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3-04-23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1) 翻开古代诗卷,一种思念绵远悠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种豁达激人奋进,“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种气象宏伟壮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 (2) 文言文景物描写中总少不了动物的活动。《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桃花源记》中,以动物活动表现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的句子是“”。
  • 2. (2023八下·宿州月考)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起来了,反正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竟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chèn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 shì,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杌锋,多人的智慧”了。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神    chèn意    修shì

    2. (2) “并行不悖”在文中的意思是
    3. (3) 与“诗的源头”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 . 蓝天白云 B . 占领阵地 C . 作业完成 D . 认真学习
    4. (4) 以上文段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原著中,“诗六义”是指比、兴。
  • 3. (2023八下·宿州月考) 复兴中学开展以“一生痴绝处——徽州古韵研学之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小亮同学的妈妈特地查了一下合肥和徽州的天气情况。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说说小亮妈妈会对他叮嘱些什么。

      ①合肥出发时间:4月29日上午9点气温:18℃~25℃特殊状况:杨絮飞舞

      ②徽州研学时间:4月29日至5月1日气温:10℃~24℃特殊状况:有雷阵雨

    2. (2) 下面是有关“研学旅行收获”的圆环图,请仔细读图,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 (3) 小亮同学撰写了“研学旅行”报道,下面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修改。

      为了创新校外教育,强化社会实践训练,【甲】利用充分校外社会教育资源,【乙】促使全社会齐拆共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丙】进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2023年2月26日,我校举办了一次为期一天的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体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收获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①【甲】处画线句语序不当,请你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成分残缺,请你修改。

      ③【丙】处画线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二、阅读(55分)
  • 4. (2023八下·宿州月考)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白洋淀上的打苇人

    高会

    ①早晨的风寒凉刺骨,白洋淀上的打苇人已开启了一天的劳作。白洋淀素有“一淀芦苇一淀金”的说法,在过去的岁月里,芦苇是白洋淀人重要的经济来源,用来织席打箔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拥有了芦苇就拥有了财富,所以在我小时候,生活在旱区的人特别美慕我们水乡人的生活。

    ②当时的湖面上,苇叶黄芦花白,蓝天与碧水交相辉映,广袤的白洋淀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当你走进她,没有冬季荒芜的伤感,反而有一种亲切和欢快的意境。每一片苇田中都发出“咔嚓咔嚓刷啦刷啦”的声响,那是打苇人演奏的乐章。他们沐浴在飞扬的芦花中,成为最具活力最有魅力的所在。

    ③打苇是需要技术的。对于他们来说,露出水面的苇田里的苇子是最好打的,只需穿胶皮靴,拿镰割就可以了,然后在地上打捆装船。需要小心苇茬扎到靴子,那样脚会受到冰冷的泥浆侵袭,严重的还会伤到脚,要忍受刺扎的疼痛。最需要技术的是在船上打苇。一是小船不稳,用镰的方向和力度不好把控;二是苇田在水面下二三尺深的地方,只有半截苇露出水面,看不清水下状况。镰头要延伸到镰柄所能达到的最远处,并且够到苇身最低处,紧挨苇田下镰,要最大限度保障苇子的完整和苇丛的整齐,很是不易。

    ④一只只小船顺着河道驶来,停靠在紧挨苇田的地方,一根粗大的棍子穿过船头铁圈,楔进湖底深处,成固定桩。每条船上两个人,那天父亲与邻居大伯同乘一船,只见父亲挥动一丈五的长镰沿苇丛边缘伸向根部,由远及近地割,一挑又一拖,节奏感十足,荡出的波纹随着父亲割苇的动作发生变化,时而大时而小,时而急促时而舒缓。一排排芦苇齐刷刷地扑向站立着的苇丛。大伯负责捆苇个儿,他用长柄耙子把割倒的芦苇搂过来,让它们顺从地整齐地平躺在船上。苇英不安分地摇晃着脑袋,向同一个方向抛撒着洁白的芦花。然后大伯把这些芦苇搂到一起,抽出几根茎杆偏绿的苇子打结。因为这样的苇子没有成熟,质量不好,只可以用来烧柴,但质地柔软,用它来捆个儿,是最合适的选择。接着他抱起苇个儿摞到船尾。大伯和父亲动作娴熟,一气呵成,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当其他船还没有几个苇个儿上船,他们的船上已经隆起一座小苇山。

    ⑤后来我问父亲,在船上打苇晃晃悠悠地那么不容易,为什么不等冰冻结实了再打。我想冰面上割就容易多了,运送也不用船,只需把苇个儿放到拖床上划着就到家了。拖床是我们这一种冰上交通工具。一对铁制的冰刀嵌在木板下,木板大概有五尺长一米宽,木板上铺着苇箔,可以载人,也可以运货。撑床人手握木杖站在床尾,掌握速度和方向,木杖一头有铁质的尖钩。行驶时尖钩猛戳冰面,快速滑行。父亲说:“那样冰面下的苇就割不到喽,长苇变成短苇喽,好苇变成劣苇喽!”

    ⑥当他俩撑着小船,行驶在回家的河道上的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都是满载芦苇的小船,和奋力撑船的晚归人。

    (选自《农民日报》2022年12月17日,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①段介绍了声苇的用途,突出了声常的经济价值,交代了白洋淀人辛苦打苇的原因。 B . 文章以点代面,选取了父亲与邻居大伯同乘一船互相配合打苇的场面,他俩是打苇人的代表。 C . 文章第⑥段为景物描写,在场景中突出满载芦苇的小船和晚归人,与开头和题目照应。 D . 文章语言华丽优美,作者把对白洋淀和故事的人们的深情,渗透在细致而生动的描写之中。
    2. (2) 文章第②段中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 (3)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

      ①每一片苇田中都发出“咔嚓咔嚓刷啦刷哦”的声响,那是打苇人演奏的乐章。

      ②苇英不安分地摇晃着脑袋,向同一个方向抛撒着洁白的芦花。

    4. (4) 第⑤段有关拖床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5. (5) 文章既介绍了在白洋淀上打苇的艰难,同时又对打苇场而进行了诗意的描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5. (2023八下·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蹴鞠的正式起源,史学界有黄帝时期、殷商时期和战国时期等几种说法。不管依据哪种观点,到了秦汉时期,最终出现用皮革制作的实心球是确定无疑的,当时蹴鞠已经成了全民性的娱乐活动,河南南阳出土有大量汉代蹴鞠画像石。

    收藏于南阳汉画馆的《鼓舞》画像石上,左侧男子用膝盖顶鞠球,姿态优美;右侧男子用左脚踢鞠球,矫健利案。《舞乐百戏》画像石则是女子蹴鞠,有一头盘高暂的女子长袖轻舒,双脚各踏一个鞠球,球技颇高。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还有一男一女相向蹴鞠的场景。

    唐朝蹴鞠由实心球变成充气的空心球,推动蹴鞠制造技术和竟技规则实现突破性进展。宋代进一步改进制球技艺,采用里缝法缝制鞠球,使球面更加光滑。宋代市井文化繁盛,蹴鞠运动更上一层楼。

    (摘编自《文物中的蹴鞠》)

    材料二:

    蹴鞠运动在宋代风靡天下,上至宫廷下至民间,作为娱乐活动火遍大江南北,不亚于今天的巴西。还出现全世界最早的“职业球星”,一种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运动员”,以及吸纳这些运动员的俱乐部——齐云社,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专门负责疏鞠运动的推广,定期组织比赛。此外,齐云社还订立协会章程,制定规则礼仪,考核球员技术等级等,也成为了我国最早的球队章程雏形。

    宋代的皇帝和官僚都是球迷,在全民蹴鞠的形势下,出现了很多王者玩家。最为人熟知的高俅就是著名球星之一,球技之高堪称梅西。因为当时踢得一脚好球,得到宋徽宗的赏识,而被提拔做了高官。宋朝不断涌现出球技惊人的蹴鞠运动员以及皇家球队。除了踢球赛,蹴鞠运动在盛大节日庆典以及外交活动上,都会进行精彩的表演赛。

    宋朝蹴鞠更注重观赏和技巧性。宋人蹴鞠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白打”,也就是花式足球。以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顶球,做出高难度动作。另一种玩法是单球门蹴鞠,称为"筑球",球场中间设置一个球门,每队十二或十六人,分别穿不同颜色的球衣立于球门两边,组成"左右军"对垒。由球头开球,队员们轮流不落地花式颠球,使“球终日不坠”,最后射门。进球多者得胜,它的规则和今天的足球比赛相似。

    (摘编自《带你了解古代中国的足球运动!》)

    材料三:

    明代多位帝王为“蹴鞠迷”,明宣宗朱瞻基即为其一。故宫博物院藏《明人朱瞻基行乐图卷》,揭示了明代宫廷娱乐活动的场景,其中就包括蹴鞠。画面中,开阔的场地上,由几名宦官组成的球队进行比赛。一名球员左脚抬起,似乎要踢起凌空的"足球",并作出进攻姿势;而他的对面,一名球员挺胸直立,双手置于身后,手掌交叉相握,左脚做发力状,似乎准备起脚断球。而朱瞻基身着便服,头戴窄檐大帽,正襟危坐于一帐篷内,全神贯注地观看比赛。朱瞻基曾作诗《蹴鞠》(《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卷四十三):“密密清阴接贝宫,锦衣花帽蹴东风。最怜宛转如星度,今古风流气概同”。此处,“清阴”是指树荫下,“贝宫”是指华丽的宫殿。明宣宗在诗中描绘了精彩纷呈的蹴鞠比赛场景,赞美了运动员们的高超球技,抒发了对蹴鞠的喜爱之情。

    清朝统治者为满族,而满族体育文化的特点之一为冰嬉,即冰上运动。乾隆帝诗《瀛台雪景》载:“每冬太减冰坚,令八旗与内府三旗简习冰嬉之技”,可反映清代宫廷对冰嬉运动的重视。而蹴鞠与冰嬉的结合,则形成了清代颇具特色的足球活动——冰上蹦鞠。冰上蹴鞠为清代宫廷的主要活动内容,集军事训练与游艺功能于一体。乾隆帝之《冰嬉赋》载:“复有革戏,其名圆鞠……黄帝作练戎之俗,武由是习兮其争也君子”,认为黄帝曾用蹴鞠来结兵,而冰上蹴鞠属于抢球运动,可以增强兵士的战术意识,并培养其气量和胸襟。

    (摘编自《明清宫廷里的足球运动》)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蹴鞠正式起源的时期,目前史学界还没有定论,大致有黄帝时期、殷商时期和战国时期等几种说法。 B . 宋代的皇帝都是球迷,高俅因为球技惊人,而得到皇帝的赏识受到重用,被提拔做了高官,进入皇家球队。 C . 明宣宗朱瞻基是“蹴鞠迷”,他的诗《蹴鞠》描绘了精彩纷呈的蹴鞠比赛场景,赞美了运动员们的高超球技。 D . 乾隆皇帝《冰嬉赋》认为冰上蹴鞠属于抢球运动,可以增强兵士的战术意识,并培养其气量和胸襟。
    2. (2) 蹴鞠运动在宋代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3. (3) 材料二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蹴鞠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的发展过程。
  • 6. (2023八下·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有泉禹,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绩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成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节选自刘基《活水源记》)

    【注释】①渚:汇聚。②稻书卿白野公:秘书卿,元代官名;白野公,元末诗人、书法家、政治家,世居白野山,故称白野公。③上人:指奎上人,刘基的朋友。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便还家

      ②寻向所

      ③深不

      之曰活水源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3. (3) 【甲】【乙】两文写作意图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三、写作(55分)
  • 7. (2023八下·宿州月考)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些事情,只有当自己亲自去实践过,才会发现其中的奥秘。请以“实践后才发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