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贡献 |
时间 |
安东尼.拉瓦锡(法国人) |
提出物质守恒定律 |
18世纪 70年代 |
贾斯特斯·冯·李比希(德国人) |
制成化学肥料 |
19世纪40-50年代 |
W.H.珀金(英国人) |
制成合成染料 |
19 世纪 50 年代 |
路易.巴斯德(法国人) |
提出疾病的微生物理论 |
19 世纪 50-60 年代 |
召开时间 |
国家数量 |
文件 |
1961年 |
25 |
《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 |
1962年 |
42 |
《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 |
1970年 |
54 |
《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卡萨宣言》 |
1973年 |
75 |
《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关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宣言》 |
材料一:董仲舒云:“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使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董仲舒的意思就是要在富而不骄,贫而不忧,高下有宽度的节限中,来维持一个相当有伸缩余地的社会经济水平。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
——据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组织一有变动,他们都跟着变动。换一句话说,就是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
——摘编自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由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11-15 世纪,出现了“整个欧洲,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国王、贵族、主教和修道院院长都纷纷给他们的城市颁发特许状”的局面。它促使中世纪西欧城市率先突破封建主义的牢笼。表3为部分特许状的内容。
颁发者 |
内容 |
【英】不列特尔市 |
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 |
【英】亨利一世 |
伦敦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任命任何一人或他们所愿的伦敦市民为法官…… |
【英】亨利二世 |
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无论他们在哪里…… |
【英】理查德一世 |
市民们拥有每周在工作日的时间内举办一次市场的权利,并且享有所有的自由权利和免关税权。 |
【法】威廉·克里托伯爵 |
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骑士税和诉讼税,城堡驻 军的非正当勒索、税金及封建人头税。 |
【法】特尔瓦伯爵亨利 |
手艺工匠和商人每年交纳一笔定额地租,即有权在市内居住和包租郊区农田,亦有权自由出售房屋、葡萄和租地。 |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伊尹曾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汤死后,伊尹继续相辅佐汤之孙太甲。下表为有关伊尹的历史叙述。
材料1 |
因太甲不能施行仁义,伊尹放之于桐宫。后太甲悔过自责,于是伊尹迎回太甲。重新当政的太甲注重德行,使国泰民安。 |
(汉)《史记·殷本纪》 |
材料2 |
商汤死后,伊尹囚禁太甲于桐宫,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逃出,杀死伊尹,夺回王位。 |
(战国)《竹书纪年》 |
材料3 |
辛亥卜,至伊尹,有一牛。甲戌卜,其执伊,侑,岁。(甲骨文记录显示,伊尹死后的 300 余年间一直受到商王的尊崇,祭祀地 位介于殷先王与先公之间) |
(商)甲骨卜辞 |
提取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得出一个结论,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结论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材料一:1911 年以后,由于民国成立,广州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工商业发展较快。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开始拆除城墙,拓展马路,随之海外华侨投资增多,房地产业也逐步得到发展。1928 年,成立筹建广州市模范住宅区委员会,由市政厅划定各区地段,由市民出资兴建住宅,有的由市政当局筹建后,出售或出租。1929 年,陈济棠主粤以后,对华侨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不少海外华侨来广州投资房地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平民和劳工的居住问题。
——摘编自赵津《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史回溯》
材料二:1979 年10 月 15 日,中国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广州“东湖新村”获得政府批准并开始动工;1980年1月8日,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立;1985年4月,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向南油集团 85 户“人才房”发放中国第一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1987年12月1日,轰动全国的第一宗土地公开拍卖会在深圳会堂响起“惊天一锤”;2016年7月24 日,住建部等九部委要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广州、深圳、南京等 11 个城市陆续开展住房租赁试点。
——摘编自陈杰 郭晓欣《中国城镇住房制度 70年变迁: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