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日照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23 浏览次数:92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图所示文物可以主要用于研究(   )

    A . 古代农业古代畜牧业 B . 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 C . 古代商业古代手工业 D . 古代渔业古代畜牧业
  • 2. 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用是(   )

    A .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 . 继承了春秋战国货币的风格 C . 促进了货币种类的多样化 D . 适应了商业贸易繁荣的形势
  • 3. 有一位作家,在游览古代中国某项工程后感慨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者是(   )
    A . 李春 B . 李冰 C . 沈括 D . 蒯祥
  • 4.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一场最出自苏轼的名篇,它描述了(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5. 明太祖朱元璋对中央、地方机构进行改革。下列机构在改革后得以保留的是(   )
    A . 行中书省 B . 厂卫 C . 六部 D . 丞相
  • 6. 近代中国有一地方官员上奏清廷“急挽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其背景应是(   )
    A . 《南京条约》签订 B . 《北京条约》签订 C . 《马关条约》签订 D . 《辛丑条约》签订
  • 7. (2023八上·赵县期末) “以为吾中国……无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持这种观点的应是(    )
    A . 顽固派 B . 洋务派 C . 维新派 D . 革命派
  • 8. (2023八上·赵县期末) 下图为某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板书片段。其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

    A . 林则徐 B . 洪秀全 C . 康有为 D . 孙中山
  • 9. 1919一1922年,《新青年)中“民主”出现次数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 国民大革命的进行 C . 新文化运动的结束 D . 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 10. 下图为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影响这一分布情况的因素是(   )

    A . 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B . 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 C .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D .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 11. 1947年,毛泽东提出人民军队“作战十大军事原则",其中,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以下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A . 秋收起义 B . 四渡赤水 C . 百团大战. D . 三大战役
  • 12. 下图文字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位英雄模范人物的日记。这位模范人物是(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雷锋 D . 邓稼先
  • 13. 《人民日报)元旦献词中,“发展”“中华民族”“奋斗”“梦”“复兴"“担当"等主题词出现频率最高的阶段应该是(   )
    A . 1979-1988年 B . 1989-1998年 C . 1999-2008年 D . 2009-2020年
  • 14. (2022九上·西安月考) 下图是被称为古代希腊的建筑象征,最初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艺术。据此可知(    )

    爱奥尼亚圆柱

    A . 基督教在古代希腊广泛传播 B . 古代两河流域孕育了西方文明 C . 古代希腊成为世界文明中心 D . 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与交融
  • 15. “为此,他们便不得不……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下作品与这一阐述相符合的是(   )
    A . 《荷马史诗》 B . 《掷铁饼者》 C . 《蒙娜丽莎》 D . 《天方夜谭》
  • 16. 尽管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约90-168年)的著作《地理学革命》对世界的描绘很不准确,如北美大陆还不存在,非洲和南极紧紧相连等。但在15世纪这部著作在西欧被关注并广泛流传。这是因为西欧人热衷于(   )
    A . 复兴古典文化 B . 探索新的商路 C . 发展文化教育 D . 反对教会愚昧
  • 17. “……所有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在世界近代史上,这件事最先发生在(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法国 D . 俄国
  • 18. 历史学家高度评价这项发明:“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完成该发明的是(   )
    A . 凯伊 B . 哈格里夫斯 C . 斯蒂芬森 D . 瓦特
  • 19. 1870年,英格兰的剧院数量差不多有200家,其中伦敦有44家、利物浦有9家、曼彻斯特3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 . 电力照明已经普及 B . 城市化进展显著加快 C . 贫富差距基本消除 D . 工人生活条件迅速改善
  • 20. 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与“它的精神”相符合的是(   )
    A . 法国大革命 B . 美国内战 C . 二月革命 D . 十月革命
  • 21. 下表为苏联航空工业拨款统计(万卢布):

    年代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飞机制造

    989.8

    1805.8

    4892.4

    5881.9

    发动机制造

    531.8

    1464

    3669

    3861.5

    科技研发

    0

    28.1

    1634.8

    986.5

    人员培训

    0

    0

    558.8

    604.1

    其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经济政策的促进 B . 指令性计划经济的推行 C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 侵略战争阴云的迫近
  • 22. 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要求国会授予他“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这是因为(    )
    A . 经济大危机日益严峻 B . 美苏矛盾趋向尖锐 C .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 . 日本试图独霸亚洲
  • 23. 如果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展开探究,首先应关注的是(   )
    A . 《波茨坦公告》 B . 《联合国家宣言》 C . 《开罗宣言》 D . 日本投降书
  • 24. 一学者认为,“所谓的经济援助方案有两个重要的战略目标:第一,控制西欧社会的命脉;第二,将西欧社会绑在‘冷战'的战车上。"这个“方案”是指(   )
    A . 杜鲁门主义 B . 马歇尔计划 C . 《北大西洋公约》 D . 《华沙条约》
  • 25. (2022九上·东明期末) 联合国旗帜正中徽记的基本含义应该是(    )
    A . 保护地球环境 B . 消除种族歧视 C . 维护世界和平 D . 推动全球一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普)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凤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迟)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唐)王建(凉州行)

    材料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凤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的《元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故居山城间,四面阛闠(huanhui店铺)区。东西万货集,朝暮百贾趋。

    ——(宋)方间《忆我二首各三十韵》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二所引诗句反映了唐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象?
    2. (2) 材料三中,唐宋时期诗人分布发生较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3)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为贵州籍红军战士刘新扬的一封家书,此信收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原件无标点。刘新扬后来在抗日战争前线英勇杀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父母亲二位大人鉴:

    敬禀者自儿出门转瞬间就是三年了,也没有给二位大人一函,也不知二大人的身体如何。想二大人的身体是很健康的,儿在外为国家出力,也不能在父母身边问安,儿想在为阶级、为中华民族谋解放,为中国人不当亡国奴,所以儿远离父母二大人。可幸儿经过雪山草地,没有丧于敌人之手,这真是几万幸唉!儿在外的生活比在家好得多了,请父母亲不必挂念,将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儿荣归故里,父母的面目上也是光荣的,儿再望父亲来信将家庭的一切来信写明,这是儿希望的,言之不尽,下次再禀告……

    男刘新扬叩禀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四日

    ——根据耿显家《一封“长征家书”的考证及相关思考》

    材料二:牟敦康,山东日照籍的革命战士。1951年4月,他在沈阳接到了父亲牟宜之的来信,鼓励他大胆出国征战:“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不必考虑任何问题……我鼓励你全力以赴,作为我的好儿子,作为人民的好儿子,你可努力为之!”

    1951年8.9月间,牟敦康在紧张的训练之余,给父亲写信:“最近将接受新任务,有可能较长期间不能通信。父亲可不要挂念。多少年来我很渴望着这种改变,决心在那新的环境中、战斗中作出好的成绩来,以回答党多年来的培养与自己的努力,我希望父亲听到我的好消息。尽管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将用自己所有的智慧与主观的努力去克服它,父亲当不用.对我担心。”

    ——据张丁《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1. (1) 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刘新扬烈士的革命经历
    2. (2) 指出材料二中家书的时代背景。
    3. (3) 材料二中的家书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说明革命家书的收藏价值。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今天在这个会议厅里聚集的,已经不再是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了……今天,你们是自由的人民、在世界上有着不同的身分和地位的人民的代表。是的,“亚洲有风暴”,非洲也是如此。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民族和国家从许多世纪的沉睡状态中苏醒过来了。

    我们属于许多不同的国家,我们有许多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是由我们对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的殖民主义的共同厌恶联合起来……我们是由维护和稳定世界和平的共同决心联合起来的。

    我们不能迷恋强权政治。外交对我们说来也不是一件挥舞大棒的事情。我们的政治家大体上都不是有密集的喷气轰炸机队伍做后盾的……亚洲的事务是亚洲人民自己的事,亚洲的前途可以由遥远的其他的民族来决定的日子现在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印尼总统苏加诺在1955年万隆会议开幕式上的演讲。

    材料四:2015年4月,亚非国家领导人汇聚雅加达,共同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

    ——据新华社雅加达2015年4月23日电(记者:郝薇薇、霍小光、徐剑梅)

    1. (1) 结合地图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特点。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图中两位人物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
    3. (3) 根据材料三,说明万隆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并概括指出该演讲所表达的基本理念。(不得照抄原文)
    4. (4) 结合新形势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