有言:“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意思是一个人辩论的力量比九鼎还重,凭借三寸之舌能够胜过百万雄兵。这里赞美了能言善辩的好处。《论语》中有言:“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焉用佞?”意思是伶牙俐齿地与别人争辩会惹人厌恶……一个人为何要能言善辩呢?孔子的话肯定了讷言的好处。

    有时候,不同古人的言论看似矛盾,但实则是他们在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体现出他们独特的人文思想和精神特征,而这些思想在当代国家、民族、社会的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能言”和“讷言”有何个人的理解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